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生命给一个家庭带来的是无尽的喜悦和惊喜,所以新手爸妈们都对宝宝的第一次很重视,但是又由于是新手爸妈,对宝宝难免很生疏,许多事情都不是很懂,例如新生的宝宝第一次大便是在什么时候?是什么样的大便?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1母乳宝宝和牛奶宝宝大便区别
别轻看宝宝的尿尿和便便,这可是反射宝宝身体健康与否的一面镜子哦!排泄功能正常的宝宝,身体也是十分健康的,反之,排泄系统出现了问题,则预示着宝宝的消化器官或者其他方面有了毛病。
所以,妈妈们每天都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尿尿和便便。而且,宝宝每次尿尿便便后,妈妈要懂得正确地呵护宝宝的小屁屁,否则会有红屁股、尿布疹等现象发生的。
正常便便的颜色、气味和次数吃母乳的宝宝和喝牛奶的宝宝大便是有区别的:
吃母乳的宝宝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状,且无臭味,大便次数偏多,一般每天2~4次为正常,有的可稍多1~2次,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时大便会黄中带绿或青绿,这是因为配方奶粉中含有铁质等营养元素,当宝宝对奶粉中的铁质吸收不完全时,多余的铁质就会使大便带绿色,这情形是正常的。
混合喂养的小宝宝,大便与喂牛奶的宝宝相似,但较黄、软。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大便性状接近于成人,每日一次。
宝宝吃了绿叶蔬菜,大便会呈淡绿色。吃了西红柿或西瓜,大便有可能略带红色,这都是正常的代谢现象,家长不必担心。
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即使没有吃任何东西,一般在出生后10~12小时之后会拉黑绿色胎便。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黄绿色,这叫做过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渐呈黄色大便。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2刚出生的婴儿大便是什么样的
新生儿大多是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墨绿色的黏稠大便。许多家长会对此禁不住惊讶:宝宝也没吃什么东西,怎么会排出这样的大便?其实,这叫胎便,是由胎儿期肠道内的分泌物、胆汁、吞咽的羊水以及胎毛、胎脂、脱落的上皮细胞等在肠道内混合形成。一般3~4天胎便可排除干净。给宝宝开始喂奶后,大便颜色变为黄色。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通常大便较多,一般每日2~3次至5~6次,呈黄色浆糊状;有时大便里会出现粘液,甚至还会排出绿色大便。只要新生儿吃奶正常,体温不超过37.5℃都属健康。吃牛奶的孩子,大便次数较少,每日1~2次,大便为黄白色、较干燥,有时混有奶瓣。
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应排出第一次小便。开始时尿量少,以后逐渐增多。每日小便可达10~15次,每次尿量约20毫升,为淡黄色或无色、清亮透明、无异味。
有的新生儿由于吃奶少或体内水分丢失多,而出现尿少。在这种情况下可让婴儿多吸吮母乳(人工喂养儿注意喂水),尿量会多起来,一般每日排尿不应少于6次。
如果新生儿尿的次数明显减少,尿的颜色异常(红色或深黄色)、气味异常(有臭味、霉味),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3出生体重过轻孩子很容易早熟
研究报告,称出生时体重较轻或者婴幼儿早期体重增加过快或许会加快青春期的到来。而之前有研究发现,早熟和乳腺癌、睾丸癌、高血糖以及肥胖有关。
德国研究人员搜集215名青少年的出生体重以及他们6岁~13岁期间的身高体重等数据,来判断他们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及其和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出生时的体重低于正常值、两岁以前体重迅速增加的孩子们,青春期的到来平均比同龄人早了四至七个月。
在早熟的孩子中,近21%的孩子出生时体重较轻,而青春期“准时”到来的孩子中,只有10%的孩子出生体重较轻,在青春期较迟到来的孩子中,这一比例更只有6%。
除此以外,有42%的早熟孩子从出生到两岁期间体重曾快速增加,而在青春期“准时”或较迟到来的孩子中,这里比例分别为20%和19%。
研究人员表示,出生体重和婴幼儿早期体重与青春期开始时间这种关系的产生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
4让宝宝远离痱子困扰的小妙招
1、剪头发
当宝宝头颈部长了痱子,可以将宝宝的头发剪短,或改变一下发型,把头发往后梳,不要留在前额上。如果是婴儿,可将头发剃光。
2、适当使用止痒的药物
适当的用一些止痒的药物,比如说3%的硼酸溶液、炉甘石洗剂,也可以用藿香正气水、痱子水等涂擦患部;十滴水、花露水等也都可以治疗痱子。
3、勤剪指甲
勤剪指甲,保持手部干净,避免搔抓皮肤继发细菌感染。
4、果蔬止痒
生苦瓜汁可以直接涂皮肤长痱子的地方,可以去痱止痒。此外,西瓜能镇静、解渴、去暑气。小孩子生痱子时,可用西瓜的白色部分轻擦患处,反复擦两三次,可起到止痒的效果。
5婴儿游泳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
婴儿游泳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宝宝运动方法,通过游泳可以有效的增强宝宝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让宝宝免受疾病的困扰,正是因为婴儿游泳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才受到了父母们的追捧,也有一些父母会在家中为宝宝购买婴儿游泳池,以方便宝宝随时都能够游泳。不过家长们在面对婴儿游泳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大多数的家长认为宝宝游泳的时间长就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也证明宝宝的身体素质更好,事实上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游泳时间长短证明了宝宝体力的好坏。有的家长看宝宝在游泳馆玩得欢,于是总提出让宝宝多游一会儿的建议,觉得游的时间长不但能更好地锻炼宝宝,也证明宝宝体力不错。
专家建议:游泳时间不宜过长,且次数不宜过多
宝宝的游泳时间并不是越久越好。闫安平介绍,婴儿游泳时间最好能循序渐进,第一次10分钟就可以了,然后可根据情况每次适当延长至15~20分钟,最长也不要超过30分钟。
同时,宝宝游泳时要掌握好其在水中的运动量,既不要漂浮着不动,也不要一刻不停地运动四肢。如果游的时间过长,或在水中运动过多,会造成宝宝一定程度的疲劳,严重的还会出现虚脱现象。
闫安平表示,一般在正规的游泳馆,时间上还有工作人员控制,有些家长为了宝宝游泳方便,干脆在家里安装一个宝宝游泳池,这样时间上就需要家长格外注意。另外,婴儿游泳也要注意不能过于频繁,一周1~2次足矣。“频繁清洗会把宝宝身上起保护作用的皮脂洗掉,从而引起宝宝其他皮肤问题,因此宝宝游泳次数不宜过多。”
专家还提醒,游泳后要用浴巾包裹好孩子,并将孩子的身体擦干,然后涂一些婴儿护肤品,给孩子做全身的按摩。休息片刻后再饮水或吃奶,以缓解宝宝的疲劳。孩子游泳后要好好休息,注意观察孩子的睡眠情况、吃奶情况、精神状态及大小便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或游泳训练老师反映。
宝宝游泳时间的长短和宝宝身体素质的好坏有关系么?其实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游泳时间长并不能证明宝宝的体力好,相反,宝宝游泳时间短也不能够说明宝宝的体力不行。相反,宝宝游泳时间太长不但没有好处,还有一些坏处,因为在水中运动过多会给宝宝造成一定程度的疲劳,,如果游泳时间过长,宝宝的疲劳感就会加速上升,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虚脱的现象,所以婴儿游泳一定要适度,每次游泳的时间不能够太长,而且游泳的频率也不能够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