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是肝功能检查中的一个常见项目,是判断肝病患者是否发生癌变、孕妇胎儿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甲胎蛋白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很关键。如果在测甲胎蛋白前没有注意以下事项,检查出来的结果可能会显示异常,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目 录
1测甲胎蛋白注意事项
1、空腹检查:甲胎蛋白为新生肝脏细胞所产生,受进食影响不大,但需要参考肝功能检查予临床判断,一般建议予空腹抽血检查。
2、注意饮食作息:检查前一天注意不要熬夜,最好是在11点前入睡。另外,体检前一天晚上吃得太油腻,很有可能造成甲胎蛋白一时的升高,因此检查前一天到检查开始期间,尽量避免进食油腻、刺激、重口味食物。
3、禁止饮酒:医师建议,每天有喝酒习惯的朋友如果进行甲胎蛋白检查,检查前3-7天最好禁止饮酒,因为酒精是导致出现甲胎蛋白偏高现象的一大原因。
4、检查后出现甲胎蛋白偏高或偏低的现象,不管患者有没有什么不良症状,一定要及时做全面的检查,判断引起甲胎蛋白异常的原因,不管患者有没有什么不良症状,一定要做全面的检查,判断引起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以免病情恶化危及到生命健康。
2甲胎蛋白怎么测
方法一:
双向琼脂扩散法:1970年以前主要用双向琼脂扩散法,其阳性率虽不高,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却较大。不过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双向琼脂扩散法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准确性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方法二:
放射免疫法:现在,测甲胎蛋白一般通过抽血检查,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就是放射免疫法。这个方法检测的甲胎蛋白正常值为0—25μg/L,如果超过25μg/L则为阳性,如果在25-400μg/L之间为低浓度阳性,超过400μg/L即为高浓度阳性。如果检查出阳性,则需要进一步做综合检查,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作出诊断确定是否为肝癌疾病。
此外,如果孕妇甲胎蛋白检测数据偏高,这还很可能意味着胎儿有缺陷,这时候必须要再结合临床经验、B超结果进行更全面的诊断。
方法三:
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也是检测甲胎蛋白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因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另外,化学发光法相对于放射免疫法,其在测定上大大缩短了放映时间,而且没有放射性污染,满足临床需求。
方法四:
其他方法:甲胎蛋白检查,目前常用的方法还有酶标法、酶标电泳法检测。一般认为,这些方法检查后得出的数值,>400毫微克/毫升、>200毫微克/毫升,持续8周,而谷丙转氨酶正常,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可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3甲胎蛋白正常值是多少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
4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⑴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μg/L,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据调查发现约有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通常以400μg/L为标准,高于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所以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定期的检查。因此,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提醒一点的是:不能仅仅凭借甲胎蛋白偏高[4]的指标来诊断或排除一种疾病是不可靠的,因为肝癌的发现不一定都需要甲胎蛋白偏高,有些肝癌可以是甲胎蛋白值正常的,故应同时结合其他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才可增加诊断可靠性。
⑵妊娠妇女和新生儿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因为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是会明显升高,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400μg/L,约在产后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⑶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非恶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管闭塞,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但是起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⑷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据资料显示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一些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另外,若甲胎蛋白大于25μg/L的男性患者还要考虑睾丸癌的可能。
⑸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μg/L,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
⑹新生儿肝炎。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此可与先天性胆管闭锁鉴别,后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⑺其他原因。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也常有甲胎蛋白增高。甲胎蛋白升高偏高的危害
5甲胎蛋白偏高要注意什么饮食
1、每三个月~半年做一次肝脏B超检测,肝功和HBV-DNA检验,密切注视肝功变化和乙肝病毒在体内是否处于复制中,如乙肝病毒在复制,且肝功检验异常,要给予抗病毒治疗;
2、平时要多食用菌类食品,如木耳、香菇、蘑菇等,能提高免疫力,鱼类含有丰富的蛋白且易消化;
3、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VC的含量;
4、少食用和不食用油炸、腌制、油腻太大和辛辣带有刺激性的食品,以清淡饮食为宜;
5、保持良好心情,用宽广的胸怀正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