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绝经是指卵巢功能衰退,月经停止。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征。我们都知道当女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就会绝经,那么女人多大年龄绝经的?下面大家就来一起看一看吧。
目录
1绝经的症状有哪些
少数妇女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甚至造成严重贫血。
生殖器官开始萎缩,粘膜变薄,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憋不住尿等。
情绪不稳定,激动易怒,抑郁多烦,焦虑,多疑,失眠,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下降等。
皮下组织及水份减少,变乾变薄,失去光泽,皱纹逐渐增多,有的出现瘙痒,毛发开始变白脱落。
腹部和臀部脂肪增多,容易发胖。
血压易波动,常出现高血压,心前区闷痛不适,心悸,气短,动脉硬化发生率增加,冠心病发病率也上升。
2?女人多大年龄绝经的
妇女绝经是指卵巢功能衰退,月经停止。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征。
我们都知道当女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就会绝经,理论上,我国女性的绝经年龄是在45-55岁之间,但是多数人都在50-52岁左右。
绝经期代表了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分泌枯竭,月经停止,生殖功能的终止。一般分三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绝经是以妇女的最后一次月经的时间来计算,多数妇女在45~55岁之间自然绝经。
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突然和明显的缺乏会引起一些不适,有人在绝经前期就可发生。常表现为心情和情绪的变化,烦躁、易激动、失眠,焦虑,阵发性脸潮红、潮热、出汗,皮肤瘙痒、有时皮肤还有蚁爬的感觉,并且皮肤失去弹性,皱纹增多,肌肉逐渐松弛,时有疼痛,易疲劳或乏力、头疼、头晕和血压不稳等。
这些症状叫做更年期综合征。
1.近期症状
(1)月经紊乱
(2)血管舒缩症状
(3)自主神经失调症状
(4)精神神经症状
2.远期症状
(1)泌尿生殖道症状
(2)骨质疏松
(3)阿尔茨海默病
(4)心血管疾病
一般来说,女人绝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表,但是,据不完全统计,大约近90%--95%的女性会在50--55岁之间出现绝经现象;有3%--5%的女性在40--50岁之间出现绝经;有大约2%--4%的女性到了60岁左右才绝经。
40以前绝经,医学上成为“早绝经”,55岁以后绝经,称为“晚绝经”。 过早绝经和过晚绝经都不好。其中影响女性绝经期早晚的因素与女性自身的体质、日常的营养、身体是否有疾患、性生活是否和谐、精神是否愉悦、夫妻关系是否和睦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3绝经是怎么引起的
生理性绝经是卵巢功能自然衰退的结果,意味着卵巢生殖功能终止,妇女卵巢普遍在生命历程的中期阶段开始衰老,生殖力终止明显早于人类特有的一个明显生物学特征。
1.绝经的年龄
绝经年龄反映卵巢的生殖寿命,细胞衰老是绝经的结果,影响绝经年龄的因素有遗传,营养,胖瘦,居住地区的海拔高度,嗜烟等。
2.遗传因素对绝经妇女的影响
人体的DNA序列及其变异,反映了人类的进化过程,研究不同人群和不同个体的DNA序列变异(即多态性,polymorphisms),有助于了解人类的生理变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
携带人体遗传信息的DNA由四个不同的碱基组合而成,人类基因组约有33亿个碱基对,目前已基本测出了它们的排列顺序,不同人基因组中碱基的排列顺序绝大多数一致,但也存在极小差异,主要体现在DNA个别位置上碱基排列有所不同,这种遗传性变异被称作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见图1,人类基因组中约有1000万种SNP,不同人之所以对同种疾病的易感程度有所不同,对相同药物有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与SNP的差异有关,同样,SNP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绝经妇女的各种生理状况和疾病发生的差异。
许多基因的多态性与绝经时间和绝经后某些疾病的发病有关。
绝经期极早提前(premature)者,常常伴随雌激素水平降低,因此对绝经后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绝经时间较早,是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卵巢肿瘤的高度危险因素,并使死亡率增加,因此从临床的观点来看,确定影响绝经年龄的因素非常重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与绝经及绝经后疾病的发生有关。
(1)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
①雌激素受体(ER)的结构与功能。
②ER基因的多态性。
③E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的关系。
④E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骨密度的关系。
⑤E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激素替代疗法(HRT)。
绝经后接受HRT治疗的女性,由于她们的ER基因多态性影响了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因此对HRT的量效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从不同层次影响到绝经时间和骨代谢,并对HRT治疗发挥作用,若临床工作者通过检测ER基因型来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危险性,以及对HRT治疗的反应,将对骨质疏松的早期防治和HRT个性治疗方案的制定发挥重要的作用。
(2)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①维生素D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②VDR基因的多态性。
③VDR多态性与绝经后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的关系。
(3)其他基因多态性:
①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CTR)基因多态性。
②Ⅰ型胶原(COLIAI)基因多态性:COLIAI与骨量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关。
③白介素-6(IL-6)基因多态性。
④转移生长因子β基因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多态性。
⑤CYP 17和CYP19基因。
(4)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离不开对基因多态性位点的检测。
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②短串联重复序列。
③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④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⑤基因芯片与SNP图谱。
3.卵巢的衰老
(1)卵泡的减少和卵巢形态老化:出生时卵巢约有70万~200万个卵泡,青春期还有约40万个,绝经时可能残留极少数卵泡,两个途径导致卵泡减少:排卵和闭锁,从青春期至绝经,仅有400个卵泡能发育成熟并排卵,绝大多数卵泡自然闭锁,其机制目前尚不了解,是否归因于细胞凋亡,尚待研究。
(2)卵巢功能的衰退:
①生殖功能:妇女生育力在30~35岁即开始下降,接近40岁时明显下降,从规律月经到绝经,通常要经历一段不规则月经期,此期卵泡成熟不规律,有排卵或无排卵,周期有正常,长,短或完全不能预料,因此,周期长度及其变化也可用于反映卵巢功能,当无卵泡发育,绝经,生殖功能即终止。
查看详情>>4绝经如何预防
为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绝经期的健康宣传及指导。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介绍绝经生理、发生的原因,绝经前后身体发生的变化,以消除她们对绝经的恐惧感,并对将发生的变化作好思想准备;介绍绝经前后减轻症状的方法,以及预防绝经后疾病的措施,例如,补充性激素的意义和方法,利弊的权衡,绝经后妇女坚持锻炼及补足钙摄入量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性生活等。医生则应在充分理解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防治疾病原则的基础上,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提供服务。
1.绝经期适当的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及灵活性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绝经期妇女的心血管功能、肌肉力量以及灵活性均下降。有氧训练,也称耐心训练能调动大多数肌肉进行连续的、有节奏的运动,其运动形式是值得提倡的,如散步、游泳、骑车、划船、跳绳、滑冰、滑雪等。每次运动应持续15~60min,合理的运动应包括:5~10min的热身运动;10~60min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达到3~6代谢当量(运动代谢率/静止代谢率)或使心率要达到最大心率的60%~90%;5~10min的放松运动。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使心脏每搏量和每分输出量增大,心率降低,耗氧减少。有氧运动在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同时升高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血清HDL-CH有限制动脉平滑肌的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取和蓄积的作用;并能促进已沉积的胆固醇游离出动脉壁,以及竞争抑制LDL受体,从而保护周围血管免受脂质的攻击。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引起血清HDL-CH的升高。其中HDL-CH的升高可能是由于运动时肌肉和脂肪组织内脂蛋白脂酶活性升高,使胆固醇和磷脂转移到HDL-CH所致。LDL-CH有明显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HDL-CH则与LDL-CH相拮抗,能阻止AS的形成和发展。运动能提高HDL-CH在血清TC中的比例,因而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
适量的体能锻炼既能降低血黏滞度和红细胞聚集性,又可促进侧枝建立,从而改善器官灌注,使血压缓慢下降;适量的运动尚可使血浆儿茶酚胺水平降低,前列腺素E(兼有扩张肾血管及利尿作用)水平增高,使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外周血管扩张而致血压缓降。此外,适度的锻炼能使肥胖的高血压病患者体重减轻而降低血压。
2.绝经期营养
(1)围绝经期的营养需要:目前,主要使用中国营养学会在2000年提出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荐每天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所推荐的营养需求应该尽量从正常合理的饮食中摄取,而不是依赖于各种营养素的补充制剂。
(2)正确的营养观念:
①控制体重:体重增加,脂肪沉积在腹部、腰臀部、背肩、臂部、乳房等处,不仅增加心脏负担,而且易患动脉硬化、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通常可以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来评价体重。BMI=体重(kg)/身高(m2)。正常体重范围BMI值为18.5~25,小于18.5为低体重,25~29.9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 注意食物的选择,应多吃瘦肉、奶、蔬菜、水果和谷类食物,少吃肥肉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一天三餐食物总摄入量也应控制,为防止饥饿感,可吃纤维素含量高的食品。但应注意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达到参考摄入量的水平,以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要。必要时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制剂以达需求。
②预防骨质疏松症: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饮食模式可以影响骨密度。研究提示,在食物中补充钙质(calcium),进食蔬菜、水果和谷类、戒烟、减少口服类固醇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现象表明,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节食、缺乏日晒和缺乏运动是助长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有人为减轻体重而盲目节食将引起钙的摄入缺乏,为保养皮肤而过多避免日晒,引起维生素D的缺乏,而缺乏运动则导致了骨丢失的加剧。
研究表明,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有效的方法。我国推荐成人每天摄元素钙量800mg,绝经妇女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每天的钙摄入量50岁以前为800mg,50岁后为1000mg,维生素D的需求则为每天50岁以前为5??g,50岁以后为10??g。
妇女可以通过食用富钙食品、饮用牛奶和服用钙补充剂来补充。
钙的补充制剂的服用也非常有效。市售的钙补充剂有很多种,如柠檬酸钙类和碳酸钙类,乳酸钙类,磷酸钙类等。要注意的是片剂的重量不等于含钙量。服用时一定要注意说明。另外,还会有一些“天然”钙制剂,如骨粉等,被称为自然补钙。但有报道发现“自然”制品中会含有其他有害物质,如铅或其他重金属类。因而在选择钙制剂时一定要非常注重产品的品质(表3)。
此外,在补钙时,应注意膳食构成。因为膳食中有影响钙的吸收成分,某些蔬菜中(如菠菜、苋菜、竹笋等)含草酸较多,它们可与钙结合成难于吸收的盐类。过多的膳食纤维也干扰钙的吸收。脂肪过多,可使脂肪酸与钙形成钙皂,也影响钙的吸收。这类食品在膳食组成时不宜过多。
查看详情>>5女性有这3个症状说明你要绝经了
月经稀少或者不来
当更年期的女性发现自己的月经间隔时间,从原来固定的一个月,变成了两个月甚至是三个月来一次的时候,那么,你可能已经进入到绝经期了。如果这种间隔时间继续延长下去,比如说,四个月来一次月经,再到五个月来一次,后面就会直接不来月经,那么,就表示你绝经了。这种月经稀少的递增,就是绝经的一个重要体现。
月经异常症状
如果你的月经周期很正常,但是,近期却忽然变得不定期阴道出血,而且,一直呈现出淋漓不断的状况,有的能间断性出血一两个月。如果你也有这种症状出现的话,很有可能就是,你也要面临绝经了。当然,当月经出现了不间断出血的状况,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进行全面的检查,判定自己是不是由于妇科疾病引起的,如果排除了妇科疾病,那就是绝经前的表现。
突然绝经
也有的人,在正常的月经周期期间,就忽然不来月经了,这种绝经也是存在的。当然,这种绝经存在一定的危险,那就是在绝经后几个月内,很可能会出现子宫出血的状况,所以,大家也不能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