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他们通常都是在吃母乳,而许多新生儿会有吐奶的情况,那么大家知道新生儿为什么老吐奶呢,新生儿为什么会吐奶大家知道吗?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新生儿吐奶的情况吧。
目录
1新生儿吐奶如何护理
一般而言,宝宝从半个月大时开始吐奶,一般在两个月大时最严重,三个月大后慢慢减少吐奶的次数,宝宝半岁后吐奶现象就很少了。新生儿吐奶有些是喝太多的奶了,宝宝会将多余的分量吐掉,有些是把喝入胃里的空气排出来的时候带了奶出来。
1、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势
一旦呕吐物进入气管会导致窒息。因此在让孩子躺下时,最好将浴巾垫在孩子身体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着时发生吐奶,我们可以把孩子脸侧向一边。
2、吐奶后,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状况
在孩子躺着时要把孩子头部垫高,或者索性把孩子竖着抱起来。吐奶后,孩子的脸色可能会不好,但只要稍后能恢复过来就没有问题。另外,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补充些水分。
3、补充水分要在呕吐后30分钟进行
孩子吐奶后,如果马上给孩子补充水分,可能会再次引起呕吐。因此,最好在吐后30分钟左右用勺先一点点地试着给孩子喂些白水。
4、吐奶后,每次喂奶数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
在宝宝精神恢复过来,又想吃奶的时候,我们可以再给宝宝喂些奶。但每次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不过喂奶次数可以增加。在宝宝持续呕吐期间,我们只能给宝宝喂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辅食。
5、新生儿吐奶从鼻子出来
家长要护理好吐奶的宝宝,尽量避免宝宝吐奶从鼻子里出来,如果奶水从鼻子里出来,也及时把宝宝抱起来,清理宝宝鼻子,让宝宝呼吸通畅。
2新生儿为什么老吐奶 宝宝为啥出现吐奶情况
生理因素
跟我们成人所不同的是,新生宝宝的食管粘膜比较柔嫩,弹力纤维和肌层发育不良,管壁柔软,食管的两个生理性狭窄(收缩环)还未形成,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因此很多小宝宝在喂奶后会有一两口乳汁反流入口腔及口角边,或因体位改变而引起溢奶,这种情况一般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所以不需要特殊处理,随着宝宝慢慢长大,这种状况会慢慢改善,一般在生后6个月左右可消失。
喂养因素
新生宝宝的胃是呈水平位的,食管与胃相连处的贲门括约肌收缩能力还较差,胃底部发育较差,摄入乳汁后容易使胃扩张,而且胃的容量也很小,刚出生1天大的宝宝胃容量约为5-7ml,就大概是一个玻璃弹子球那么小,到了第三天时,胃容量增到22-30ml,如一个大号玻璃球那么大,约到7天,新生宝宝的胃容量也才44-59ml,如兵乓球大小。
如果在喂奶过程中由于喂养方式不太科学,如喂得太饱,喂得太急、太快,宝宝在吸吮时吸入空气,宝宝在哭闹厉害时强行给他喂奶,或者是刚喂完就立刻把他平放等,都有可能会使宝宝溢奶或吐奶。所以在给小宝宝喂奶时应尽量避免在哭闹时喂,喂饱后要把孩子竖着抱起来,拍拍他的后背,让他打嗝排气之后再平放下来,同时注意右侧卧位,头高脚低,以利于胃排空,减少呕吐的发生。
过敏因素
有些婴儿由于进食母乳或配方奶后,除了可出现过敏性患儿常有的表现,如脸面部、四肢、躯干、臀部等部位的湿疹、荨麻疹,反复出现鼻痒、喷嚏、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之外,还可出现相应的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这种过敏反应多在进食后数天或数月后开始出现,但这种因过敏而致的吐奶在临床上却常被误以为是胃炎、胃食道返流或消化道出血等其他疾病。
小宝宝中最常见的过敏是牛奶蛋白过敏,对这种因过敏反应而引起的吐奶,如果发生在单纯靠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身上,那么家长可以考虑改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如果是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宝宝身上,那么可能跟乳母未回避高蛋白饮食而“过奶”给宝宝有关,这个时候乳母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牛奶、鸡蛋、大豆、小麦、花生、鱼虾、坚果类等易使宝宝过敏的食物。
疾病因素
如果宝宝吐奶的现象不会随着月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善,那么也应该要考虑是疾病的因素,如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多在出生后2-4周才开始出现吐奶,最初只是为溢奶,而后呕吐逐渐加重呈喷射状,而且吐奶几乎每次都发生在喂奶后半小时内,吐出来的东西为带凝块的奶汁,不含胆汁,少数也可含咖啡样物或带血;
先天性肠道闭锁的患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开始出现频繁的呕吐了,呕吐出来的东西含有粪渣和胆汁,而且在腹部可以见到胃和肠型;患有肛门直肠闭锁的患儿,通常在出生后24-36小时无排便,但腹部很胀,还有呕吐,呕吐物带有含粪渣和胆汁样物。
另外,当婴儿患有颅内疾病如脑膜炎、脑炎、脑损伤、颅内出血时,亦可出现吐奶症状,除了吐奶外,这类患儿通常还可伴有咳嗽、腹泻、惊悸、发热、抽搐等症状。
总之,吐奶的原因众多而复杂,一般来说如果宝宝呕吐时伴有表情痛苦,伴有粪渣,每次都量很多,呈喷射状,严重腹胀,长期吐奶伴有精神不佳,进行性消瘦,那么疾病引起的可能性就很大,需要及时就诊。
3婴儿吐奶鼻子如何清理
新生儿吐奶是常见的情况,不仅会从嘴里吐出来,还会出现奶水从鼻子里出来的现象,不少妈妈都被吓到了,其实这也是正常的。
婴儿吐奶是怎么回事?因为新生儿胃部和喉部还没有发育完善,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而且胃的入口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较松弛。而出口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较紧张,形成出口紧入口松,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如果稍微吐奶严重一点,就容易从鼻子流出来。
而且如果新生儿喂养和护理不当,如喂奶次数过多,喂奶量过大,或用奶瓶喂奶时橡胶奶头孔眼过大,致使婴儿吸奶过急;或喂奶后让婴儿平卧,或者过多、过早地翻动婴儿,都容易引起婴儿吐奶,从鼻腔流出。
新生儿吐奶从鼻子出来应及时清理鼻腔
如果碰到宝宝吐奶从鼻子里出来,妈妈们不要慌张,及时清理鼻腔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帮宝宝清理鼻腔,很容易造成宝宝呼吸不了,引发危险的事情发生。
新生儿吐奶严重时的处理方法:
1.是奶水流出
若宝宝是平躺时发生吐奶,应先迅速将宝宝的脸侧向一边,让宝宝吐出来的奶水从嘴角流出来,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部而吸入气管。
2.迅速清理口腔和鼻腔
用纱布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内,将吐出的奶水或食物快速的清理出来,保持呼吸道顺畅。鼻孔里的呕吐物可以用小棉花棒来清理,所以平常身边随时要准备棉棒、一条小纱布或小毛巾,以备急需。
3.确保宝宝呼吸顺畅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可能呕吐物已进入气管了,此时要马上让宝宝俯卧在大人膝上,用力拍打宝宝背部四至五次,让宝宝咳出来。如果这些步骤都做了,宝宝还是无反应,那就应立刻用力弹宝宝的脚底板,让宝宝感觉到疼痛而哭泣,哭的时候宝宝就呼吸了。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宝宝吸气,以免缺氧。
如果宝宝吐奶后呼吸很顺畅,应该没有问题,但最好还是想办法让宝宝哭泣一下,爸爸妈妈要观察宝宝哭泣时的有没有什么异常,比如声音微弱、吸气困难等,应该立即将宝宝送去医院治疗。
4宝宝吐奶与溢奶的区别
宝宝吐奶和溢奶是不同的,妈妈要分清楚,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那宝宝吐奶与溢奶有什么区别呢?
溢奶:一般来说,溢奶的奶量都比较少,可能是因为宝宝在吃奶的时候,吃的太快了,或者因为哭闹,导致胃里吸进去大量的空气,胃里压力升高,所以才会把刚吃进去的小部分奶挤压出来,回流回食道,从嘴角溢出来。这种溢奶一般是发生于刚喂完奶的时候。一般宝宝到1岁左右,这种现象就会消失,所以溢奶大多数发生于小月龄宝宝身上,不过各位新手妈妈请放心,这种现象是不影响正常的发育的。
吐奶:吐奶不同于溢奶,吐奶一般量都很大。宝宝基本都是大口大口的吐奶,并且是喷射性吐出的。如果看到宝宝在吐奶前伸脖子、张嘴并且眉头紧锁时,家长就马上要提高警惕了。这时宝宝可能是正常的吐奶,患了感冒、肺炎等可能引起咳嗽引起的呕吐,宝宝消化道不通畅或患上了消化道功能障碍类疾病引起的吐奶。
总而言之,宝宝出现吐奶情况严重时,父母要提高警惕,判断孩子吐奶的原因,严重时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诊治。
5宝宝吐奶正常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妈妈都会遇到宝宝吐奶的情况。如果是新妈妈,面对这种情况,甚至会感到手无足措。那宝宝吐奶正常吗?
宝宝吐奶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胃部的特征导致的,宝宝的胃部和我们成人的胃部不同。我们成人的胃部是贲门肌比较紧,而幽门肌比较松,也就是说入口比较紧,出口比较松,这样我们吃进去的东西都会被紧紧的包在里面,从而不会发生返流的现象。
但是对于新生儿而言,他们的胃和我们的胃正好相反,他们的入口比较松,出口比较紧,而且宝宝的胃一般是呈水平状态、胃的容量也比较小,如果奶喂多了,或者说哺喂的姿势不正确、喂奶后宝宝被翻动较多的话,就很容易出现吐奶的情况。
宝宝吐奶,妈妈不用太担心,只要积极应对,就能缓解。具体要如何应对,妈妈可以了解宝宝吐奶后的原因,再针对性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