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口服液,中成药名。为解表通窍剂,具有疏散风热,清热利湿,宣通鼻窍之功效。主治风热犯肺、湿热内蕴所致的鼻塞不通,流黄稠涕;急、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见上述证候者。方中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辛散风邪,芳香通窍;柴胡疏肝利胆;龙胆草、栀子苦寒泻肝胆实火,兼可燥湿;木通、茯苓可化湿渗湿;桔梗载药上行,宣肺利气;黄芩甘温,能补肺脾之气。诸药合用,共奏辛散风邪,通利鼻窍之效。
目 录
1鼻窦炎口服液
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该药品不宜长期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该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药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鼻窦炎药物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鼻窦炎不可轻信。很多鼻窦炎患者喜欢用药物治疗,而且慢慢地就将喜欢延续为习惯性的依赖。这种行为不仅仅和人们日常生活习惯有关,更与人们对鼻窦炎药物治疗的弊端的不了解有关。所以就药物治疗鼻窦炎简单说说。
滴鼻药长期滴鼻,病人可诉使用滴鼻剂的效果越来越差,所需药量越来越大,滴鼻次数越来越多,鼻塞更加严重。
雾化吸入药物,因咽喉炎、哮喘长期应用缓解症状的气雾剂,造成鼻肺反射综合症,出现鼻咽堵塞、憋气不舒的表现。
专家表示,由于药物均可作用于鼻甲的神经或血管,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血管收缩严重且持久,则会产生逆转反应,继发性血管扩张。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日久形成药物性鼻炎。症状主要为双侧持续性鼻塞,鼻内有干燥不适。
典型者黏膜呈紫红色,鼻腔狭窄,有大量粘液性分泌物,鼻毛脱落,严重者黏膜呈橡皮样状态。晚期出现萎缩性鼻性、鼻息肉、鼻窦炎及中耳炎等并发症,还易产生全身副作用,引起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栓塞及中毒反应等。
很多患者都会采用药物治疗,实际上消炎药刚开始服用的时候,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人体副作用大,一旦长期服用,容易造成人体新陈代谢紊乱,引起其他的并发症。通常治疗鼻炎主要抗生素、抗过敏、血管收缩药物滴鼻等。
实际上此类药物主要用于发生细菌感染时,而鼻炎的发病因素中,细菌感染只占很小部分。电烧、激光、冷冻、微波等方法只能使鼻甲缩小,鼻腔通气暂时得以改善,但并不能开放窦口。所以患者在施行这些治疗措施后,症状只能暂时有些缓解,但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鼻窦内粘膜的炎症、水肿甚至会引起鼻息肉等。
治疗鼻病首先要经过严格的诊断,才能真正确定病情,对症治疗。盲目治疗、盲目用药都不可取,尤为关键的是要早诊断、早治疗。
鼻窦炎治疗需要谨慎选择方法。药物治疗鼻窦炎不可全信。有时候患者不一定适合用药物治疗。患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对自己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3不同类型的鼻窦炎
鼻窦炎是鼻部的炎症,有着较高的复发性。如果鼻窦炎复发再去治疗,那么康复起来就很困难了,所以请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必免耽误你的宝贵时间花在治疗疾病上。以下是介绍鼻窦炎的不同类型,希望你了解。
【症状解读】不同类型鼻窦炎的症状
专家指出,鼻窦生理结构复杂,可分为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各种类型的鼻窦炎出现的症状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具体介绍如下:
专家解读鼻窦炎的一般症状:
1、鼻窦炎常继发于上感或急性鼻炎,这时原有症状加重,出现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适等。小儿可发生呕吐、腹泻、咳嗽等症状。
2、多可出现-侧持续性、偶可发生双侧持续性鼻塞。
3、患者脓鼻涕增多且不易擤尽,如向后流入咽部及下呼吸道时,刺激咽、喉粘膜,引起发库、咳嗽和咳痰,甚至恶心。
【症状辨别】从症状区别不同类型的鼻窦炎
1、前额部疼,晨起轻,午后重。还可能有面颊部胀痛或上列磨牙疼痛,多是上颌窦炎。
2、晨起感前额部疼,渐浙加重,午后减轻,至晚间全部消失,这可能是额窦炎。
3、头痛较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能放射至头顶部,多由筛窦炎引起。
4、眼球深处疼痛,可放射到头顶部,还出观早晨轻、午后重的枕部头痛,达可能是蝶窦炎。
专家提醒:鼻窦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鼻窦就像呼吸道的卫兵一样,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影响肺、气管等下呼吸道的功能,而且还会影响周围的组织,像大脑、眼睛等,如果病情严重的话,还会引起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并发症,而且发病率比较高,尤其是青年人的比例比较大,影响学习及工作,应及早治疗。
鼻内窥镜微创技术全方位“击溃”鼻窦炎
据悉,该技术是利用日本olympus鼻内窥镜多视角、视野清晰的特点,直接窥视到鼻腔、鼻咽部各个细节部位,让病变部位放大若干倍显示并清晰地显示在监视器上,准确定位,精细手术。具有以下优势:
1、定点消融鼻部病变组织,使分子与分子分离,使鼻部病变组织萎缩、平复、消失或坏死脱落,新鲜黏膜再生修复,恢复黏膜光滑、红润、平整,达到根除病变、消减症状、从而达到全方位“击溃”鼻窦炎的目的。
2、安全、微创、无痛、不出血、痊愈快、无需住院,大大节省患者的就医费用。
3、一次手术治疗鼻窦炎,彻底、干净、无残留,同时避免复发的可能。
专家建议:鼻窦炎早去医院治疗,治愈起来非常快,而且也不需要你花太多的费用。然后你迟迟不去医院,自己一味乱吃药,拖延治疗,那么后果是不可想象的。为了自身的健康为自己做个检查吧!
4鼻窦炎患者的饮食宜忌
五官专家表示:鼻窦炎疾病并不可怕,关键在于防止,这就要对鼻窦炎多做了解,及早察觉鼻窦炎病症,及早去专业的五官医院针对鼻窦炎病情专业治疗。
鼻窦炎患者饮食宜忌
1、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摄取维生素C和生物类黄酮;
2、贝类和坚果,以摄取锌;
3、全谷类和豆类,以摄取维生素B;
4、葵花子、种子油,以摄取维生素E;
5、具减充血作用的草药和调味品,例如接骨木花、麝香草和大蒜、洋葱。
食疗验方
(1)公英地丁酱 嫩蒲公英30克,嫩紫地丁30克。蒲公英、地丁洗净,放入沸水煮开烫熟,切细蘸酱食。
(2)苍耳子茶 苍耳子6克,茶叶6克。两物置杯中,泡开水代茶饮。
(3)葱白汁 葱白10克。 葱白捣烂,绞汁,涂鼻唇之间,每日2次;或用开水冲后, 乘温熏口鼻。
(4)茶柏散 上等龙井茶30克,川黄柏6克。共研细末。以少许药未嗅入鼻内两侧,每日多次。
(5)葫芦酒苦葫芦子30克。葫芦子捣碎置瓶中,加150毫升醇酒浸泡7日。去渣后,少少纳入鼻中。每日2~4次。
(6)老干丝瓜末 老干丝瓜2克。将老干丝瓜干烧灰存性为末。每次服15克,每日早晨用开水冲服。
(7)黄连、辛夷花各3克,冰片0.6克共研细末,取适量药末吹入鼻腔,每日2-4次,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8)鱼腥草、东风桔根各30克,野菊花24克,豆豉姜、丝草各15克。入地金牛根6克,每日2次水煎服。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9)麻黄、辛夷、甘草、茶叶各等量,水煎后过滤,每日3次点鼻。适于慢性鼻窦炎者。
(10)鱼脑石粉9克,辛夷6克,细辛3克,冰片O.9克,共研细末,每日3次吹鼻。适于慢性鼻窦炎者。
(11)麦门冬、石豪各5克,知母、黄芩、栀子、百合各2克,辛夷、枇杷叶各2克,升麻l克。每日2次水煎服。适于慢性鼻窦炎者,疗效理想。
(12)辛荑花煲鸡蛋 辛荑花10~20克,鸡蛋2只。 用辛荑花、鸡蛋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饮汤吃蛋。
(13)大蓟根鸡蛋 鲜大蓟根60克,鸡蛋3只。 上2味同煮至蛋熟即成。每日1次,连服1周。
以上的信息帮助我们了解鼻窦炎的相关知识,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对鼻窦炎的预防,出现鼻窦炎病情应尽快治疗。
5鼻窦炎和鼻炎的区别
鼻窦炎和鼻炎的区别需要人们的了解。总的来说,人们对鼻窦炎和鼻炎都很熟悉。生活中它们的受害者也大有人在。对于生活中这么常见这么相似的两种病,对它们进行区别分析实在是大有必要的。只有对它们有了区别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在生活中预防好它们。那么就鼻窦炎和鼻炎的区别简单说说。
1、在解剖上
鼻腔是前后鼻孔之间的一个通气腔隙,鼻腔内面有鼻粘膜覆盖,鼻粘膜的炎症就是鼻炎;而鼻窦则是鼻腔周围、颅骨与面骨内的含气空腔,左右对称共4对,它们是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每个鼻窦都有一个与鼻腔相通的窦口,通过这个窦口,鼻腔细膜与鼻窦内的粘膜互相延续,鼻窦的炎症就是鼻窦炎。
2、临床表现上
慢性鼻炎的症状是鼻子不通气或两鼻孔交替出现通气不畅,有粘液性鼻涕。而慢性鼻窦炎是经常流白色釉鼻涕,感冒后流黄色脓性鼻涕,并有嗅觉减退。就上所述,鼻炎和鼻窦炎其发病密切相关,但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检查所见也有区别。
3、治疗方面
鼻炎的主要症状是不通气,所以治鼻炎要用部膜收缩剂,如1%麻黄素或滴鼻净,配合0.15%黄连素或0.5%的氯霉素液点鼻消炎,每天的点药次数以维持通气为标准。如果用药后不能维持通气,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鼻甲切除或电烙术。
鼻窦炎是鼻窦内的化脓性炎症,以流脓鼻涕、头痛为主,治疗时除滴用鼻税膜收缩剂外,还要使用抗生素以消除鼻窦内的细菌感染,或做上颌窦穿刺术,必要时应进行鼻窦手术。在鼻窦手术中,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由于借助内窥镜的良好照明,因而可清除病变,并且尽可能的保留鼻腔及副鼻窦的正常粘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
专家介绍,鼻炎、鼻窦炎都是鼻部较常见的疾病,并且都有急、慢性之分,它们可相互影响。当急性鼻炎治疗不当时,鼻粘膜的炎症就可通过鼻窦开口蔓延到鼻窦内,使鼻窦内粘膜产生急鼻炎性炎症,就是急性鼻窦炎,鼻炎主要症状就是鼻子不通气,流脓鼻涕及头痛。如果急性鼻炎和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后就导致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的发生。但是鼻炎和鼻窦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对鼻窦炎和鼻炎的区别的了解,是人们更好的生活的要求。同时,更重要的是人们要自觉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在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