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女性在产后的时候身体会非常的虚弱,这个时候经常会大量出汗,并且还感觉四肢无力,不仅仅是由于在生产的过程当中耗费过多的气血,还跟其他的很多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下面,小编就来介绍关于引起女性在产后出汗多的一些具体的原因,以及在产后的一些注意事项。
目录
1产后出汗要多久
1.产后出汗主要是指产后妈妈在分娩后1个星期内,出汗的现象比其他人明显,有时候还会在睡眠期间出汗湿透衣服或者床褥,也称为产后褥汗。一般恢复的时间因人而异,体质好的妈妈出汗时间少一些,一般一个星期到半个月出汗就会恢复正常。而身体相对虚弱的妈妈,出汗时间就会显得长一些。
2.怀孕的时候身体储藏了大量的水,做月子期间就往外排,一直出汗,月子期间很容易落下月子病,产后恢复要把身体调养好,老了才不会一身病。妈妈在睡觉,吃饭,喝水,都很容易出汗,记得出了汗要及时擦干。月子里,前半个月会出的多,后面就少一些,月子过后一般都会恢复正常。平时注意休息好,提高身体抵抗力,不要感冒着凉,勤换衣服。
2产妇出汗多会是怎么回事
产后多久会来月经?每个妈妈的情况不一样,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时间。一般来说,这个时间与妈妈的年龄、是否哺乳、哺乳时间的长短、卵巢功能的恢复等情况有关。总体来说,没有哺乳的妈妈会比哺乳的妈妈较早恢复正常的例假。
新妈妈月经恢复的时间早的可在满月后即来月经,晚的要到宝宝1岁后才恢复。从医学角度来讲,根据子宫内膜的组织形态来推测,可能早在产后33~42天,卵巢就可排卵了。此外,在产后6周,也可观察到排卵过后的黄体存在。
如果新妈妈没有喂奶,月经通常在产后6~8周内会来。研究资料显示,没有哺乳的新妈妈,有40%在产后6周恢复排卵;到了产后8~12周,还没有恢复排卵及月经的新妈妈大约只占35%。哺乳的新妈妈,在产后12周约有25%会恢复排卵与月经,大多数哺乳新妈妈通常要到18周才完全恢复排卵机能。
通过以上的说明,对产后多久来月经也都是有着一些了解,那在产后的这段时间中,也都是要注意,尤其是在饮食上,更是不能随意的吃,而且一些凉的食物,也都是不可以选择的,要合理的搭配膳食,这样利于人体营养吸收。人体的健康,也是需要很好的保养,因此女性在产后的饮食上,也都是要多加注意。
3产后出汗的种类
1.产后褥汗
产后妈妈躺在床上或者是微量运动都容易出现,这是新妈妈产后身体自我调节现象,通过排汗的方式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杂质。此外饮食过热(热汤、热粥等等),也会导致新妈妈们出汗量增加。
产后褥汗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是正常情况,一个礼拜以内就有好转;病理性的有盗汗和自汗两种,恢复时间比较久。
2.产后自汗
新妈妈在产褥期出汗量很大,而且持续很久,就是产后自汗。中医上认为自汗主要是因为产后身体虚弱、生产时失血过多、气血不足、肺气虚损、皮肤抵抗能力下降所致。
主要症状是出汗量大,不能自行停止,运动就会加剧,有时吹风发冷,面无血色,气短不愿说话,声音很小,疲乏无力,与中暑发热的出汗情况不同。如果长期不治疗,因为出汗过多,人意阴液会缺损,风邪入体,月经停止,阳气外泄,阴液不固最终转化为产后痉风、闭经、麻痹、体寒等等。
3.产后盗汗
产后盗汗其中一种,主要表现为睡觉时出汗量大,醒来后就停止。这种出汗情况比较常见,如果一个礼拜以内恢复正常,那么就是身体为了尽快排出体内多余水分,通过神经和内分泌调节,保持汗腺活跃而大量出汗,这只是生理性出汗。而如果恢复时间很久甚至长达几个月,那么就可能是病理性出汗。
中医上认为病理性盗汗是因为产后失去大量血液,导致阴气不足,阳气过于旺盛;也可能是气血损耗严重,固护卫外的机能下降,也就是常说的阴虚。
4产后多汗疗法大全
1. 气虚自汗治法:补气固表,和营止汗。
方药:黄芪玉屏风散(验方)。
黄芪20克 炒白术15克 防风9克 牡蛎30克(先煎)大枣10枚 煅龙骨18克 熟地12克 当归12克 升麻6克 六曲12克加减:恶露多者,加炮姜6克、生蒲黄12克(包);乳汁稀少者,加山海螺30克、鹿角片9克(先煎);腰酸者,加巴戟天10克、怀牛膝10克。
2. 阴虚盗汗治法:滋阴生津,益气敛汗。
方药:生脉散加味。
太子参 20克 麦冬 15克 五味子 9克 生牡蛎30克(先煎)当归9克 炒白芍15克 黄芩9克 知母10克 瘪桃干10克 浮小麦30克加减:汗出形寒者,加桂枝3克;神疲乏力者,加黄芪12克、当归10克。
【中成药】
1.玉屏风冲剂 每日2~3次,每次1包,冲服。
2.生脉饮 每日3次,每次1支,吞服。
3.人参养营丸 每日2~3次,每次6克,吞服 。
4.清身饮 每日3次,每次1包。
【简便方】
1.糯稻根30克、瘪桃干10克、浮小麦30克,煎服。
2.外治法(1)牡蛎粉,适量扑身。
(2)五倍子粉1.5克,研粉,用温开水调湿,敷脐孔。
【其它疗法】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治疗
5这些禁忌产妇必须牢记
一、饮食不可少了蔬菜、水果
传统观念认为蔬菜、水果属于“水气大”的食物,孕产妇吃了会伤身体。然而,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不仅可以补充禽蛋、肉类所缺乏的维生素C以及纤维素,还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和排便,防止孕妇产后出现便秘的情况。
二、忌吃辛辣、寒凉的食物
产妇刚生完孩子身体是很虚弱的,身体里还有淤血没有排出,这时候就不应该吃生冷、寒凉的食物。首先生冷的食物比较伤胃,寒凉又会导致血凌,体内恶露不下来就会导致产后腹痛,身痛等多种疾病。另外,产后也不要吃辛辣的食物,诸如大蒜、辣椒、葱、姜等大热食物要避开,因为产后失血伤津,体内阴虚内热,如果吃辛辣的食物就很容易导致便秘、痔疮等,还可能通过母乳影响到宝宝的肠胃功能。
三、产后饮食不要大吃大补
其实孕妇在妊娠期间已经为十月生产做好了 准备,再进补过量的营养很容易导致产妇患上肥胖症,也会诱发各种不应该得得疾病。此外,产妇进补过量导致肥胖的不只是自身,也会导致乳汁中的脂肪量递增,宝宝也跟着有肥胖风险或者容易腹泻。
四、产后用中药调理不能乱补,要对症下药
是药三分毒,所以产后身体状况正常的产妇是不需要进行药物保健,可以配合食疗方法调理,或者对症用一些中药。如果想要通经下乳,可以食用猪蹄、通草、桔梗、王不留等;如果产后出现便秘、腹痛症状,那可以酌情加一些桃仁、核桃仁、当归、黄酒等润肠通便、活血化瘀。
五、产后喝生化汤注意事项
清代《傅青主女科》里记载,产妇生化汤的材料主要由川芎、炮姜、桃仁、当归、炙甘草等组成,具有排除恶露,调节子宫收缩及复原的功效。然而现在民间出售的产妇生化汤还添加了红花、益母草、狗脊或者续断等,目的是活血化瘀、还有益产妇筋骨。很多中医师将生化汤视为产后必备良品,但是生化汤使用的药材以及份量则要根据每个产妇不同的体质搭配。
因此,产妇如果想食用生化汤,最后事先给中医师把脉看体质,不要买现成的产品或者自己抓药。此外,现代生产手术,妇科医生也会给产妇开子宫收缩剂,所以生化汤一般也要等产妇出院后再吃,一般自然分娩的产妇是产后第三天开始食用,而剖腹产的产妇已经使用子宫收缩剂,就不宜同时使用生化汤了。
如果产妇有发烧、感冒、产后感染发炎、咳嗽、异常出血的症状一定要迅速回诊,切不宜再食用生化汤。如果是喝了生化汤出现腹泻情况,则需要重新请医生调整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