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口腔癌疾病是一种比较多发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发病人群较广。口腔癌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了解口腔癌的发病原因,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口腔癌的发生。今天我就为大家讲一下哪些原因容易引起口腔癌疾病。
目 录
1漱口水或导致口腔癌变
口腔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酒、嚼槟榔、病毒感染、营养不良、饮食习惯和局部刺激有关,其中尤以吸烟、酗酒和嚼槟榔的危险性最大。
在我国湖南、台湾一些地区,有长期咀嚼槟榔的不良习惯,调查研究表明这些地区的口腔癌发病率高与咀嚼槟榔有很大关系,嚼槟榔与吸烟具有协同作用,增加口腔癌发生的几率。因此,应避免吸烟、酗酒和咀嚼槟榔,尤其是已有口腔癌前病变者更应戒除烟酒及槟榔。此外,应避免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以减少唇癌和面部皮肤癌的发病率。
口腔卫生不良或口腔内有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尖锐刺激的损伤,常在舌边缘或颊黏膜形成创伤性溃疡,或慢性炎症性溃疡。长期不愈的慢性溃疡可发生癌变,尤以舌癌最常见。调查发现,口腔癌患者中,半数以上口腔卫生状况欠佳,近1/5病例口腔中存在机械性损伤因素。因不良修复体导致的溃疡患者,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不坚持每天刷牙的患者,发生舌癌的危险性增加2.1倍,发生口腔其他部位肿瘤的危险性增加2.4倍。因此,应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检查,装置假牙等修复体者,需找正规的口腔科专业人员,并定期进行口腔清洁,矫正不合适的假牙,去除不良修复体、残根、残冠。
口腔癌的形成诱因有很多,除了以上这些外,导致口腔癌主要还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某个坏习惯一个一个叠加而爆发形成的,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
2导致口腔癌原因有什么
(1)槟榔 有关槟榔与口腔癌之间的关系,除了口腔癌外,许多嗜食槟榔者亦会产生口腔癌前期病变如白斑症、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牙齿咬合面严重磨耗、牙周病等严重疾病。
(2)烟草 抽烟亦是口腔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雪茄烟与用烟斗抽烟。在一项研究中,抽雪茄或用烟斗者得口腔癌的机会是非抽烟者之四倍;若每日抽烟超过35支,则得口腔癌之机会与抽雪茄或用烟斗抽烟机会近似。
(3)酒精 虽然酒精可能有些直接致癌作用,但更可能是酒精之间接致癌作用,其作用机转不明。但酒精过量造成肝硬化则已有定论。
(4)不良口腔卫生及补缀物 许多临床医师相信口腔癌较常发生在口腔卫生较差之患者身上,但在统计学上难以证明,因为大部份人口内或多或少都有蛀牙、不良补缀物或断裂牙齿之尖锐面。
(5)阳光照射 阳光照射为唇癌,尤其是下唇癌的一重要因素。目前认为阳光会增加下唇癌之发生率,特别是农夫,船员及户外工作者;而唇癌之发生率在南方国家也比北方国家多。另一方面,黑人之唇癌及皮肤癌之发生率也比白人少,可能是因其黑色素细胞有保护效果所致。
(6)营养缺乏 就妇女而言,严重的铁质缺乏贫血与口咽粘膜萎缩及吞咽困难有关联。
(7)放射线治疗 有一些报告显示,头颈部之癌症经过放射线照射治疗后,在长期追踪时,发现在少数病例显示有次发性口腔癌症产生的情形,其中以肉瘤居多;可能是放射线造成正常细胞的突变所致。
(8)梅毒 梅毒是造成唇与舌前三分之二部位癌症的重要因素,癌病变主要是因梅毒性舌炎引起;曾有学者发现,在梅毒患者中,3%有口内癌前病变白斑症,其中10%之白斑症最后演变成口腔癌。
(9)职业 除了户外工作者外,金属工人罹患口腔癌之比率似乎也较高。
3口腔癌的警讯
口腔癌就是指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总称,可出现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包括唇、舌、口底、颊黏膜、齿龈、上颚臼骨齿后区等部位。
疼痛:因为口腔黏膜上皮长出来的恶性肿瘤,初期往往不会直接侵犯神经,因此大部分都不会疼痛;但当肿瘤过大
压迫神经组织,或是肿瘤呈现往深部组织侵犯到神经时,疼痛就会产生。
出血、口臭:口腔癌的肿瘤很容易流血,稍微不小心接触到就特别容易流血。肿瘤细胞彼此之间会竞争养分,当某些距离血管供输较远的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养分时,细胞会坏疽死亡,这些坏死的细胞组织在口腔中会引发口臭,这类令人不悦的恶臭有时是患者上门求诊的主因之一。
口腔溃疡久不愈合:若是同一处口腔溃疡,伤口未愈超过三周以上仍未改善,则要注意这类难愈合的溃疡或突出的溃疡伤口极有可能会是口腔癌的警讯。
颈部肿块:颈部肿块也是口腔癌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目前的理论,口腔癌早期时,癌细胞局限在原发肿瘤的区域,若未及时治疗,口腔恶性肿瘤的细胞会随着淋巴的流动而移动,当转移到颈部淋巴结时,则会形成质地坚硬且固定于颈部周遭软组织的肿块。
自身的口腔维护习惯千万别轻易地忽视了,当有不正的牙齿或假牙,对周围组织有所摩擦,应该请牙医矫正;饮食要正常,食物营养要均衡;经常漱口刷牙,保持口腔卫生;口腔内发现有任何肿块赘肉、脱皮落屑或是颜色变化,超过两星期而未好转,应尽早就医。
4口腔癌有哪些征兆
1、牙龈、舌、唇与颊部有溃疡,2~3周不能愈合的。
2、口腔内或唇上有红白色鳞片状斑,或是硬的皮革状变化。
3、口腔、颊部、舌、唇有不正常的肿胀与淋巴结肿大。
4、口腔与咽部有不好解释的麻木与疼痛。
5、口腔内有多次原因不明的出血。 特别对以下两种人更应该提请注意:一是口腔内留有不能治疗的病齿或牙的残根、残冠没有拔出,并经常对唇、颊、舌、龈等软组织造成刺激的人;二是戴有假牙并发现假牙下组织有疼痛或炎症。
5如何预防喉癌和口腔癌
西班牙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肿瘤研究所的一项针对4万多人、历时13.6年的追踪调查结果。研究期间共有1915人死亡,其中956人死于癌症。结果发现,黄烷酮、黄酮醇这两类黄酮类化合物摄取量最大的那组受试者与摄取量最小的那组相比,死亡率分别下降了百分之四十。研究者解释,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预防癌症、增强抗癌力的效果。柑橘中富含的橙皮甙属于黄烷酮类化合物,荞麦中富含的芦丁属于黄酮醇化合物,多吃柑橘和荞麦有助防癌。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果、豆类、茶类中,之所以能有助抗癌,主要基于其抗氧化作用。早在2005年,澳大利亚一项研究就发现,每天吃个橘子可降低患口腔癌、喉癌和胃癌的风险,主要原因是柑橘中富含一种抗氧化剂维生素C,能保护人体,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新鲜柑橘的果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比苹果、梨、葡萄等要高几十倍,橘皮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果肉还要多。除柑橘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还包括猕猴桃、樱桃等。
除了抗氧化剂,柑橘中的β-玉米黄质也具有抗癌作用。日本一项研究证实,越甜的柑橘抗癌效果越好,因为含糖度越高,β-玉米黄质的含量就越多,比胡萝卜中含有的β-胡萝卜素的抗癌效果强5倍。普通人一天吃两个甜柑橘,就能取得良好的防癌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柑橘好处虽多,但宜常吃而不宜多吃。首先,橘子吃多了容易“上火”,从而出现口舌生疮、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大便秘结等症状。其次,由于柑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如果一次吃得过量或者近期连续摄入过多,会引起血液中胡萝卜素浓度过高,进而导致皮肤发黄,所以每次吃1~3个(大约50~200克)为宜。最后,柑橘类的果肉中含有有机酸,为了避免其对胃黏膜产生过多刺激,引起不适,最好不要空腹吃柑橘,患有胃病的人更应注意,可以在吃橘子前先吃点易消化的主食。
橘子的含糖量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吃橘子更应适量,可以选择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两小时吃一两个橘子,需注意的是,吃完这些水果后,最好在主食中适当减些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