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或者周围朋友会出现运动后心跳比较慢,一般情况下运动后心跳比较快,因为此时的血液循环加快,但是有些时候会出现比较缓慢的情况的,引起心缓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服用一些药物、或者压力过大等等。那么窦性心律伴过缓如何医治?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窦性心律过缓的预防
一、呼吸放松法。这种做法是其它九种降压法的预备动作,患者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姿势自然端正,两眼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掌放在大腿上,膝关节呈90度角,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二、按摩百会穴。每个人的百会穴都位于头顶的正中央。你可用手掌紧帖百会穴呈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拍,每次至少做32拍。此法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宁神清脑,降低血压。
三、按揉太阳穴。用手指按着太阳穴,呈顺时针旋转,每旋转一周为一拍,每次约做32拍。此法的作用在于清脑明目,疏风解表,止头痛。
四、按摩风池穴。用双手拇指按揉双侧的风池穴,呈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共需做32拍。其疗效是清脑提神,明目降压。
五、摩擦颈两侧。用左手掌上的大鱼际擦抹右颈部胸锁乳突肌,然后,再用右手掌擦抹左颈,一次为一拍,共需做32拍。此法的妙处在于能解除胸锁乳突肌的痉挛,并能起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六、摩抹脑两旁。两手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掌上的小鱼际从前额向耳后按摩,两手交换使用,从前额至耳部呈孤线每行走一次为一拍,共需做32拍。此法的功效在于,能平肝息风,疏经通络,降血压、清脑。
2窦性心律伴过缓如何医治
大家知道,我们的心脏在永不停歇的调动着,它就像一位不知疲惫的劳模,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直至我们生命的终结.
心脏不停的有节律性的跳动,正常在60-100次/分钟之间,为什么心脏能这么规律的运动呢?就是因为有最高司令长官不停的发放命令,这个长官就是窦房结,由此形成的心律就是窦性心律。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部与上腔静脉交界处,它发放的冲动不断通过心脏的传导系统传导至心脏的各个部分,使心脏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以维持血液在全身血管流动。心跳过快或者过慢都不正常,需要寻找原因,必要时需要治疗。
窦房结发出的节率如果快于100次/分钟,就称之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均可出现,最常见于儿童,成人也可出现,主要见于运动、恐惧、情绪激动、发热、低血压、心力衰竭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理情况下的窦性心动过速主要是窦房结自律性增高以及自主神经调节异常,一般来说药物治疗效果差,对于难治性的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有不少成功的经验。
窦房结发出的节率如果慢于60次/分钟,就称之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正常人,特别是睡眠中,另外运动员和高强度体力活动者,心率都可以较慢,其心血管状态良好,不引起临床症状,究其本身而言毋须治疗。仅当心率过于缓慢(尤其低于45次/分钟)或者同时存在心脏病变时,表现为胸闷、头昏、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或晕厥时,则需要治疗。严重而顽固的窦性心动过缓且伴有晕厥症状者,常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表现,应该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3窦性心跳过缓的治疗方法
1.对窦性心动过缓者均应注意寻找病因,大多数窦性心动过缓无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必治疗。
2.在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由于心率很慢可使心排血量明显下降而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症状明显,此时应使用阿托品(注射或口服),甚至可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1mg加入到5%葡萄糖液500ml中缓慢静滴,应根据心率快慢而调整剂量),以提高心率。亦可口服氨茶碱0.1g,3次/d。
3.对窦房结功能受损所致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 心率很慢、症状明显,甚至有晕厥发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需要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突然出现窦性停搏。
4.对器质心脏病伴发窦性心动过缓又合并窦性停搏或较持久反复发作窦房阻滞而又不出现逸搏心律、发生过晕厥或阿-斯综合征、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5.由颅内压增高、药物、胆管阻塞、伤害等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 应首先治疗病因,结合心率缓慢程度以及是否引起心排血量的减少等情况。适当采用提高心率的药物。
4窦性心律不齐的4种情况
(1)窦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自律除极的频率增加,超过正常窦性心律的上限,即成人超过100次/分,儿童则高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即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如果我们的窦性心律是低于每分钟六十次的话,这就是窦性心律过缓的一种情况了,这个时候还常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3)窦房结暂停
窦房结在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不能产生冲动,以致未能激动心房或整个心脏时,称为窦房结暂停。
(4)窦性心律不齐
指窦房结不规则地发出激动所引起的心房及心室的节律改变,称之为窦性心律不齐。
5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四大原因
1、迷走神经兴奋
大多通过神经(主要为迷走神经兴奋)、体液机制经心脏外神经而起作用,或是直接作用于窦房结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2、窦房结功能受损
指由窦房结受损(如炎症、缺血、中毒或退行性变的损害等)而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此外,可见于心肌受损如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硬化等。也可能为一过性的窦房结炎症、缺血及中毒性损害所致。
3、急性心肌梗死
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20%~40%,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发生率最高(特别是下壁梗死)。
4、心外因素
心外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绝大多数伴有迷走神经亢进现象,是神经性的,心率不甚稳定。当自主神经张力改变时,如深呼吸、运动、注射阿托品等后常有心率的变化,P-R间期可略有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