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当中,因为吃了豆角出现中毒现象的案例并不少见,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在烹饪豆角的时候没有将豆角煮熟,而造成的豆角中毒,严重的话给我们的身体健康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豇豆中毒如何处理?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1食物中毒的症状表现
1、潜伏期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食入“有毒食物”后于短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一批病人,来势凶猛,很快形成高峰,呈爆发流行。
2、病人临床表现相似,且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3、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病例。
4、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发病曲线呈骤升骤降的趋势,没有传染病流行时发病曲线的余波。
5、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发生肉毒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
2豇豆中毒处理
如果发生了豆角中毒,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治疗。中毒的早期可用温清水洗胃,将胃内容物全部洗出,至洗胃液为清水样为止;其次估计吃进的食物还在肠道中存留,可采用盐类泻剂,如25%硫酸钠30~60ml或50%硫酸镁40~50ml口服,来泻下,如果病人呼吸不好,不要用硫酸镁,以免引起呼吸抑制;还可采用温盐水300~500ml结肠灌洗。如果病人出现腹痛,可给予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或食莨菪片口服,来缓解疼痛。大多数病人应在医院给予静脉输液,可给0.85%氯化钠溶液(即生理盐水)500ml加氯化钾1G静滴,也可用5%葡萄糖液500ml加维生素C2.5g静滴,也可给予林格液(复方氯化钠液)。
如果病人同时有发热,考虑有感染的可能,可加用抗菌素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等静脉滴注。如果病人病情较重还应注意对症处理,如吸氧,给予升压药物,维持呼吸循环功能,防止脱水休克等。一般病人上经过上述处理大约经过1~3天,都会很快好转、痊愈。
中毒的预防 主要是豆角烹调加工时一定要煮熟(透)或炒熟(透)再吃;如果遇到豆角未煮(炒)熟一定不要吃,这样就可预防豆角中毒的发生。
3常见的食物中毒都包含哪几类
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的食物中毒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①误食被有毒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而造成的食物中毒。
②因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导致的食物中毒。
③因贮藏等原因,造成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造成中毒。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测出有关化学毒物。
4宝宝食物中毒的日常保健
①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要将食物切碎,并注意要其安静进食,勿乱动。
②不要让宝宝食用果冻、花生、瓜子、汤圆、荔枝等不适合孩子吃的食物,有核的水果先去核再喂食。
③在宝宝爬行之前,先检查地面是否有纽扣、大头针、曲别针、纽扣电池、气球、豆粒、糖丸、硬币等小物品,如果有,要清理干净。
④宝宝的玩具要定时检查,看看细小的零部件,如螺钉、小珠子等有无松动情况。
⑤家中常备药品应放置在小孩无法拿到的地方。瓶装药品要标签鲜明,不要与食物放在一起。
⑥家中不要用空的饮料瓶存放有毒及有强烈腐蚀性的液体,以防儿童误服。
5食物中毒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食物被细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禽畜在宰杀前就是病禽、病畜;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洁,生熟交叉感染;卫生状况差,蚊蝇滋生;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食品中的水分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菌的话,也不会发生食物中毒。那么,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门茵、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肝炎病毒等。这些细菌、病毒可直接生长在食物当中,也可经过食品操作人员的手或容器,污染其他食物。当人们食用这些被污染过的食物,有害菌所产生的毒素就可引起中毒。每至夏天,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食品中的细菌数量较多,加速了其腐败变质;加之人们贪凉,常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