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脚踝扭伤来说以最快的时间去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拖延而导致自己的病情恶化!在平时脚踝受伤我们都只是去附近的医护站看一看瞧一瞧,因此对于关于脚踝扭伤都没有太多的了解。那么我们如果去大医院去看脚踝扭伤看什么科呢?这个问题也是大家必须要普及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 录
1引起踝关节扭伤的因素有哪些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2、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落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发生压缩性或爆裂骨折。
3、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如远距离行走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2脚踝扭伤看什么科呢
一、分清伤势的轻重。如果脚扭伤后能持重站立,勉强走路,说明扭伤为轻度,可自己处置;如果脚扭伤后足踝活动时有剧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按着疼的地方在骨头上,并逐渐肿起来,说明可能扭伤到骨头,应立即去医院摄片诊治。
二、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扭伤初期,破裂的小血管在流血,此时可用冷敷,使血管收缩凝血,控制伤势发展。24小时后,破裂血管流血停止,这时可用热敷,促使扭伤处周围的淤血消散。
三、正确按揉扭伤局部。扭伤初期,以在血肿处做持续的按法为好;24小时后做揉法,以肿处为中心,向周围各个方向擦揉。
四、适当进行活动。在扭伤初期,肿胀和疼痛逐渐加重,应停止活动,抬高患肢。待病情趋于稳定后,只要不是很痛,可逐步加大足踝部的活动。
五、合理用药。扭伤初期,不需内服药,不宜外敷活血的药物,以免血流更多,肿胀更大,必要时用点“好得快”喷洒伤处,会感到舒服点。24小时后,内服些云南白药、跌打丸、活血止痛散,再外敷五虎丹,消肿后就不必内服和外敷药物了。
六、如扭伤伤到骨头,医生给打上石膏后,一定要注意: 1、刚上石膏约10、20分钟内,不能随便移动患足。因为此时石膏还未发硬,易变形。 2、上好石膏的最初24小时内,应注意石膏的松紧。 3、足部上石膏后,一般不宜着地行走。 4、夏天上石膏,足应放在凉爽处,防止足汗过多而积聚在石膏内。 5、冬天上石膏,就注意患肢保暖,在石膏外的足端不能冻伤。 6、如上石膏后疼痛加剧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3踝关节扭伤不要慌谨记处理方法几则
1、踝关节扭伤之后要合理的适时热敷和冷敷。热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疗法,作用却截然不同。血遇热而活,遇寒则凝,所以在踝关节扭伤早期宜冷敷,以减少局部血肿;在出血停止以后再热敷,可加速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一般而言,受伤24-48小时后始用热的处理办法。
2、如果条件允许,踝关节扭伤患者应立即抬高受伤的脚,进行加压包扎。若脚踝呈轻度扭伤时,即用冷水或冷毛巾外敷并抬高患肢。此时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起到止血、消肿、镇痛的作用。因此在急性扭伤后,应对踝关节扭伤患处施行局部冷敷,并且越早越好。
3、针对踝关节扭伤合理用药。扭伤初期,不需内服药,不宜外敷活血的药物,以免血流更多,肿胀更大,必要时用点“好得快”喷洒伤处,会感到舒服点。24小时后,内服些云南白药、跌打丸、活血止痛散,再外敷五虎丹,消肿后就不必内服和外敷药物了。
4、踝关节扭伤后如果已发生或怀疑发生骨折,应根据情况选用约30厘米长的木版或硬纸板分别放置在受伤的踝关节两侧,并在受伤部位加放棉垫、毛巾或衣物等,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两块木版或硬纸板上下两端分别固定牢固。
4踝关节扭伤的2个临床表现
1.外侧韧带损伤
由足部强力内翻引起。因外踝较内踝长和外侧韧带薄弱,使足内翻活动度较大,临床上外侧韧带损伤较为常见。外侧韧带部分撕裂,较多见,其临床表现是踝外侧疼痛、肿胀、走路跛行;有时可见皮下瘀血;外侧韧带部位有压痛;使足内翻时,引起外侧韧带部位疼痛加剧。
外侧韧带完全断裂:较少见,局部症状更明显。由于失去外侧韧带的控制,可出现异常内翻活动度。有时外踝有小片骨质连同韧带撕脱,叫撕脱骨折。内翻位摄片时,胫距关节面的倾斜度远远超过5~10°的正常范围,伤侧关节间隙增宽。x线检查可见撕脱骨片。
2.内侧韧带损伤
由足部强力外翻引起,发生较少。其临床表现与外侧韧带损伤相似,但位置和方向相反。表现为内侧韧带部位疼痛、肿胀、压痛、足外翻时,引起内侧韧带部位疼痛,也可有撕脱骨折。
5踝关节扭伤会引起哪些并发症状
半月体样小体
是前距腓韧带的一个小结节,这个衬有滑膜的关节囊韧带在外踝与距骨之间受到撞击,引起韧带2度或3度损伤,产生持续性滑膜炎,有时呈纤维变性肿胀与永久性硬结。这时固定没有作用,在距骨与外踝间注射不溶性和可溶性皮质类固醇混合剂及局部麻醉剂,带有明显和持久的改善,很少需要外科手术。
背侧正中皮神经
这个神经痛是腓浅神经的感觉支,横越过前距腓韧带,常因踝内翻扭伤而受损。轻叩神经常引起Tinel征,阻断性局部麻醉常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腓骨肌腱鞘炎
腓骨肌腱鞘炎引起的外踝以下的慢性肿胀,是由于行走时踝内翻造成疼痛性扭伤,而以下距关节慢性外翻进行代偿的结果。某些病例,严重踝扭伤产生的腓骨肌腱脱位也可引起肿胀和压痛。
Sudeck创伤后反射性萎缩
足的疼痛性肿胀合并斑点状骨质疏松可继发于踝扭伤引起的血管痉挛,需与韧带损伤引起的水肿鉴别.Sudeck萎缩的特征是,其疼痛程度与临床检查所见不成比例。多发性触痛点从一个部位移到另一部位,游动不定,并有皮肤湿度或颜色的变化,这些都是特征性表现。
跗骨窦综合征
指踝扭伤后跗骨窦的持续性疼痛,发病机制不清,可能有距跟骨间韧带或踝下十字韧带主干的部分断裂。正常跗骨窦是有压痛的,所以检查两侧踝部以作对比。因为前距腓韧带接近跗骨窦处有压痛,前距腓关节榫眼上的持续性疼痛常被误诊为跗骨窦瘤。治疗为向跗骨窦内浸润注射0.25ml氟羟强的松(40mg/ml)与1ml含1:100000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