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健康百科 >正文

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方法

孕妇分娩时一个紧张的过程,医护人员必须保持警惕,为突发情况做好准备,然而产妇产后的问题也不容小视,比如说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所以医护人员对产妇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显得极为重要,以下是对产妇产后急救护理的简单介绍。

目录 什么是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病因 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方法 产后出血怎么办呢 产后出血是什么病

1什么是产后出血

  什么是产后出血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结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后遗症,故应特别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病率。预防工作应贯穿在以下各个环节。

  1、做好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孕早期开始产前检查监护,不宜妊娠者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

  2、对具有较高产后出血危险的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这类产妇包括:①多孕、多产及曾有多次宫腔手术者;②高龄初产妇或低龄孕妇;③有子宫肌瘤剔除史;④生殖器发育不全或畸形;⑤妊高征;⑥合并糖尿病、血液病等;⑦宫缩乏力产程延长;⑧行胎头吸引、产钳等助产手术助产,特别是并用宫缩剂更需注意;⑨死胎等。

  3、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避免产妇过度疲劳,必要时可酌情肌注度冷丁,使产妇有休息机会。

2产后出血病因

  1、宫缩乏力 胎儿娩出后,胎盘自宫壁剥离及排出,母体宫壁血窦开放致出血。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产后宫腔容积缩小,肌纤维收缩加强,使交织于肌纤维间的子宫壁内血管被压迫止血,与此同时血窦关闭,出血停止。同时由于孕产妇的血液呈高凝状态,粘在胎盘剥离后损伤血管的内皮胶原纤维上的血小板大量聚集形成血栓,纤维蛋白沉积在血小板栓上,形成更大的血凝块,有效地堵塞子宫血管,使肌纤维收缩后放松时也不再出血。若胎儿娩出后宫缩乏力使子宫不能正常收缩和缩复,胎盘若未剥离、血窦未开放时尚不致发生出血,若胎盘有部分剥离或剥离排出后,宫缩乏力不能有效关闭胎盘附着部子宫壁血窦而致流血过多,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宫缩乏力可由于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分娩过程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异常头先露或其他阻塞性难产,致使产程过长,产妇衰竭;产妇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子宫过度膨胀,如双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妇贫血、妊高征或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等,均可影响宫缩。

  2、软产道裂伤 为产后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子宫收缩力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往往可致胎儿尚未娩出时宫颈和(或)阴道已有裂伤。保护会阴不当、助产手术操作不当也可致会阴阴道裂伤。而会阴切开过小胎儿娩出时易形成会阴严重裂伤,过早会阴侧切也可致切口流血过多。

  会阴阴道严重裂伤可上延达穹窿、阴道旁间隙,甚至深达盆壁,阴道深部近穹窿处严重撕裂,其血肿可向上扩展至阔韧带内。

3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方法

  1 紧急护理

  (1)嘱产妇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神志变化。观察皮肤、粘膜、嘴唇、指甲的颜色,四肢的温湿度及尿量,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密切注意子宫复旧情况。

  (2)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加快输液速度,遵医嘱输液输血,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

  (3)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颜色、气味及有无凝血块等。发生产后大出血时,准确收集测量出血量对积极纠正休克,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4)遵医嘱应用止血药或宫缩剂。

  (5)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查找出血原因,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工作。

  2 心理护理

  (1)耐心听取病人的叙述,给予心理支持。

  (2)适当地告诉产妇有关的病情,增加产妇对病情的了解,增强其安全感。

  (3)传授产妇一些放松疗法:参与照料婴儿、与婴儿沟通,听音乐等,分散其注意力。

  (4)医护人员在为产妇诊疗护理过程中,以精湛的业务水平、强烈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 预防感染的护理

  (1)保持环境清洁,室内通风30min,每天2次,定期消毒。

  (2)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经常更换卫生垫,使滋生细菌的培养基减少。

  (3)保持会阴清洁,1‰新洁尔灭抹洗会阴,每天2次。

  (4)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医护人员面对产妇产后出血的状况,最重要的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安抚好产妇的情绪,以免情况恶化。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是重要的护理环节,医护人员及产妇必须认真对待,相互配合。同时,产妇出现其他状况也必须重视。

4产后出血怎么办呢

  概述:

  很多妈妈在生完宝宝之后还是会出现经常出血的状况,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出现产后出血这个症状之后要怎么样止血最好呢?

  经验:

  第一点,如果出现产后出血而且伴随着肚子疼一定要经常按摩子宫,因为这个时候可能是自粽的运动不正常,所以在这个时候应该在腹部好好按摩,来加强子宫的收缩,会有效地止住经常性的出血状况。

  第二点,可能是因为身体在生完宝宝之后还存在着一些后遗症,身体肌肉的灵活度不够,所以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地注射一些铺头唐来增强肌肉的兴奋度。可以有效地止血。

  第三种是药物治疗,如果血出的太多,而且也没有什么有效地办法可以使用薏米,吧乙醚涂在阴道三分之地的地方,可以促进子宫自身的收缩功能,所以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注意事项:

  产后出血如果忽视的话会给自己带来的妇科病的危险。

5产后出血是什么病

  一、定义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二、病因及诊断要点

  (一)宫缩乏力:不能有效关闭胎盘附着部位的子宫血窦、血栓形成障碍而出血

  1.临床表现

  1)胎盘娩出后阴道出血阵发性增多,子宫轮廓不清、软,按压宫底有大量血块排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妇产科蔡雁

  2)有时阴道出血不多,但血块大量积存于宫腔内,当产妇出现休克时已为时过晚。

  2.影响子宫收缩的因素

  1)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

  2)产程延长、滞产致孕妇衰竭;

  3)产程中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

  4)全身急慢性疾病;

  5)严重贫血、妊高征、子宫胎盘卒中;

  6)子宫发育不良、感染、畸形、肌瘤;

  7)膀胱过度充盈;

  (二)胎盘因素

  1.胎盘滞留:胎儿娩出后30分钟,已剥离的胎盘尚未娩出者(宫缩乏力、膀胱过度充盈);

  2.胎盘嵌顿:宫腔操作或宫缩剂使用不当,子宫局部形成狭窄环或宫颈口收缩,剥离的胎盘不能娩出;

  3.胎盘剥离不全:由于宫缩乏力、或胎儿娩出后过早过度挤压子宫、粗暴牵拉脐带;

  4.胎盘部分粘连:胎盘部分已剥离,部分粘连于宫壁上不能自行剥离出血。常见于多次人流刮宫后、多产妇;

  5.胎盘部分植入:胎盘部分植入,另部分已与宫壁分离引起大出血;

  6.胎盘残留:胎盘娩出后多量流血,持续不止,检查胎盘有残缺,或副胎盘残留宫腔而致出血;

标签:妇产科,产科,产后出血,

喜欢就赞一下

相关推荐

    一:哪里的家具好技术百科问题1:中国比较好的家具品牌有哪些答:好的家具品牌有好莱客,索菲亚,南方家居,全友家居等挺多的。问题2:宁波买家具去哪里买好答:人家问在宁波哪里买家具好,你说苏州?!来回盘缠你付哈?这要看你打算买什么档次、价位的家具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18)

    一:室外空气净化技术百科问题1:空气净化器那种的好?最好能除甲醛答:冰尊空气净化器斩获世界空气净化器十大品牌冠军!对于刚装修好的房子,很多人还是需要通风换气,放置活性炭或请人做除甲醛工作。不过,甲醛的挥发周期非常长,这意味着除了新房外,老房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13)

    一:复合机复印机技术百科问题1:复印机,数码复合机,一体机,一体速印机,有什么区别?答:一体机的价格便宜功能有:扫描,复印,打印!不过现在有带传真功能的!一体机比较适合在小公司使用!最大的特点就是花一个价格买多种机器。我现在就是用的一体机!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20)

    一:真空锥形混合干燥机技术百科问题1:双螺旋干燥机的工作原理真空锥形混合干燥机答:你好,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在工作时,装在机内的两根螺旋作自转的同时又沿锥壁作公转,呈行星式的运动。双螺旋的快速自转将物料向上提升,形成两股非对称的沿筒壁和中间自下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19)

    一:防松螺母类型技术百科问题1:螺丝钉,螺栓和螺母的区别,螺母的种类以及防松原理答:螺钉一般指尾部是尖端,螺栓尾部是平端,而螺母是六角外边中心圆孔带扣与螺栓配套使用的。螺母种类多了去了:六角螺母,圆螺母,法兰螺母,防盗螺母,盖螺母,铆螺母,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20)

    一:煤质活性炭粉技术百科问题1:煤质活性炭的介绍答:煤质活性炭是经过炭化→冷却→活化→洗涤等一系列工序研制而成。其外观普遍为黑色圆柱状活性炭,不定形煤质颗粒活性炭,又称破碎炭。圆柱形活性炭又称柱状炭,一般由粉状原料和粘结剂经混捏、挤压成型再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