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妹子,每个月最担心的事就是害怕痛经的到来,每当到来的时候,必定是疼的东倒西歪,夜里很难睡着,直接就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真的是生不如死啊!但是据我的经验,还是有一些方法能够缓解的,今天我就带来一些方法来缓解痛经,希望通过下面的文章你能够学到一些缓解的方法。
目录
1痛经的原因有什么
1、引起痛经的原因有一部分来源于女性朋友的精神方面。因为每个人对于疼痛的感知不一样,有一些女性朋友对于疼痛非常敏感,所以当她们出现痛经时感受会非常强烈。还有一些可能是由于母亲本身也会出现痛经,所以女儿在经期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觉得自己也痛经。这种心因性的原因建议女性朋友自我来调节,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很重要。
2、痛经还有可能是因为子宫疾病导致。有一些女性朋友出现痛经可能是由于子宫发育不良或子宫畸形所致,这种痛经一般都是女性朋友从一开始来月经时就有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女性朋友早期没有痛经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痛经的现象,而且之后一直存在,那么这时考虑子宫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像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都会出现痛经的症状,女性朋友对此要多加注意了。
2痛经的有效治疗方法有哪些?
1、益母大枣汤
【原料】:大枣20枚,益母草10g,红糖10g。
【用法】:加水共炖,饮汤,每天早、晚各服1次。
【功效】:此食疗方有养血止痛、温经祛淤的养生功效。对于长期受痛经或体寒贫血的女性有一定的功效,但因月经不调所引起的腰痛效果也很好。
2、当归羊肉汤
【原料】:羊肉250g,当归30g,生姜10g。
【用法】:将羊肉切块与当归、生姜放在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烂熟,加入调料,去渣取汁服用。
【功效】:温中散寒,养血调经。
3、黄芪当归汤
【原料】:用黄芪二十克、当时二十克、白芍二十克、粳米一百克、泽兰十克,最后再加入适当的红糖。
【用法】:将黄芪、当归、白芍、泽兰煎15分钟,去渣留汁,放入粳米煮粥。将熟加入适量红糖即成。
【功效】:补气血,健脾胃,止疼痛,治痛经。
3痛经的食疗大全
1、玫瑰花茶
玫瑰20g左右。玫瑰花放入水壶中,倒入适量的白开水。盖上盖子,静止5~8分钟。倒入杯子,即可享用清香的玫瑰花茶。可经常服用,因玫瑰花有活血散瘀的作用,经期一般不要服用,会使经期流血过多。
2、茴香酒
小茴香、青皮各15克,黄酒250克。小茴香、青皮清洗干净,直接泡入酒内3天。每次15-30克,每天两次,如果不喜欢酒的人,那么可以选择用食醋来代替。这专门是针对经血不稳定,经血中还带有血块的女性。
3、姜枣红糖水
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4痛经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痛经是在妇科疾病中是最常见的和多发病,导致女性痛经的病因比较的多、复杂,所以在治疗方面是比较的棘手,尤其是未婚年轻女性月经初期少女是比较的普遍,主要是表现在女性的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隐痛、坠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
有些患者还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心惊失眠、头痛头晕、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其发病之高、范围之广,这些症状严重的时候就会给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的困扰。
痛经一般于经前1~2天就开始出现症状,如一阵阵的下腹胀痛,伴有腰酸,严重的疼痛可牵涉到外阴、肛门等部位,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多数患者在得到温熨或热饮后,症状可稍有缓解,一般在经血流畅后,疼痛逐渐消失。
另有一些病人属膜样痛经,即子宫内膜不成碎片而欲整片排出,引起子宫强烈收缩而致痛经,待大块紫红色子宫内膜排出后,症状好转。
目前痛经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与身体虚弱、精神紧张、感觉过敏或子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倾屈,子宫内膜整块脱落,造成经血潴留,刺激子宫收缩;或子宫内膜碎片和经血中前列腺素F2d含量异常增高,引起子宫肌肉和血管痉挛性收缩等因素有关。
5痛经症护理方法是什么
保持饮食均衡:少吃过甜或咸的食物,因为它们会使你胀气并且行动迟缓,应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多餐。
服用维生素:许多病人在每天摄取适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之后,很少发生经痛。所以建议服用综合维生素及矿物质,最好是含钙并且剂量低的,一天可服用数次。
补充矿物质:钙、钾及镁矿物质,也是能帮助缓解经痛。专家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比未服用的少经痛。镁也很重要,因为它能帮助身体有效地吸收钙。不妨在月经前及期间,增加钙及镁的摄取量。
少食含咖啡因的食物:咖啡、茶、巧克力中所含的咖啡因,会使你神经紧张,可能促成月经期间的不适,咖啡所含的油脂也刺激小肠。
禁酒:假使你在月经期间容易出现水肿,那么喝酒将加重此问题。
不要使用解尿剂:许多女性认为利尿剂能减轻月经的肿胀不适,其实,利尿剂会将重要的矿物质连同水分一同排出体外,所以应该减少摄取盐及酒精等会使水分滞留体内的物质。
保持温暖:保持身体暖和将加速血液循环,并松弛肌肉,尤其是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应多喝热水,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袋或热水袋,一次数分钟,或用艾条炙小腹。
泡矿物澡:在浴缸里加入1杯盐及1杯碳酸氢钠。温水泡20分钟,有助于松弛肌肉及缓和经痛。
作运动:尤其在月经来潮前夕,多走路或从事其他适度的运动,将使你在月经期间较舒服。
练习瑜伽操:练瑜伽也有缓和的作用,如弯膝跪下,坐在脚跟上。前额贴地,双臂靠着身体两侧伸直。保持这姿势,直到感到不舒服为止。
温馨提示:
不宜过食生冷,不宜久居寒湿之地,不宜过劳或过逸等。
痛经(dysmenorrhea),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坠胀,并伴有腰酸或其他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本病最早记载于汉.张仲景《金匮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