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连接肛门。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大肠在外形上与小肠有明显的不同,一般大肠口径较粗,肠壁较薄。
目录
1大肠的中医认识
解剖学位置
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连接肛门。大肠的上端称为“回肠”,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回肠和结肠的上段;下段称为“广肠”,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大肠亦是一个官腔性器官,呈回环迭积之状,主要有传化糟粕与主津的生理机能。
生理机能
1.主传化糟粕 :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大肠之气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过肛门有节制的排出体外,故大肠有“传道之官”之称。
2.大肠主津 : 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将其中的水液吸收,使之形成粪便,即是所谓的燥化作用。大肠吸收水液,参与体内的水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
机能失常
大肠传导糟粕机能失常,则出现排便异常,常见的有大便秘结或者泄泻。若有湿热郁结大肠,大肠传导机能失常,还会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病症。
大肠主津机能失常,则大肠中的水液不得吸收,水与糟粕俱下,可出现肠鸣、腹痛、泄泻等病症,若是大肠实热,消烁津液,或者大肠津亏,肠道失润,又会导致大便秘结不通。
2促进大肠的蠕动
7种食物促进胃肠蠕动 食物一:空心菜 又名空筒菜。性寒、味甘,有治疗便秘、便血、痔疮的作用,空心菜对大便经常干结的痔疮病人最为适宜。 食物二:韭菜 含粗纤维较多,且比较坚韧,不易被胃肠消化吸收,能增加大便体积,促进大肠蠕动,防止大便秘结,故对痔疮便秘者有益。 食物三:莴苣 性微寒,味甘苦,入脾、胃、肺经,具有开通、疏利、消积的作用。莴苣富含维生素C、天然叶酸、铁,常食莴苣,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减轻肛门局部血管的压力,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痔疮。 食物四:菠菜 性凉、味甘,有养血、止血、润燥、滑肠、通便的作用。 食物五:红薯 所含纤维物质在肠内能吸收大量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对促进胃肠蠕动和通便非常有益,常用来治疗痔疮及肛裂等。 食物六:卷心菜 又名球甘蓝,别名圆白菜或洋白菜。性平、味甘,多吃卷心菜,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预防便秘,是治疗痔疮的有效食物。 食物七:白萝卜 生吃可促进消化,还有很强的消炎作用,其辛辣的成分可促胃液分泌,调整胃肠功能。另外,所含丰富的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三个动作促进胃肠蠕动 跪姿前倾: 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重复做3-5次。这个动作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适当运动有助于肠胃健康 伏地挺身: 俯卧,全身放松,前额触碰地面,双腿伸直,双手弯曲与肩平放,手肘靠近身体,掌心向下。双手支撑,抬起头、胸部,双腿仍接触地面,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重复做3-5次。这个动作能促进胃肠蠕动,消除胀气、锻炼背肌。 站立弯膝: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保持该姿势 5-20秒,不要憋气,然后顺势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重复4-7次。这个动作对缓解消化不良与便秘很有帮助,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
3大肠的保护
建议女性朋友们科学减肥和美容,便秘患者除了定量吃一些医生开出的通便药物之外,可以多食用粗纤维食物,通过改善饮食习惯达到通便的效果,另外,最近风行世界的大肠水疗对治疗便秘、清洁肠子有着良好的疗效。大肠水疗配合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原因:
1.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作用,可使症状迅速改善,修复损伤黏膜。
2.加大了给药深度和药物与肠道接触范围,可使药物直达病变部位,并在肠道形成保护膜,促进水肿、炎症、溃疡消失。
3.通过水疗可有效清洗肠道,有助于清除肠腔及肠黏膜上的有害微生物及产生的有毒物质等损伤黏膜的刺激因子,使药物更易被吸收并在局部发挥作用。
4运动和排便的关系
结肠运动
结肠具有类似小肠的分节运动和蠕动,但其频率较慢,这与大肠主要是吸收水份和暂时贮存粪便的功能相适应。
结肠的另一运动形式称集团运动,这是一种进行很快且移行很远的强烈蠕动。这种运动每日约发生3~4次。通常发生于饭后。可能是胃内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由十二指肠-结肠反射所引起。集团运动常自横结肠开始,可将一部分大肠内容物一直推送到结肠下端,甚至推入直肠,引起便意。
排便反射
排便是一种反射活动。粪便入直肠时,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冲动沿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中的传入纤维传至脊髓腰骶部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传入冲动还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便意。如条件许可,冲动通过盆神经的传出纤维(副交感纤维)传出,引起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与此同时,阴部神经的传出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粪便则排出体外。此外,支配腹肌和膈肌的神经兴奋,腹肌和膈肌收缩,腹内压增加,促进排便。如条件不许可,大脑皮层发出冲动,下行抑制脊髓腰骶部初级中枢的活动,抑制冲动沿腹下神经传出纤维(交感纤维)传出,使肛门括约肌紧张性增加,乙状结肠舒张,排便反射则被抑制。
如果排便反射经常被抑制,就逐渐使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粪便在大肠中停留过久,会因过多的水份被吸收而变得干硬,结果不易排出,这是产生便秘的最普通的原因之一。排便的另一种异常现象是,当直肠粘膜由于炎症而敏感性增高时,肠内只有少量粪便、粘液就可以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在排便后总有未尽的感觉,临床上称这种现象为"里急后重",常见于痢疾或肠炎时。
5猪肚和大肠区别
猪肚和大肠最大区别在于它们是猪的两大器官。都是消化系统的,食用后营养价值基本相同,烹饪的方法基本相同,可以煮汤喝,清炒,炖、红烧等。下面介绍一种自制拉肠的做法 1、猪肉,冬菇和香葱做成肉碎,放少量生粉跟盐调味。2、粘米粉,马蹄粉,生粉加入清水混成米浆拿个大的盘子,刷些生油,然后放米浆,别太厚了,会影响口感的。然后放入肉碎,上锅大火蒸4分钟3、用另外一个盘子刷油,放米浆,放入一个鸡蛋,取出蒸肉的盘子放进鸡蛋的盘子,大火蒸3分钟,如此类推,直到米浆用完。4、最后上碟,加入少量生油跟蒸鱼鼓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