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人在每个月那几天特殊日子的时候,都很容易出现小腹疼痛的情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经,甚至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痛的连腰都直不起来,可见痛经的厉害之处。不过面对痛经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唯独可以做的就是从饮食上进行一下调理。因此在这就帮您介绍一下女人痛经吃什么可以缓解痛经这个问题。
目录
1女人痛经这几处你摸了吗
1、太冲穴
位置在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
2、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3、子宫穴
这个穴位在肚子的肚脐下面左右,旁边正中间一点。按摩时候可以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按住这个穴位,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有酸胀感为度。
4、三阴交穴
位置在肩部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1、点按穴位时,要注意温度适宜,以免过凉刺激使疼痛加剧。在过饥、过饱和激烈运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应先休息,或调节饮食,餐后1小时后再进行自我按摩。
2、按摩治疗痛经时,要用拇指指腹分别揉捻穴位,每个穴位按摩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一般在经前一周开始,月经来潮后停止。
3、点按穴位前指甲要修剪光滑,防止在操作时损伤皮肤而发生疼痛、长短适中,边缘整齐,不戴戒指,防止在操作时损伤皮肤而发生疼痛、充血、感染等。
4、非经期的时候按摩这几个穴位可以预防痛经的发生,若结合艾灸对这几个穴位施治,效果会更好。
5、点按穴位前要适当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适量饮温开水,以利于体内气血运行通畅。继发性痛经者应先查明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以药物及其他治疗为主,辅以自我按摩治疗。
6、点按穴位时穴位要正确,不可胡乱按压。
2?女人痛经吃什么可以缓解痛经
(1)韭季红糖饮治痛经
【原料】鲜韭菜30克,月季花3~5朵,红糖10克,黄酒10毫升。
【制用法】将韭菜和月季花洗净压汁,加人红糖,兑人黄酒冲服,服后俯卧半小时。
【功效】理气活血止痛。
【附注】韭菜辛温,理气行血,止痛,有益肝、散滞等作用,可做辅助食疗;月季花味辛微凉,清香芬芳,有很好的行气活血作用。用于气滞血瘀之痛经效果较好。
(2)姜枣花椒汤治痛经
【原料】生姜24克,大枣30克,花椒9克。
【制用法】将生姜、大枣洗净,姜切薄片,同花椒一起置锅内加适量水,以小火煎成1碗汤汁即成。热服。每日2次。
【功效】 温中止痛。适用于寒性痛经。
(3)姜枣红糖汤治痛经
【原料】 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
【制用法】‘将大枣去核洗净,干姜洗净切片,加红糖同煎汤服。每日2次,温热服。
【功效】 补脾胃,温中益气。适用于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型痛经。
3女人痛经的原因
(1)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3)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4)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5)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6)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
(7)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宫肌纤维使之收缩引起痛经。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妇女明显升高。
上述痛经的病因是比较常见的,要求大家在分析了痛经的病因之后,一定要积极的到正规的医院治疗这种疾病,以保证大家的安全和健康。
4女人摆脱痛经DIY食谱
黄芪、当归补气养血,白芍、糯米、红糖敛阴缓痛,泽兰活血去淤止痛。合用补气血、健脾胃、止疼痛,主治女性痛经。
原料:黄芪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泽兰10克,糯米100克。
调料:红糖5克。
做法:
1、黄芪、当归、白芍、泽兰四味放进砂锅,多加水煎15分钟后,取汁用。
2、汁中放米煮成粥,熟时放红糖煮化即可。
注意:经前7天早晚各喝一碗。
牛奶加蜂蜜消除痛经之苦
为什么如此普通的两样食物有这么大的能耐得益于两种矿物质--钾和镁。牛奶含钾多,蜂蜜含镁丰富。钾能缓和情绪、抑制疼痛、防止感染,并减少经期失血量。镁能起到心理调节作用,有助于身体放松,消除紧张心理,减轻压力。
特别关照
睡前一杯蜂蜜牛奶。睡觉之前热杯牛奶,里面加一勺蜂蜜,趁热喝下能缓解甚至消除痛经之苦。
保持大便通畅。因为便秘可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所以要多吃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
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劳累、紧张、恐惧、忧虑和烦恼。心理上压力的减轻能缓解子宫痉挛的程度,从而缓解痛经。
经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经期内,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忌一切生冷食物,它们会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忌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
5简单泡脚偏方治疗痛经
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青皮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再煎煮半个小时,之后把煮好的药放凉,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药水量以浸泡过脚踝为宜,如果药水不够可多加一点温清水。
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在中医中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中医药材要以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可适量添加引经药甜水。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