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那么脂肪肝是什么引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目 录
1脂肪肝是怎么引起的
1、肥胖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约半数肥胖患者可见有轻度脂肪肝,在重度肥胖症的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可高达60百分-90百分,可见肥胖患者有明显的脂肪肝好发倾向。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患肝炎后不适当地增加营养而又缺乏运动所致的肥胖是我国最常见的致脂肪肝的原因之一。
2、酒精 据对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百分-95百分有脂肪浸润。研究表明,酒精的消耗量与脂肪肝的发生率间存在量效关系,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乙醇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首先体内大量乙醇可以抑制线粒体蛋白的合成,使线粒体氧化脂肪的能力降低,引起肝组织脂肪酸积存,酮体在体内堆积,体内乳酸、丙酮酸比值增高,乳酸过多抑制尿酸由肾排出,引起高尿酸血症,使肝糖原异性减少,导致低血糖,有的患者发生猝死。此外,乙醇的代谢产物如乙醛对肝组织本身也有直接毒性作用,引起肝组织脂肪变性。
3、蛋白质-热量不足 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如加西卡病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饥饿时血清游离脂肪酸增加,可致脂肪肝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葡萄糖获取缺乏、生长激素增加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有关,并且肝脂肪变性的程度有赖于饥饿时间的长短。空回肠盘路术及胃分割术后,体内脂肪动员增加也可导致脂肪肝。
查看详情>>
2脂肪肝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脂肪肝是个什么样的疾病,会对我们造成哪些身体的危害,我们的身体在患上脂肪肝的时候会有哪些表现。如果我么知道了这些信息,那么当我们的身体给我们警示时,就会那我们自己心理上有准备,知道自己可能患上了脂肪肝,就能及时的到医院就诊。那么究竟脂肪肝的临场表现有哪些呢。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据记载,约25 %以上的脂肪肝患者临床上可以无症状。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因此目前脂肪肝病人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和肝掌。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增多,易误诊为急腹症而作剖腹手术。脂肪囊泡破裂时,脂肪颗粒进入血液也可引起脑、肺血管脂肪栓塞而突然死亡。若肝细胞脂肪堆积压迫肝窦或小胆管时,门静脉血流及胆汁排泄受阻,出现门静脉高压及胆汁淤积。因急性化学物品中毒、药物中毒或急性妊娠期脂肪肝,其临床表现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的表现,易与重症肝炎相混淆。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少数病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脂肪肝表现多样,遇有诊断困难时,可做肝活检确诊。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可能一些
查看详情>>3脂肪肝的饮食
脂肪肝的饮食
限制脂肪糖类的摄入,补充蛋白类食物如鱼类、瘦肉、禽蛋、豆制品、米、面中均含有丰富的动植物蛋白质。燕麦、玉米、海带、大蒜、苹果、牛奶、洋葱、甘薯,胡萝卜、花生、葵花子、山楂、无花果等可以起到降脂作用,脂肪肝病人不妨经常食用。适量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的排泄。
脂肪肝不能吃什么
对脂肪肝患者而言,在食物种类的限制上,要尽量限制高糖、高油脂的食物、动物内脏、海鲜等。肥胖或超重的人限制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有助于减轻体重和减少肝内脂肪的合成,这比限制脂肪饮食更为重要。绝对戒酒(包括任何品种的含酒精饮料),其他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尽量少食用。
4脂肪肝的中医药调养
脂肪肝,是指肝脏本身及肝外原因引起的过量脂肪在肝内持久积聚所致的疾病,其病因主要有酗酒、肥胖、糖尿病、妊娠、肝炎及药物或毒物损伤肝脏所致。
脂肪肝病症为肝脾肿大、肝区疼痛或不适、食欲减退、脘腹痞胀、便溏,少数可有轻度黄疸,也有的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质量的改善,以及化学药物的广泛应用,病毒性肝炎患病率增多等诸多因素,脂肪肝患者日趋增多。其早期多见食欲增加、体型肥胖,故有人说是“吃出来的疾病。”
西医治疗脂肪肝主要是降脂和护肝治疗,并将饮食疗法作为最基础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发病机理,以气滞血瘀为本,以肝胆湿热为标,以食欲不节、情志抑郁、肝失疏泄为诱因,以气滞于内、肝络阻塞、脾失健运、浊壅不行、气血痰瘀互结于胁下而为病。故常分为四种类型而进行治疗:
①气滞型:多见胁肋胀痛、肝区不适、情志抑郁。治宜疏肝解郁、行气和中。
②血瘀型:多见肝区刺痛、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治宜疏肝养血、活血化瘀。
③湿热型:多见胁胀腹满、脘闷纳呆、舌苔厚腻,治宜祛湿化浊,分清畅中。
④痰瘀型:多见形体肥胖、肝功能异常、舌紫暗、苔腻,治宜柔肝养血、化浊消瘀。
其药物选用,应由中医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合理配伍使用。
关于脂肪肝的调养,首先是食疗,其原则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控制总热量。
根据低热量饮食原则,蛋白质每日约80~100g即可,脂肪每日供给量应限制在50g以下而不低于30g,糖的来源较多,但主要为大米、面粉等主食,故主食的量亦应加以控制。多吃鸡蛋、牛奶、大米、面粉、大豆,还有鱼类、蔬菜、水果。油以食用植物油为好。忌食高脂肪油腻的食物,忌食高胆醇食物,并应尽量少食甜食,烹饪时宜以蒸、煮、炖、烩等方法为主,忌用油炸、油煎、油炒的方法。同时,应适当限制盐的摄入,应戒酒或严格控制饮酒。
5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如何区别
纯脂肪肝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
脂肪肝其实就是“肝脏肥胖”,多数和肥胖、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等所谓代谢综合征症状并存。
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患者应同时检查有无并存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等疾病。李瑜元认为,如果有合并这些代谢性疾病,应积极开展综合诊治,但也不必太紧张,单纯的脂肪肝患者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和饮食方式,大多数人预后良好。
脂肪肝调查显示,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脂肪肝患者,44%病情稳定不变,34%减轻,只有22%加重。患者年死亡率约2%。,并不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且死因主要是心脑血管相关性疾病,而非肝病。
脂肪性肝炎需药物治疗
单纯性脂肪肝危害不大,通过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控制体重(如少吃、多动、少饮酒)等措施后,大部分人病情稳定或好转,不需服药;而脂肪性肝炎患者则需服药。
怎样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呢?B超是脂肪肝诊断的主要方法,但B超和其他影像学(CT、MRI等)对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却无能为力,只有肝穿刺活检,取肝组织送病理检查才是诊断脂肪性肝炎的唯一标准。
由于肝活检有创伤性,一般人难以接受这一检查。那如何确诊?专家指出,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B超加上临床指征来诊断。当医生高度怀疑患者是脂肪性肝炎,才建议使用肝活检这一金标准。
温馨提示:
合理膳食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作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心情要开朗易暴躁。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