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多家长会发现孩子的嘴里有长泡的情况,这是一种身体不正常的反应,每个宝宝的情况不同,原因也是不同的,不过大部分宝宝嘴里长泡的原因就是上火引起的,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护理,在有了长泡的情况后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小孩嘴里长泡是什么原因?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下了解。
目录
1小孩嘴里长泡是什么原因
宝宝口腔溃烂分为许多种情况,有病毒感染,也有外力影响造成,每一种情况产生的溃烂都不一样,所以家长需要了解原因,再对症下药,就一定万无一失了。常见的口腔溃烂种类
溃疡分布的情况看起来似乎会很可怕,有时来的很快,有时也会有合并潜在性的问题。至于严重与否,与溃疡分布的情况、位置、多寡及小朋友的疼痛程度有关系。
一般幼儿口腔局部溃疡常见的有鹅口疮、咬合性的伤害、外伤性的溃疡、化学性的灼伤,甚至孩子不小心咬到电线,产生电击造成的伤害。幼儿口腔广泛性溃疡也蛮常见,严重的话有些会合并发烧、上吐下泻、倦怠等全身性症状。
还有比较不常见的溃疡,这跟一般小朋友的免疫力有关系;免疫力比较差的孩子,由于他的口腔黏膜环境受到破坏,再生能力变差之后,容易造成伤口久久不愈的情况。还要注意一些血液方面的疾病,例如白血病、地中海性贫血或缺血性贫血,这些疾病虽很少见,可一旦有就很严重,属于比较恶性,而且都会造成牙龈肿痛。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小孩子嘴里长泡是什么原因,在平时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身体情况,特别是要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不但要给孩子在平时的时候多喝水,而且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在饮食当中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2宝宝嘴巴长泡中医疗法治口疮
主要表现为口唇、齿龈或舌上溃疡或疱疹,疼痛重,甚至拒乳或拒食,伴烦躁 哭闹、流涎、大便干结等症,治宜清热泻脾。可选下术方:
(1)竹叶饮:鲜竹叶一把,洗净,入水加冰糖适量,煮沸片刻,代茶饮。
(2)灯芯草煎:灯芯草3根,水煎加白糖或冰糖适量,代茶饮。
(3)萝卜鲜藕饮:白萝卜500克,鲜藕500克,洗净切碎,榨汁含漱,每日3~4次。
(4)荸荠汤:荸荠250克,洗净,加水与冰糖适量煮汤,代茶饮。
(5)番茄汁:番茄数个,洗净,用沸水浸泡,剥皮去籽,用洗净纱布包绞汁液,含漱,每日数次。
(6)金橘煎:金橘数个,水煎代茶饮。
(7)西瓜汁:用西瓜绞汁,频频饮之。
(8)野蔷薇煎:野蔷薇花20克,加水及冰糖适量,煎水代茶饮。
(9)家庭常用中成药:冰硼散、锡类散、西瓜霜喷雾剂等,可涂患处以促进口疮愈合。
2回顶部
虚火上炎 临床特征为口疮反复发作,口疮数量少,疼痛较轻,伴口干咽燥、午后潮热, 治宜养阴清热。
(1)人参莲子汤:太子参10克,莲子30克,冰糖30克。水煎20~30分钟,喝汤食莲子。
(2)生地莲子心煎:生地9克,莲子心6克,甘草6克,水煎频服。
(3)细茶10克,泡浓茶1杯,含漱口腔,每月10余次。
(4)玄参15克,麦冬9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
(5)吴茱萸15克研细末,用醋调成糊,敷两足心,用布包裹。每晚用,次日早晨取下,连用2 ~3次。
3宝宝为何爱抠嘴里的食物
原因一不舒服
这是最常见的一个情况,尤其是在吃菜类辅食时,妈妈们以为菜叶煮的比较绵软,就没有将菜叶撕剪成小块就放到了宝宝嘴巴里。宝宝由于咀嚼能力发育不完善,菜叶是很难被宝宝咀嚼成泥的,细小的菜叶经常会黏在宝宝的口腔里,难以咽下。于是,聪明的宝宝就会想到用手去把嘴巴里的食物抠出来了。宝宝小不会说话,也不懂得用手去清理,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宝宝的反感,不爱吃青菜了。
解决方法:给宝宝添加菜类辅食,开始是可以将青菜制作成菜泥。慢慢的再过渡到青菜末、青菜片、青菜条,按照宝宝的生理特点来制作菜类辅食。
原因二不喜欢
宝宝都是非常聪明的小人精,被以为他们只会长张大嘴巴等吃的。其实对于食物他们也是有要求的。对于不喜欢的的食物/味道,会把吃进去的食物通通抠出来。
解决方法:解决这种情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投其所好”,制作辅食的时候,充分尊重宝宝的爱好,优先选择他喜爱的食物,而那有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却不被宝宝喜爱,可以这样处理,将宝宝不喜欢的食物,选取小量制成糊状/泥状,混入宝宝喜爱的食材中,待宝宝接受后,再逐渐增加分量,让宝宝逐渐爱上,做个不挑食不偏食的宝宝。
原因三不饿
按时喂养的宝宝就容易出现这个情况了,宝宝上一顿吃多了,还没完全消化,饭点到了还不饿,妈妈们就赶紧装饭来要喂了,这个时候,宝宝被迫塞了食物进嘴巴,只能用手把食物抠出来,当成玩具般挖弄起饭菜来。
解决方法:这种情况一定要严格禁止的!必需要让宝宝知道,食物不是玩具,不能拿来玩。因此,我们需要尊重宝宝的食量,宝宝不想吃,就没必要逼着宝宝吃。不可能每一顿都能吃同量的食物。老人们也常说宝宝是“猫一天、狗一天”其中也包含这个道理。
3回顶部
原因四不良习惯
为了让宝宝多吃饭,不少妈妈都会想尽办法来哄宝宝。边吃边玩,把吃饭当成是游戏,助长了宝宝不良的饮食习惯,让宝宝将吃饭和游戏画上等号,于是就把食物从嘴巴里抠出来,视作为一个好玩的游戏
解决办法:拒绝在餐桌上玩游戏,餐桌餐椅都是吃饭的地方,如果需要玩耍,就离开餐椅。一旦坐在餐椅上就要专心吃饭。妈妈需要给宝宝树立这样的规定,开始宝宝会不理解不接受,但只要坚持下去,宝宝就能够知道吃饭的规则,才会乖乖的坐着吃饭,将吃饭和游戏区分开来。
【后记】
宝宝吃饭这个话题,总能衍生出好多小问题困扰着妈妈们。但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好多答案就藏在其中,很多时候未被发现,并不是我们不够细心,而是我们太在乎了,我们会紧张宝宝成长的每一个异常现象,以致于慌了心神,蒙蔽了双眼。育儿,是一辈子的事业,妈妈们不妨偶尔心放大一点,做个淡定妈妈,这样大人小孩都会轻松一些。
4宝宝什么都往嘴里塞是怎么回事
宝宝出生前就已经具有“吮吸”的能力啦,动态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胎儿在子宫内吸手指,这是一种反射行为。出生后宝宝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吃奶~),会主动用吮吸动作来安慰自己,吸奶嘴或手指会让他有满足感。
一开始,吃到手是偶然的,但当宝宝发现这会带来愉悦感后,会频繁地努力将手塞进嘴里,无论是1根手指还是几根一起来,甚至是整个拳头,嗯,舒服就好!
到第4个月,宝宝已经可以自如地将感兴趣的东西送进嘴里。随着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宝宝会抓着自己的脚和脚趾,然后——塞进嘴里!别觉得宝宝口味重,对他来说,正是在认真探索身体的一部分呢!
8个月后,很多宝宝发展出新技能:爬行。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主动扩大探索范围,把能翻到的东西都“探索”个遍了——又啃又舔,宝宝会把能拿到的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放进嘴里。与此同时,他也会通过摇晃、敲击、滚动、扔出去等不同方式来探索。
渐渐地,随着小手在探索中起到越来越大的功用,用嘴探索的次数就越来越少。差不多到了2岁,宝宝就很少把不能吃的东西往嘴里塞了。
此外,长牙也是导致宝宝喜欢吃手指、咬东西的重要原因之一。宝宝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牙龈的不适感,而咀嚼一些冷的、硬的东西能缓解抵在牙龈上的反压力,将宝宝从那种又痒又肿痛的状态中暂时解救出来。可以戳这里看如何帮助宝宝缓解出牙期的不适。
宝宝用嘴“探索”世界,妈妈们到底在担忧什么?
1、怕宝宝把病菌吃进肚子里
糕妈在《一心想把宝宝弄干净,反而弄巧成拙!》一文里,曾经告诉过麻麻们,养娃不用太干净,适度的接触细菌对宝宝其实有益。当宝宝从地上捡起玩具,然后拿到嘴边舔舔的时候,心大点儿,别崩溃,经常给宝宝洗手,适当清洁他的玩具们就好了(但不要用消毒剂哦)。
2、怕宝宝发生误吞的危险
没错,这的确是我们需要担忧并警惕的!
有些东西可能会有毒(比如大人吃的药、家用洗涤剂等),这些必须全部都收纳到宝宝拿不到也看不着的地方,避免他因好奇而尝一尝!同时,常见的扣子、别针、硬币、玻璃珠等小东西(甚至是某些玩具的小零件),都可能给宝宝带来窒息的风险。我们需要仔细检查宝宝的活动范围内是否有小于3.5厘米的东西,把它们都清除干净。
3、怕宝宝习惯成自然,长大后改不掉
一般到了2岁之后,宝宝就不太会“把什么都往嘴里塞”了,“用嘴”是宝宝成长中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度过就自然会“毕业”。
关于爸爸妈妈担心宝宝吃手指的事儿,美国儿科学会是这样建议的:只有当吮吸手指持续时间过长,或者影响了宝宝的嘴型或牙齿整齐的时候,才应该担心。通常情况下,只会对超过5岁仍在吮吸手指的儿童进行治疗。
相信通过阅读本文,您对宝宝用“嘴”探索世界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在宝宝发育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关键期,家长一定要善于观察,让宝宝更好的成长。
5幼儿口腔保健小常识
幼儿的口腔问题也是爸爸妈妈们不能忽视的,牙齿的好坏关系着宝宝的咀嚼和胃口,因此应注意保护牙齿做好幼儿口腔保健。小编为你介绍幼儿口腔保健小常识,让你的宝宝拥有健康的牙齿。
1.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饭后用温开水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刷牙的次数不能太多,多了反而会损伤牙齿,刷牙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刷牙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顺着牙,竖着刷,刷完里面再刷外面。不可横向来回用力刷,否则会损伤牙龈。
2.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平时要少吃糖果。尤其是临睡前不要吃糖,预防龋齿。此外,要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头等异物,不用舌头舐牙齿。
3.如果牙齿有病,应及时就医。遇有蛀牙坏牙,应予以修补或拔除。
口腔卫生是人人都应该重视的,健康的牙齿能让宝宝们享受到更多的美食,加强牙龈的强度,主要做到以上的这三点,就能拥有健康的牙齿。更多关于幼儿保健常识的内容,小编推荐阅读:冬季病毒易侵犯孩子如何护好宝宝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