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脐疝一般不需要做特别的处理,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腹肌会不断的进行生长发育,疝孔会渐渐地缩小,最后就会闭合了,接着脐疝便会消失。所以绝大多数脐疝在2岁内就能自愈。胎儿脐疝要怎么办呢?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婴儿脐疝的症状
多发生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天和数周的婴儿,此时脐带的切断处已有上皮形成,因此,疝的表面有皮肤覆盖。主要表现在脐部有肿物突出,哭闹时肿物增大,皮肤紧张很薄呈微青色,安静平卧或睡眠时肿物缩小消失。
脐部留有松弛的皱褶,用手指将疝内容还纳后,往往可以听到气过水音,并且可以触到组织坚硬的脐环,以手指深入脐孔内,可估计到脐环的直径,当小儿咳嗽、哭闹、用力时手指可有冲击感。
脐部有可复性肿物,哭闹时胀满,安静时消失,即可诊断。
2胎儿脐疝要怎么办呢
1.左侧卧位休息。高蛋白饮食,加强营养。
2.间断吸氧,每次1h,2~3/d。
3.加强监护
(1)观察胎动,3/d。
(2)胎儿监护,NST至少每周1次,NST无反应型应做OCT。OCT为阳性者酌情终止妊娠。
(3)超声监测,羊水指数或羊水池最大深度,每周1次。
(4)尿E3,或E/C比值测定,每周1次。
4.产科处理
(1)经治疗胎儿生长情况及胎儿胎盘功能均良好,可继续妊娠,但不能超过预产期。
(2)经治疗无效而且胎儿胎盘功能测定有异常者,则在分娩前1~2d给泼尼松或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后,应尽快终止妊娠。
(3)有下列情况应立即剖宫产结束分娩:①NST为无反应型,CST为阳性者。②B超测定羊水过少,并有羊水Ⅱ度以上胎粪污染者。③胎儿生长迟缓的孕母并发其他高危因素,且病情严重或合并产科异常者。
5.宫内生长迟缓的新生儿处理
(1)分娩前做好各项急救准备。
(2)胎儿娩出后应立即在气管插管下彻底清除呼吸道羊水、胎粪,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3)保暖。
(4)及早喂葡萄糖水或开奶。
3婴儿脐疝的发病原因
1、发病原因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处,且在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未合拢,留有缺损,形成脐疝发生的条件。各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泻、过多哭闹等,皆能促使脐疝的发生。
2、发病机制
脐是腹腔最后闭合的部位,是胎儿的脐带所在处。脐静脉在脐的最上部,穿过腹壁,向内移行至镰状韧带下缘。出生后近脐部的一段脐静脉成为肝圆韧带。胎儿时的两支脐动脉位于腹横筋膜与腹膜间,在脐两侧偏下部进入脐带,出生后退化成纤维性索条,被称为脐外侧韧带。
胎儿的脐尿管位于下腹部的中线、腹壁与腹膜间,出生后退化成为脐中韧带。出生时脐带被结扎剪断,断面瘢痕形成。以上诸韧带间被疏松结缔组织充填,成为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脐环包绕脐周,较坚韧,是由腹直肌前、后筋膜及腹横肌筋膜融合而成。
初生时脐环较大,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收缩,最终消失。脐环较大时,诸韧带间的空隙增大,腹腔内脏带着腹膜穿过韧带间的空隙,突出到脐环外,形成脐疝。
婴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营养不良儿及大脑性痴呆症患儿,脐周围的组织发育欠佳或较松弛,脐环较大,脐环的收缩及闭合较迟缓,是这类小儿好发脐疝的解剖因素。
4脐疝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脐疝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脐部可见球形或半球形可复性肿物。做增加腹内压动作时(如哭闹、站立或用力时)肿物会增大而紧张。
以手轻压脐部包块时可使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并可闻及气过水声,亦可摸到未闭的脐环或疝环,儿童脐疝的直径多为1cm左右,2~3cm者罕见;成人脐疝多较大。
脐疝多无自觉症状,个别可有局部膨胀不适感甚至疼痛,可能是疝囊牵拉镰状韧带的腹膜和脂肪所致。
查看详情>>5脐疝的饮食
1、吃苹果、葡萄等新鲜水果以及茄子、西红柿等新鲜蔬菜都有助于治疗脐疝,另外吃杂粮类主食也有助于治疗脐疝。
2、患者多吃猕猴桃、橙子、苹果、葡萄等新鲜水果以及核桃、桂圆等坚果类,可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消化情况以及排便情况,因而对脐疝的治疗有帮助作用。
3、患者还可以多吃菌类、茄子、胡萝卜、刀豆、西红柿等新鲜的蔬菜,可以提供患者的身体免疫力,降低患者因感冒引起咳嗽而加重脐疝的可能性,因而有助于治疗脐疝。其中茄子无论以何种方式烹饪食用,利用价值都很高,刀豆以与粳米一起熬粥后食用的价值利用率最高。
4、患者可以多吃虫草(炖甲鱼、肉或鸭)、花生汤、银耳等食物进行滋补,也可以多吃鳗鱼、黑鱼、甲鱼、酸奶、牛奶等食物增加蛋白质,因而对治疗脐疝起到有利作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