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便秘是最令家长头疼的一件事情,因为这时不仅仅会影响到正常排便,进食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对于身体的生长发育会产生极大的危害。那么针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一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进行治疗呢?接下来小编就会将搜集到的一些有效资料详细的告诉大家。
目录
1宝宝便秘的常见原因
宝宝便秘通常是饮食不合理,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或者精神因素等原因造成的。
· 饮食不合理
比如,给宝宝吃了过多的蛋白质食品,奶粉冲调得过浓,膳食纤维过少、过量补钙等都可能引起宝宝便秘。
· 生活习惯没养好
如果宝宝没有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经常憋便的话,也会造成便秘。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2-5岁,正在学习独立上卫生间,学习控制大小便的孩子身上。
· 精神因素
有的孩子生活环境改变,刚上幼儿园或者换看护人等,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也可能出现暂时的便秘现象。
2怎么治小孩便秘有效?
1、药物治疗。一种是润滑性泻药,是协助已干结于大肠和直肠内的硬便迅速排出体外的最有效的方法。最常使用的药物剂型是灌肠剂或栓剂,最常使用的药物是开塞露液体和甘油栓剂。这些药物既可软化粪块,又可刺激直肠黏膜张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肠蠕动而促进排便。
另一种是容积性泻药,它具有很好的效果。此类药主要是含低聚糖或纤维素类的泻药,包括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低聚糖和纤维素是不被人体从肠道吸收入体内的物质,它们可将水分吸收到肠道内,自身膨胀成润滑性凝胶,使肠内容物易于通过。同时使肠内容物体积增大,促进肠蠕动而排便。一般服后12~24小时有效。
2、按摩肚子。在孩子肚脐以下三指宽的地方,可以用指尖轻轻、稳稳地按压。按到能感觉有点硬或有块状东西的程度,再轻轻地持续按压大约3分钟,一般坚持几次就可以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另外,也要促使孩子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尤其是饭后以及晨起的一段时间。
这些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便秘的症状,但是小编要格外的提醒各位家长,一定不要盲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以免会让肠胃功能受到损伤或者产生依赖性。另外,在给孩子安排饮食时要适当添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样也会有助于治疗。
3解决婴儿便秘的方法
少量多餐
小孩子的胃容量不是很大,所以当吃了粗糙或过量的食物时,就会塞到肠胃处,这样就出现便秘。因此,在给宝宝喂饭时应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每次都不要喂食太多食物,这样宝宝就不易出现便秘的症状了。
巧补益生菌
补充益生菌可以刺激肠蠕动,促使排大便。例如宝贝乐儿童益生菌颗粒就很不错,它含有很丰富的益生菌,可以调理宝宝的肠胃菌群平衡,梳理消化道,改善便秘。
亲子按摩
睡前帮宝宝做做按摩,也可以促进肠蠕动,具体方法是:让宝宝仰着躺在床上,妈妈用右手掌根部按摩宝宝的腹部,按照右上腹———左上腹———右上腹方向边揉边推,但要注意手法不要过重,每次持续10分钟,每天做2~3次。
适当运动
虽然是小孩子,但是还是有必要适当的运动,这有助于改善便秘,当然了,这些运动可以只是简单的下蹲,身体往前等动作,都可以扭转腰部肌肉,增强孩子的肠蠕动
按穴位
你也可以试试按下面的穴位,一般在饭后1小时轻按数次,对促进肠蠕动也会有所帮助。足三里穴:让宝宝坐好,在他膝盖外下方凹陷的部位下3寸(约三四横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连续按压该穴位1~2分钟。
4小儿便秘严重危害性是什么
粪便擦伤肠黏膜,引起小儿排便时肛门疼痛,可表现为粪便表面附少量血或黏液。
引起小儿肛裂、痔疮、肠道菌群平衡被打乱,导致肠道的免疫力下降。
由于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有毒物质浓度增加,易引起过敏。
粪便久积于肠道,就会再次发酵,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如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可能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肠道菌群平衡被打乱,导致肠道的免疫力下降。
宿便轻则令人嗜睡、口臭、口舌干燥、头痛、腹胀,重则引起心血管、肝肾等内脏疾病及风湿性关节炎,甚至引发肠癌。对儿童来说,宿便会降低脑功能,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5预防儿童便秘方法
母乳喂养
牛奶喂养的婴儿更易发生便秘,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过多,因而使大便干燥坚硬。可尽可能选择母乳喂养。
利用液相色谱和高效质谱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已经证明, 母乳含至少大约200 种低聚糖。
奶粉选择
给由于某种原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选择配方奶粉时,要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和接受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的配方奶粉。如果新生宝宝出现了便秘等消化道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地考虑更换为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因为常规奶粉中的完整牛奶蛋白分子对一部分新生宝宝来说较难被消化吸收。在宝宝出现消化道不适时,并不适合继续给宝宝喂食常规配方奶粉。
部分水解蛋白配方粉利用先进水解技术,将完整的大蛋白分子分解为更小的蛋白分子片段,新生宝宝稚嫩的消化系统会更容易消化吸收,也就大大降低消化不适的可能性。
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对牛奶蛋白进行适度水解,利用酶切使之成为小肽段,尝试更换不含棕榈油的小分子蛋白配方如雅培亲护,营养易消化有助于从根本上预防长期便秘,有助于从根本上预防长期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