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指的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临产前的阵痛让每个妈妈终生难忘,等待宝宝降临的时刻总是那么漫长,伴随着你的阵阵疼痛,一个小生命诞生了。新的生命带给你新的希望,现在,你是妈妈了。那么产妇吃什么补充营养呢?产后如何保健呢?快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产妇所需的营养有哪些
要满足月子里产妇营养素的需求量,饮食方法是很重要的,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增加餐次
每日餐次应较一般人多,以5~6次为宜。这是因为餐次增多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保证充足的营养。产后胃肠功能减弱,蠕动减慢,如一次进食过多过饱,反而增加胃肠负担,从而减弱胃肠功能。如采用多餐制则有利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胃负担。
2.食物应千稀搭配
每餐食物应做干稀搭配。干者可保证营养的供给,稀者则可提供足够的水分。奶中含有大量水分,乳母哺乳则需要水分来补充,从而有利于乳汁的分泌。产后失血伤津,亦需要水分来
促进母体的康复;服用水分较多,可防止产后便秘。食物中干稀搭配较之于单纯喝水及饮料来补充水分要好得多。因为食物的汤汁既有营养,又有开胃增进食欲之功能,而单纯饮水则反而冲淡胃液,降低食欲。除喝汤外还可饮用果汁、牛奶等,要多喝汤和其他营养饮料。
3.荤素搭配,避免偏食
从营养角度来看,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种类及数量不同,而人体需要的营养则是多方面的,过于偏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缺乏。一般的习惯是,月子里提倡大吃鸡、鱼、蛋,而忽视其他食物的摄入。产后身体恢复及哺乳,食用产热高的肉类食物是必需的,但蛋白质、脂肪及糖类的代谢必须有其他营养素的参与,过于偏食肉类食物反而会导致其他营养素的不足。就蛋白质而言,荤素食物搭配有利于蛋白质的互补。从消化吸收角度来看。过食荤食,有碍胃肠蠕动,不利消化,降低食欲,‘‘肥厚滞胃”正是这个道理。某些素食除含有肉食类食物不具有或少有的营养素外,一般多有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防止便秘。因此荤素搭配,广摄各类食物既有利于营养摄人,又有促进食欲,还可防止疾病发生。
4.清淡适宜
一般认为,月子里饮食清(尽量不放调味料)淡(不放或少放食盐)为妙,此种观点并不正确。从科学角度讲,月子里的饮食应清淡适宜,即在调味料上,如葱、姜、大蒜、花椒、辣椒、酒等应少于一般人的量食,食盐也以少放为宜,但并不是不放或过少。放各种调味料除能增加胃口,促进食欲外,对产妇身体康复亦是有利。从中医学观点来看,产后宜温不宜凉,温能促进血液循环,寒则凝固血液。在月子里身体康复过程中,有许多余血浊液(恶露)需要排出体外,产伤亦有瘀血停留,如食物中加用少量葱、姜、蒜、花椒粉及酒等多性偏温的调味料则有利血行而不促进血凝,有利于瘀血排出体外。食盐的用量亦就根据情况而定,如果产妇水肿明显,产后最初几天以少放食盐为宜;如孕后期无明显水肿则无需淡食。
5.要注意调护脾胃、促进消化
月子里应食一些有健脾、开胃、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食物,如山药、山楂糕(片)、大枣、番茄等。
2产妇坐月子最佳营养食物
炖汤类
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促进食欲及乳汁的分泌,帮助产妇恢复身体。鸡汤,排骨汤、牛肉汤、猪蹄汤、肘子汤轮换着吃,其中猪蹄炖黄豆汤是传统的下奶食品。
鸡蛋
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含量高,消化吸收率高。
吃的形式有煮鸡蛋、蛋花汤、蒸蛋羹,或打在面汤里等。传统上产妇坐月子时,每天至少要吃十个八个鸡蛋,其实两三个鸡蛋已完全可以满足营养需求,吃得太多人体也无法吸收。
小米粥
富含维生素B、膳食纤维和铁。可单煮小米或将其与大米合煮,有很好的补养效果。但不要完全依赖小米粥,因小米所含的营养毕竟不是很全面。
红糖、红枣、、红小豆等红色食品
富含铁、钙等,对血色素的提高有利,帮助产妇补血、去寒。但要注意红糖是粗制糖,杂质较多,应将其煮沸再食用。
鱼
营养丰富,通脉催乳,味道鲜美。其中鲫鱼和鲤鱼是首选,可清蒸、红烧或炖汤,汤肉一起吃。
芝麻
富含蛋白质、铁、钙、磷等营养成分,滋补身体,非常适合产妇的营养要求。
蔬菜水果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各种矿物质,有助于消化和排泄,增进食欲。各类水果都可以吃,但由于此时产妇的消化系统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不要吃得过多。冬天如果水果太冷,可以先在暖气上放一会儿或用热水烫一下再吃。
3产妇吃什么下奶
二胎的全面开放,社会上回多出很多新妈,新妈产后最怕的就是奶水不足了,这对婴儿来说是致命的伤害。那么产妇吃什么奶水多呢?推荐以下六种补奶的食物。
1.黑芝麻
黑芝麻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在维生素E、维生素B1,能加速人体的代谢功能;黑芝麻中的铁和维生素E是预防贫血、活化脑细胞、消除血管胆固醇的重要成分;凡肝肾不足、虚风眩晕、耳鸣、头痛、大便秘结、病后虚弱、须发早白、血虚风痹麻木、妇人奶水不足等症,若常吃黑芝麻,大有裨益。
2.花生
花生富含脂肪、人体生命活动所需各种氨基酸,并且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常食有滋养强壮延年益寿功效;花生所含维生素E可抗衰老,维生素B1能营养神经纤维;花生所含的钙、铁对儿童、孕妇和产妇非常有益。故花生可用于脾虚反胃、水肿、妇女白带、贫血及各种出血症及肺燥咳嗽、干咳久咳、产后催乳等病症。
3.丝瓜
很多人都认为丝瓜可以催乳,并认为食用丝瓜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催乳良方,实际上真正发挥催乳作用的是丝瓜的经络,即丝瓜络可以通乳,使乳汁分泌通畅。丝瓜络是一种中药材,别名又称丝瓜网、丝瓜壳、瓜络、丝瓜筋等,就是在丝瓜成熟发黄干枯后摘下,除去外皮及果肉、种子,洗净晒干,即为丝瓜络。丝瓜络味甘,性寒,有通行经络和凉血解毒的作用,可治气血阻滞、经络不通等症
如乳腺炎症、发奶时有包块、乳汁分泌不畅时,中医会建议将但是如果将丝瓜络和肉汤炖煮,不仅可以通乳,而且可以起到催奶的作用。专家建议出现乳汁分泌不畅,乳房包块,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丝瓜络,以便通络催乳。
4.金针菜
金针菜又叫萱草花,另有黄花菜等别称,是萱草上的花蕾部分。它是一种多年生宿根野生草本植物,根呈块状,喜欢生长在背阳潮湿的地方。金银花营养成分十分丰富,每100克干品含蛋白质14.1克,这几乎与动物肉相近。此外,金银花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B2等。
由于金针菜营养丰富,故有较多的食疗价值,祖国医学认为它有利湿热、宽胸、利尿、止血、下乳的功效。治产后乳汁不下,用金针菜炖瘦猪肉食用,极有功效。
5.茭白
茭白作为蔬菜食用,口感甘美,鲜嫩爽口,在水乡泽国的江南一带,与鲜鱼、莼菜并列为江南三大名菜。不仅好吃,营养丰富,而且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B1、B2、维生素C及多种矿物质。
医学认为茭白性味甘冷,有解热毒、防烦渴、利二便和催乳功效。现今多用茭白、猪蹄、通草(或山海螺),同煮食用,有较好的催乳作用。由于茭白性冷,乳母如为脾胃虚寒、大便不实,则不宜多食。另茭白含难溶性草酸钙较多,尿路结石患者也应注意不要吃得太多。
6.豆腐
豆腐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之功效。它也是一种催乳食物,以豆腐、红糖、酒酿加水煮服,可以生乳。
4产后又怀孕怎么消除大肚子
不少新妈妈都会疑惑:为什么生完孩子之后,肚子怎么还是那么大?其实刚刚生产完,肚子是不可能马上恢复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摆脱小肚子,那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产后腹部肥大的原因,这样子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减掉产后小肚子。
受子宫膨胀影响,腹壁弹力纤维断裂:妊娠期间,腹壁周围的皮肤受子宫膨胀的影响,弹力纤维断裂,所以会在产后明显松弛,还有很多脂肪堆积。
怀孕经历10个月,在4个月以后肚子开始变大,算下来怀孕期间孕妇的腹直肌被撑了6个月。这时的腹直肌会被撑的很松驰,变得缺少弹性,而且肌纤维变得很松,想让它迅速恢复到正常情况,不太可能。所以从这个道理来讲,6个月长出来再靠6个月减回来,完全可以的。
在腹部的最外侧,由上直降至腹部中央,由上而下的肌肉称为腹直肌。腹直肌包括了两个半面,由一层薄薄的,称为白的纤维组织结合在一起。在腹部二侧的肌肉,由不同的方向斜斜地穿过腹部,更底下的一层,则是由一侧边穿到另一侧,直直地穿过腹部。这几层肌肉,有的并不在腹部中心交叉而过。在腹部的中央下方,只有一层肌肉,因此该部位特别多肉,而容易受伤。
在怀孕期间,白线会开始变软,并开始扩张,使腹直肌的二层肌肉分开,以调适配合逐渐长大的胎儿。这肌肉的分开,被称为是腹直肌的分离。生产后3-4天,你会发现到约有2-4只手指宽的空间。当肌肉的力量开始增加时,这空间会缩减,变成只剩下一只手指的宽度。
5产后进补注意事项
在刚刚生产完之后,产妇的体质大都很虚弱,因此,进补就成为很多人的首要选择。的确,补品对于快速增强体质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进补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调理脾胃的药材
要改善“虚不受补”的情形,可先从脾胃着手,比如用一些调理脾胃的中药。这些中药材可采用陈皮、茯苓、党参、白术、枸杞等,刚开始食用时,用量不宜过多,可用上述药材各3钱,与比较容易消化的鱼类食品一起炖煮,常常食用就可改善脾胃功能。如果肠胃的适应状况还可以,没有什么副作用产生,那么可以慢慢再加入黄耆、熟地、当归、红枣等滋补药材,脾胃功能自然就能日渐健旺,消化力和吸收力自然增强,“虚不受补”的问题就可获得改善。、
多吃生菜,补充植物酵素
植物中含有多种酵素,包括蛋白质酵素、脂肪酵素、糖类酵素及超氧歧化酶。这些酵素能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减轻胰脏制造分泌酵素的负担。而超氧歧化酶则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够避免肠道受到过氧化物的伤害。不过,酵素本身是一种蛋白质,一旦温度超过65℃就会被破坏,因此,蔬果最好采用生食的方式,比如生菜沙拉或是蔬果汁,都是补充酵素的好方法。
减少蛋白质含量,增加蔬果摄取
一旦蛋白质摄取过多,最好能减少肉类的摄取,选择容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比如鱼类与豆类食品,以减轻肠胃道的负担。在进食蔬果的时候,最好选择富含纤维质的叶菜类,比如芹菜、小白菜或柑橘、杨桃等,它们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不仅可以吸附有害菌和毒素,还能够刺激肠胃蠕动,使排便顺畅,加速毒素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