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心血管就是人体的起搏器。一个人生命特征的强弱,健康指数的高低,基本都可以与心血管产生联系。而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给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营造了有利的生长土壤。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群正在悄然增加,患者数量已经将近3亿大关,并仍将在可预期的十年内保持高增长态势。可以说心血管疾病已经开始成为潜藏在你我身边的一位威胁很大的杀手,正时刻紧盯着你及家人的生命健康。
目录
1?心血管疾病防治基本知识
高血压患者睡眠应注意
睡眠的需要量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新生儿每天需睡眠18~20小时;儿童需要9~10小时,成人需要7~8小时;老年人则需要6~8小时。高血压患者必须有足量的、有效的睡眠,这类病人更加注意睡眠质量。
1) 安排好睡眠时间:睡眠习惯各有不同,但大多数人主张早睡早起,一般晚上9~10点入睡,早上5~6点起床,中午饭后可午睡1~2小时。
2) 睡姿正确:主张右侧卧睡,这样可避免压迫心脏;而左侧卧睡可压迫心脏和胃部:仰卧时会将手放至胸部,引起恶梦。心绞痛病人夜间睡眠时应采取头高脚低位(床头比床尾高20-25cm),这样可使回心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舒张压明显下降,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3) 居住和卧室环境:注意室内空气清新,严禁室内吸烟。不应蒙头大睡,室温应适宜,不主张夏天时用电风扇直接吹拂病人,睡衣宜宽松,床铺和被褥应干燥、柔软。
4) 不应随意改变睡眠尽惯,睡前不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影响睡眠。
5) 晚饭不宜过饱、过咸,不宜睡前大量饮水。
6) 睡前看书和看电视应适当,以免时间过长使精神兴奋而影响睡眠。
7) 睡前心情不好或有焦虑时,可服安定等以帮助睡眠。
冠心病患者睡眠注意
冠心病患者必须有足量的、有效的睡眠,这类病人更加注意睡眠质量。
1) 安排好睡眠时间:睡眠习惯各有不同,但大多数人主张早睡早起,一般晚上9~10点入睡,早上5~6点起床,中午饭后可午睡1~2小时。
2) 睡姿正确:主张右侧卧睡,这样可避免压迫心脏;而左侧卧睡可压迫心脏和胃部;仰卧时易将手放至胸部,引起恶梦。心绞痛病人夜间睡眠时应采取头高脚低位(床头比床尾高20~25cm),这样可使回心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舒张压明显下降,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3) 居住和卧室环境:注意室内空气清新,严禁室内吸烟。
4) 睡前不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影响睡眠。
5) 晚饭不宜过饱、过咸,不宜睡前大量饮水。
6) 睡前看书和看电视应适当,以免时间过长使精神兴奋而影响睡眠。
7) 睡前心情不好或有焦虑时,可服安定或硝基安定以帮助睡眠。
2心血管疾病做哪些检查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观察运动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以判断心律失常与运动的关系。同时可以观察心脏供血情况,协助诊断冠心病。
颈动脉超声为确定心脏高危患者提供一个较好的线索,提高心脏疾病的预测水平。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清楚地看到冠状动脉的血管,明确诊断是否有冠心病。
心电图心电图价格便宜,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
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心脏瓣膜活动情况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跟踪病人24小时的心电图,观察心律失常的数量、性质,判断病人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关。
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心肌缺血区域,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可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
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异常心影及肺血分布的多少,对协助诊断心脏病有一定的作用。
3心血管疾病五大危险病因
心血管疾病五大危险病因包括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在内的突发事件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即脂肪物质(如胆固醇,血小板和细胞碎片)在供应心脑的动脉血管壁的慢性沉积。
心血管病每年导致1750万人死亡。每年有760万人死于心脏病,570万人死于脑卒中。预计到2020年,全球因CVD死亡人数将达2500万人。因此,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如何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已经成为一个日益迫切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据最新研究显示,心血管高危患者新增保护手段,可通过药物干预,有效预防心血管导致的死亡、致残。
全球大约1/3的人死于心血管,它已经跃居第一位的死因。心血管疾病(CVD)是一大类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总称,包括冠心病(CHD),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周围血管病(PVD)。CVD的定义也包括其他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由于风湿热对心脏造成的损伤)和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CVD与心肌梗死,心绞痛和脑卒中都有联系。
心血管疾病五大危险病因包括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在内的突发事件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即脂肪物质(如胆固醇,血小板和细胞碎片)在供应心脑的动脉血管壁的慢性沉积。堆积物形成局部损伤或粥样斑块。随时间推移,这些局部损伤逐渐增大增厚,致使血管管径变细,减少了通过血管的血流量。血管也变得僵硬,弹性降低。
此外,研究表明,全球大约75%的CVD是由传统的危险因素造成的,包括肥胖,缺乏体育锻炼以及吸烟。在发达国家至少三分之一的CVD是由以下5种危险因素之一造成的:烟草,酒精,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
4心血管疾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控制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
3.控制食糖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在我国人民膳食结构中就是主食量过多),可造成热量入超,在体内同样可转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并使血脂升高。
4.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并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的体内生成,故能降低血胆固醇。故在防治冠心病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
5.提供丰富的维生素
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还能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尼克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
6.保证必需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供给
碘能抑制胆固醇被肠道吸收,降低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着,故能减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常食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膳食中钙、镁、钾、钠、铜、铬等也同冠心病发病有关。
7.少量多餐
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8.禁饮烈性酒
酒精能使心率加快,能加重心肌缺氧,故应禁酒。
其实通过了解这些注意事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不是会发现其实非常的容易和简单,而且就算没有此病的患者也是可以按照这些注意事项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因为这就是对健康身体的一种调节,每个人都可以去做,只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按照要求严格去注意。
5患心血管疾病要怎么做
1、饮食治疗
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荐的治疗办法,饮食治疗的办法对于患者出现的症状,起到一定的调节效果,西医就提倡合理的膳食,现在一般都普遍流行食疗和药膳相结合治疗疾病,效果也是不错的,还没有副作用出现,因此大家可以放心的进行治疗。
2、针灸推拿
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大特色,病情不严重的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利用针灸推拿的特点,调整脉气血畅通,缓解肌肉紧张的状态,降低血压,调节身体的平衡,改善新陈代谢的状态,但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进行针灸推拿,所以在治疗前最好经过医生的允许。
饮食疗法和针灸推拿这两种方法都是相当不错的治疗方法,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最好是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根据病情的发展,而用药,找到疾病的病理和病灶,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