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怎么治疗?除了去医院治疗,平时生活中我们也是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有研究表明,睡前喝一杯温开水是可以有效的预防血栓的形成的,所以平时有事没事的时候就多给自己的身体补充些水分。
目 录
1脑血栓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栓怎么治疗 控制血压
控制血压对于血栓的治疗来说是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的,有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是造成脑血栓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平时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压,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血压检测,血压如果长时间处于较高的情况下就要考虑用药物干涉。
血栓怎么治疗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增加高密度的脂蛋白,它可以沉积在血管壁上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通过清除血管壁上的低密度脂蛋白来使血液流通更顺畅,从而预防一些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从一定程度上也就降低了血栓形成的比例。平时吃饭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些洋葱,四季豆等蔬菜对于预防血栓都有很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血栓怎么治疗的相关方法。平时生活中我们也是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有研究表明,睡前喝一杯温开水是可以有效的预防血栓的形成的,所以平时有事没事的时候就多给自己的身体补充些水分。当然平时也是要少吃一些油脂过大的食物,尽量以清淡的为主。
2脑血栓的饮食调养
脑血栓为脑血管疾病中脑梗塞的一种,在中风中最常见(约占50%~60%),存活率高、致残率高,轻康复及功能训练恢复率也高。大多数的脑血栓患者都是由肥胖,高血脂,高血压,血糖高引起的,要想对脑血栓进行治疗,除了服用相应的药物外,还要进行饮食的调整。
脑血栓的中医的食疗方:
1、痰热内结
症状:昏厥已苏,声出口开,喉有痰鸣,语言蹇涩,舌强苔腻,脉沉滑无力。
治法:泄热涤痰。
食疗方:
贝母粥贝母粉15g,粳米50g,冰糖适量。将粳米、冰糖如常法煮粥,煮至半开汤未稠时,加入贝母粉,改用文火稍煮片刻,视粥稠时停火,每日早晚温服。
冬爪子饮冬瓜子30g,红糖适量,捣烂,开水冲服。
萝卜汁白萝卜捣汁饮服,每次30ml,日服3次。或将萝卜汁拌在粥内食用。
2、肝火炽盛
症状:昏厥已过,声出口开,气粗息高,躁扰不宁,兼有头胀耳鸣,巅顶作痛,舌边尖红。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食疗方:
猪胆绿豆粉猪胆汁120g,绿豆粉80g,拌匀晾干研末,每服6g,日2次。
菊花粥秋季霜降前,将菊花采摘去蒂,烘干或蒸后晒干,或阴干,然后磨粉备用。先以粳米100ml,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10-15g,稍煮一、二沸即可。
芹菜粥新鲜芹菜60g(切碎),粳米100g,放砂锅内,加水如常法煮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应现煮现吃,不宜久放。
刀豆茶刀豆根30g,加红茶3g,水煎服。
3、正气欲脱
症状:目合口开,声嘶气促,舌短面青,自汗,手足逆冷,大小便自遗,舌质谈,脉沉细弱。
治法:滋阴益气固脱。
食疗方:
独参汤红参15g,煎服。
人参汤人参10g,橘皮10g,苏叶15g,砂糖150g,加水30ml.煎水代茶饮。
五味子汤五味子10g,紫苏叶18g,人参12g,砂糖100g,加水3000ml,煎至1500ml,滤去渣,饮汤。
牡蛎麦麸散牡蛎粉、麦麸等分,每次服3g,1日2次。
4、肾虚络阻
症状:舌短不语,足瘘不行,或偏瘫,或半身不遂,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益肾通络。
食疗方:
枸杞麦冬饮枸杞子、麦冬各15g,煎水代茶饮之。
天门冬粥天门冬30g,白米50g,煮粥食用。
地黄粥取生地黄汁100ml,先将粳米煮熟,粥成入地黄汁,搅匀食用。
枸杞归芪大枣瘦肉汤枸杞15g,当归10g,黄芪30g,大枣10枚,猪瘦肉100g.将以上各味共炖汤,加食盐适量调味,食肉喝汤。
脑血栓的饮食禁忌:
1、忌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若连续长期进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可使血脂进一步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动脉样硬化斑块容易形成,最终导致血栓复发。
2、忌肥甘甜腻、过咸刺激助火生痰之品:少甜味饮品、奶油蛋糕的摄入;忌食过多酱、咸菜等。
3、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白酒、麻椒、麻辣火锅等,还有热性食物如浓茶、绿豆、羊、狗肉等。
4、忌嗜烟、酗酒:烟毒可损害血管内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大量饮用烈性酒,对血管有害无益。据调查,酗酒是引起脑血栓的诱因之一。
3气温骤降 脑血栓易发
最近,随着气温骤然降低,医院里脑血管病患者激增。由于天气变化,人体的生理反应使血管骤然收缩。血管的内壁较厚,管腔狭窄,加之有大量的脂类沉积与硬化斑块,导致血液流通受阻。这时,如果脱落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在血液中流动,并在脑部的末梢小动脉内壁停滞,就会形成血栓。而对于本来或曾经就患有脑血栓的病人来说,血管再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就会导致脑栓塞面积增大或脑卒中再次复发,使病情恶化,尤以老年人最为明显。
在季节交替的时候,由于气温起伏较大,长期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老年人极易诱发脑血管病,所以应注意以下几点:
1.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长期的治疗和观察。
2.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这包括戒烟、戒酒、劳逸结合、加强户外锻炼、提倡低盐低脂饮食等,还应多吃鱼类、蔬菜、水果。
4.注意精神、心理卫生,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减少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5.一旦发生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发视力下降、失明,突发头痛、眩晕等情况应及早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3小时内可进行有效的溶栓治疗。
4叩齿有助预防脑血栓
所谓“扣齿”,就是把上下牙齿整口紧紧合拢,且用力一紧一松地咬牙切齿,咬紧时加倍用力,放松时也互不离开,每次做数十次紧紧松松地咬牙切齿。
脑血栓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它的发生不仅同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进展有关,也与老年人的血液粘度增高密切相关。事实上,老年人的血粘度越高,越容易发生脑血栓。血液在人体血管内流动,就像是河水,流速越快,沉淀越少;反之,流速越慢,沉淀越多。血粘度增高势必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纤维蛋白等物质便在血管壁上沉淀下来,久而久之,沉淀物越积越多,若再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会导致脑血栓形成。
研究证实,人的血液粘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自己一定的规律:在早晨4点至8点血粘度最高,以后逐渐降低,至凌晨达到最低点,以后再逐渐回升,至早晨再次达到峰值。这种规律性的波动在老年人表现得更为突出。此外,脑血栓的发病时间多在早晨至上午期间,说明血粘度增高同脑血栓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如果在清晨初醒之时能进行“叩齿”,可以使头部、颈部的血管和肌肉、头皮及面部有序地处于一收一舒的动态之中,能加速脑血管血流循环。使已趋于硬化的脑血管逐渐恢复弹性,大脑组织血氧供应均充足,既能消除因血液障碍造成的眩晕,还有助防止脑中风发生。
俗话说:“清晨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因为经常叩齿可巩固牙根和牙周组织,对保护牙齿、防止龋齿很有好处。此外,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齿的坚固与肾有关,所以,常叩齿还有助于肾气充盛,对预防腰痛和耳聋目肿等也有一定作用。
古人的一些医学养生理论是十分精辟且有道理的,那些都是集聚了古人智慧的宝贵遗产。我们后人应当重视它,传承它。就如叩齿这一养生方法,对疾病的预防是十分有功效的,大家在平时不妨一试,做好预防脑血栓的措施。
查看详情>>5脑血栓与脑栓塞不一样
对于脑血栓和脑栓塞两种病,人们常常易于混淆,辨别不清。它们虽然都属于缺血性中风,其实又不是一回事。从发病机理上讲,脑血栓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病变,造成脑血管阻塞所致。脑栓塞则为身体其它部位的栓子堵塞于脑血管引起。从临床表现上看,它们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如:
(1)发病年龄:脑血栓发病年龄多较大,多在55岁以上。而脑栓塞则多发生在20~40岁的中青年身上。
(2)病史:脑血栓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脑缺血发作及糖尿病等病史,而脑栓塞患者多有心脏病,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额等病史。脑血栓形成之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而脑栓塞则很少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3)起病形式:脑血栓多为缓慢发病,常在安静状态下如睡眠中发病。而脑栓塞往往是在活动中,特别是在用力或情绪激动情况下突然发病。
(4)症状表现:脑血性多无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其偏瘫、失语等症状逐渐加重。而脑栓塞可有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等,偏瘫、失语等症状往往突然发生。
温馨提示:
要戒降烟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故而临床上又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或“血栓性脑梗死”。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