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物理因素或者化学因素所引起的,不过出现支气管炎的话,在早期的时候会表现出咳嗽有痰和气急等其他的病症,早期的症状比较轻微,往往在冬季会发作,到了春季就会得到缓解,但是晚期的支气管炎,症状可能常年存在,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那么慢性支气管炎应该如何治疗?看看吧。
目录
1慢性支气管炎的4大危害
1、支气管炎会降低肺功能:
支气管炎一旦急性发作开始,支气管中的腺体就会产生多于平时的粘液,当身体想把这些粘液从肺里清除便会引起咳嗽,也会降低患者的肺部功能。同时,加快了支气管炎的病程。
2、支气管炎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支气管炎长期咳嗽造成身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饮食、睡眠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下降。
3、支气管炎迁延难愈可伴随终生:
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反复、长期的咳嗽、咳痰,在冬春季节有位严重,有急性感染发作,每发作一次,病情就严重一次,使得病情迁延难愈甚至伴随终生。
4、支气管炎可发展为肺心病:
支气管炎病情持续发展就成为多种疾病发生的根源,就呼吸系统疾病来说,它可以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
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以跑步吗
1.慢性气管炎患者在跑步之前需要先做好准备运动,可以采用步行或者伸展运动等活动,时间可以再30分钟左右,之后在进行慢跑,这样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通然加速的现象。
2.慢性气管炎患者在跑步的强度方面也需要注意,不要太强烈的运动,以不会导致哮喘发作的力度来进行,并且可以采用慢跑或者间歇性跑步,之后在酌情增加运动量。
3.慢性气管炎的患者最好在跑步运动前,先咨询医生,看看除了跑步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进行锻炼,此外慢性气管炎的患者在运动时应该选在在温润的环境下进行,应为过冷或者干燥的环境会加重病情。
3慢性支气管炎应该如何治疗
(1)坚持锻炼身体:在慢性发病期所采用的一些锻炼不但要坚持,而且因病人的体力有所恢复, 锻炼的强度可以适当地增加。
(2)重视感冒的防治:感冒可使缓解期的病人旧病复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至少1年),定期进行感冒的预防治疗是很重要的,可用感冒疫苗,或服用预防感冒的中草药。
(3)继续药物治疗:一部分慢性发作期的病人,经过一个较短时期的药物治疗,可转入缓解期。这时,咳、痰、喘、炎等四种症状基本消失,但这不等于气管内的病理改变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还应连续服药一个时期。
(4)扶正培本:气管炎在发作期,治疗是以攻邪为主,在缓解期则以扶正为主来培养身体的抵抗力,防止病情复发。平时自汗多,畏寒怕冷者可用玉屏风散:黄芪10g,防风10g,白术10g。平时呼吸气短,活动后加重,腰酸、腿软,可用河车大造丸(紫河车、麦冬、杜仲、龟板、熟地) 或紫河车粉。
4气管炎止咳化痰偏方
葛红汤治慢性支气管炎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解痉活血。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葛根30克,红花6克,光杏仁10克,鱼腥草15克,川贝母、百部、款冬花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加减】寒痰阻肺者,加炙麻黄、干姜、白芥子、制半夏;痰热阻肺,加连翘、桑白皮、黄芩、枇杷叶;肺气不足者,加党参、黄芪;肺阴不足者,加南北沙参、天麦冬;肾不纳气者,加熟地、萸肉、淮山药、五味子、补骨脂、蛤蚧。
金银咳止汤治气管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化痰。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金荞麦30克,金银花30克,黄芩12克,知母9克,地骨皮12克,薄荷(后下)9克,杏仁9克。桔梗9克,前胡12克。枇杷叶12克,炙麻黄6~9克,生石膏30克,碧玉散(包)18克,鲜芦根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甚时24小时内服2剂,分3~4次服。
【加减】发热甚者,加连翅、鸭跖草各30克;喘甚者,加地龙、枳壳各10克;咳久者,加炙百都、南天竺子各12克,去鲜芦根加石斛30克;咽痒甚者,加急性子9克,威灵仙30克。
5为什么会得气管炎
1、感染
病毒和细菌的重复感染形成了支气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较常见的有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大多数病例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
2、气候因素
当气温骤降时,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可以产生气喘等支气管炎症状。另外,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也易致病。
3、理化因素
烟雾粉尘、污染大气等慢性刺激亦可发病。
4、吸烟
吸烟使支气管痉挛、粘膜变异、纤毛运动降低、粘液分泌增多有利感染。
5、过敏因素
过敏性体质的人群有一定的几率出现支气管炎。
温馨提示:
不要吸烟,饮食不要吃辛辣食物,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