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长在人体的肝脏的下方,也就是在右侧的上腹部的位置,胆囊每天的作用主要是分泌胆汁,进入消化道起到促进消化和吸收的作用。突然右上腹疼痛的原因很大的可能就是胆囊出了问题,那么胆囊息肉是很要紧的吗?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胆囊息肉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1、腺肌瘤。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胆囊息肉的危害表现,大家都知道胆囊息肉是存在粘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医学上称之为腺肌增生症,主要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这三种类型。胆囊息肉的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
2、另外,患者的胆囊里面有炎性息肉出现也是胆囊息肉的一大危害,这主要是因为胆囊息肉里面的炎症刺激导致的一种肉芽,直径大约是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
2胆囊息肉是很要紧的吗
引起胆囊息肉的原因:
1、胆汁分泌过多。胆囊息肉的病因可能是因为胆汁分泌多,当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容易被胆汁腐蚀损坏,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而久之使得胆囊壁不能愈合,从而形成胆囊息肉。
2、饮食不规律。饮食与胆囊息肉的产生存在巨大的关系。
如何看待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突出于胆囊组织表面的不正常组织。息肉有大有小,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是数个。息肉分两类,即非肿瘤性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等;肿瘤性息肉样变如腺瘤、腺癌等。预防措施是要定期做b超动态观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戒酒,少食烧烤、高脂肪及高热量食品。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于劳累等。胆囊息肉患者无论有症状与否,都应早发现早治疗。补充纤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b,和维生素e能减少胆囊癌发病的危险;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等;治疗急性胆囊炎,避免其转为慢性。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即(1)单发,无蒂息肉;(2)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3)基底宽度;(4)50岁以上有症状的息肉;(5)胆囊壁增厚;(6)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样病变。
3胆囊息肉的饮食是什么
胆囊息肉吃哪些食物好: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5)、要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小白菜、菠菜、韭菜、玉米、萝卜等。
2、胆囊息肉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2)、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3)、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
4胆囊息肉的日常预防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饮食原则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5胆囊息肉的检查
PLG往往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方法较多,如口服胆囊造影、B超、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腔内超声(EUS)等,但目前诊断胆囊息肉最主要的手段仍是B超检查。
1.B超检查
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易为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认为BUS能清晰地显示PLG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局部胆囊壁的变化,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
2.三维超声成像
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不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常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三维重建能通过不同切面的旋转来观察病变的连续性及病变表面的情况等信息,有助于提高胆囊息肉与胆囊腺瘤或癌肿的鉴别,
3.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即经内镜超声扫描,是将超声微小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探头为高频,将内镜插入消化道,进入十二指肠壶腹后此探头更接近胆囊,可排除肠气干扰或胆汁黏稠度等影响,EUS可将胆囊壁分为3层,内层为高回声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中层为低回声的肌纤维层,外层为高回声的浆膜下层及浆膜层,如为息肉样病变可见清晰的3层囊壁,而胆囊癌则囊壁的3层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浸润破坏,早期胆囊癌绝大多数是在结石和息肉等病变的掩盖下发展的,早期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鉴别困难,而EUS检查观察息肉样病变与胆囊壁之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