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最简易、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就是用25%-50%酒精擦浴的物理降温方法。用酒精擦洗患者皮肤时,不仅可刺激高烧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还由于其具有挥发性,可吸收并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体温下降、症状缓解。那么,物理降温方法有哪些?物理降温方法适用于什么情况?需要注意什么?下面来了解一下。
目 录
1宝宝发烧的物理降温方法
新生儿出现发热的现象并不罕见,尤其是出生九个月左右的孩子。但是对于很多妈妈们而言,没有任何的经验,面对孩子出现高烧时,她们会忽然的手无足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只会着急的带着宝宝去医院,其实这并不是最明智的办法,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去医院和在医院等候的时间里,宝贝一直处于难受的状态,病情也在恶化,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自行采取一些物理降温法,物理降温法对宝宝的伤害小,并且副作用也小,同时还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宝宝的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主要的物理降温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头部冷敷法,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办法,可以使用冰袋,当然不要让其冰冻太过厉害,适当的冷藏就好。如果没有,那么凉毛巾也可以起到冷敷的作用。但是需要在十分钟左右就进行更换,时刻让幼儿感受到头部的清凉。
第二、酒精擦拭法,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当孩子出现发烧并且是度数较高,也即发烧程度较严重时,就可以采用此方法。用毛巾蘸湿后,擦拭幼儿的颈部、后背和手足心这些部位。
第三、温水擦拭法,在孩子发烧时,切勿给孩子洗热水澡,这一点很多的妈妈们都会忽视,因为热水澡会让孩子的血管膨胀,非但起不到缓解病情的作用,而且还会加重。但是可以用温水进行擦浴,一般的温度在三十二到三十四度之间。
2宝宝发烧物理降温法具体做法及注意事项
01平时在家里最好要准备有化学冰袋,放在冰箱里冰冻,宝宝如果发烧就派上用场了。用一条干净的毛巾包住冰袋,反复的敷宝宝的腋下,前额还有颈部,这样可以帮助宝宝快速降温。
02宝宝发烧的时候,家长也可以用热水给宝宝泡脚,这样可以帮助宝宝降温。因为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所以水的温度应该在40度左右,这样才不用把宝宝烫伤,还有宝宝泡脚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宝宝搓搓脚,这样可以使血管扩张,又可以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03还有可以高浓度的酒精给宝宝擦拭身体,这样也可以帮助宝宝快速降温。酒精的浓度最好是在50度以上,然后把酒倒在小毛巾上面,擦拭宝宝额头,还有腋下,颈部,这样有利于降温。
注意事项
很多家长在宝宝发烧的时候都没有給宝宝洗澡,其实宝宝发烧的时候洗澡也是有利于降温的,因为洗澡可以帮助散热,但是水的温度最好在35度到38度之间,水不能太烫。
3如何给小儿物理降温
1.温水擦浴。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3~5分钟。使皮肤的高温(约39℃)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时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约25℃)擦拭额头脸部。
2.多通风,注意散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家里有空调,维持房间温度于25℃左右,使孩子体温慢慢地下降,怕孩子受风关掉空调对正在发烧的孩子来说是错误的。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3.如果孩子四肢冰凉又猛打寒战,则表示需要温热,这时要给孩子外加毛毯覆盖
4.即使是在秋冬季节,对发热的婴幼儿也不能包裹太严,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甚至可以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热量散出。
5.多饮水,给宝宝喂流质饮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证机体足够的能量及水分。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虚脱。水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并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4小孩十病九烧 这些错误的物理降温可能要命
小孩子十病九烧。很多家长知道孩子低烧时,先给他物理降温,但可能不知道的是,错误的物理降温可能要命。前些天就有媒体报道,深圳一名家长用白酒给9个月大男婴擦身退烧,导致其心跳、呼吸骤停,命悬一线。
我们要知道,发热既是一种疾病症状,又是机体抗感染的保护性反应。当机体受到外来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或体内某些物质释放增加,产生发热效应时,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血液循环加快、骨骼肌收缩等,使身体产热。同时,外周末梢血管收缩、汗毛孔关闭又令身体散热减少,进而引起体温上升。一般认为,肛温38℃以上为发热,口腔和腋下温度比肛温分别低0.5℃和0.8℃。发热是机体在紧急动员全身各种抵抗力量,以对抗外来病原微生物,调整机体生理平衡。但持续高热可能增加心肺负担,损伤细胞、器官功能,诱发过度免疫反应及惊厥等。
发热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最常见的是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否进行退热需视情况而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通常,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热的小儿,即肛门温度达39℃或以上。对于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儿的中低度发热,可以适当物理降温,但物理降温有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酒精擦浴。对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儿童,可以适当使用低浓度酒精温水溶液(20%~30%)擦体表,重点可擦拭颈侧、四肢大血管走行的部位来物理降温。但需要注意,3个月以内的婴儿不适合擦酒精降温。婴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用酒精擦浴易使婴儿经皮肤吸收大量乙醇,从而发生酒精中毒,诱发惊厥等不良反应。酒精蒸发迅速,宝宝体温下降过快,还可能出现体温过低、打寒战等问题。小婴儿,尤其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更不完善,体温极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发热时可适当给他解开包被,减少衣物,方便散热。同时,适当降低室温。一般过一会儿即可使婴儿体温降至38℃以下。如果不奏效,可以适当用37℃左右的温水浸湿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体温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皮肤破溃或酒精过敏的孩子,更要严禁用酒精擦浴。
2.冰枕降温。将冰袋、冰枕、退热贴或凉毛巾置于额头上或脑后,如果没有现成的,可将冰放于热水袋或塑料袋中应用,情况紧急时也可用冰棍。冰枕不能直接接触皮肤,要用毛巾或手绢隔开,以免冻伤皮肤。冰枕降温过程中,一旦发现孩子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现象,应立即停用。但6个月内的婴儿不适用此法,以免过度降温。孩子体温处于快速上升伴有寒战阶段也不宜用此法,因为体温处于上升阶段时,皮肤血管处于收缩状态,皮肤表面的温度是降低的。如果用冰枕降温,可使外周血管进一步收缩,可能发生周围循环不良,不利于机体散热,甚至使体温进一步升高。此时要注意婴儿肢体的保暖,可多喂些开水。
需要注意的是,有过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再发烧时,一定要更加积极、及时地给他退烧,甚至要在体温还不到38℃时就开始退烧。可以口服药物,同时也可使用物理降温法,比如在温水中加点酒精擦拭全身,特别是有大血管的地方,如腋窝、颈侧部位、腹股沟等处。有些老人喜欢给孩子捂汗,以为用这种方式可以退烧,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因为越捂,身体产生的热量就越多,体温就会越高,对身体的危害越大。过度捂汗还可能发生中暑、捂热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除了物理降温,对于发热伴畏寒无汗的孩子,可喝点姜汤,以促进皮肤和血管散热。
5物理降温适用于什么情况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研究表明,传统的物理降温包括冰敷(冷湿敷)或酒精擦浴不能降低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使身体降温是无效的。显然,这样做违反了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的正常发挥。专家们指出,当机体对某一种感染起反应时,下丘脑使体温高于正常水平,在一个较高的体温状态下,机体的防御系统抵抗感染并与之斗争。在此状态下,物理降温多是无效的。既使物理降温暂时有效,但因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仍保持在高热水平,故在暂时降温后会引起全身多种不适。如冰敷(冷湿敷)所致寒冷刺激可引起畏寒和浑身颤抖,加重低氧血症和原发病(如肺炎等);65岁以上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衰减,特别是身患多种疾病者,机体抵抗力弱,不宜进行物理降温。此外,老年人皮下毛细血管丰富,皮肤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反复使用酒精擦浴还可经人体皮肤吸收产生中毒症状。
临床上,对于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测量腋温在39℃以上)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目前主张首选药物降温,因为只有应用退热药物来降低下丘脑体温调定点达到降温目的,才是符合热调节生理机制的有效降温措施。而物理降温不宜使用。专家们推荐扑热息痛(代表药是泰诺林口服液)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的首选药物,其次是布洛芬(代表药是美林口服液)等药物。然而,物理降温(首选温水浴)只在以下两种情况使用:
(1)各种原因引起的超高热(>41℃)时,退热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无效的。采取物理措施迅速可降低体温1~2℃,但酒精擦浴仍不宜使用。此时先做物理降温可防治超高热造成的人体大脑的损害,为去医院争取时间;
(2)严重中暑。此时洗温水澡有助于退烧。
标签:其他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