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吐奶是普遍常见的现象,大多数的宝宝都存在这种问题。吐奶的量比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新生儿吐奶怎么办呢?新生儿吐奶的原因是什么呢?怎样正确区别新生儿溢奶与呕吐?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新生儿吐奶怎么回事
首先要弄清楚宝宝是吐奶、还是溢奶,这两者的含意不同,原因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吐奶的量比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
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二是婴儿胃肠首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总的来看,由于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较常见。
由口腔吃进去的奶,先经过一条管道叫食管,然后进入胃内。胃有两个门,一个是与食管相连接的叫贲门,即胃的入口,另一个是与肠道相接的叫幽门,即胃的出口。婴幼儿食管肌肉的张力较低,容易引起扩张,同时蠕动比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积。贲门比较松弛,关闭不紧,易被食物冲开。当胃内食物稍多时,可以冲开贲门而倒流回食管。幽门关闭较紧,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发生痉挛,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过缓慢或难以通过,食物则由幽门处反流到贲门处,破门而出。
另外,婴儿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这样可使胃的容量变小,存放食物少,同时也容易返回到贲门处。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因进食过多,吃奶后立即平卧,乳汁也容易冲开贲门,经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尔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连续吐几次,每次喂奶时均吐,应注意孩子是否有发热,大便情况如何,精神有无改变等等。可能胃肠道本身有问题,也可能其他系统有病变存在,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漾奶多半是由于婴儿在吃奶时吸进了空气。空气进入胃后,因气体较液体轻而位于上方,容易冲开贲门而出,同时也会带出一些乳汁,这样就引起漾奶。所以,在喂奶时,要让孩子的嘴裹住整个奶头,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气乘虚而入。用奶瓶喂时,还应让奶汁完全充满奶头,不要怕奶太冲而只到奶头的一半,这样就容易吸进空气。喂完奶后,最好让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轻拍孩子背部,可使吸进去的空气跑出来。喂完奶后,抱起和放下孩子时动作要轻,活动度要小些。摇晃太厉害,就容易漾奶或吐奶。漾奶时的量一般较少,对孩子生长发育不会有多大影响。随着月龄的增长,自然就好了。
2如何防止宝宝吐奶
1.要掌握好宝宝喂奶的时间间隔。正常宝宝如果每餐吃得饱的话,只要三个小时至四个小时给宝宝喂一次奶就可以了。不要担心宝宝会饿,而动不动宝宝哭就给宝宝喂奶,要了解清楚宝宝哭的原因。太频繁喂奶就容易使宝宝因为太撑而吐奶。
2.喂奶的时候要避免吃进空气。给宝宝喂母乳的时候要让宝宝的嘴含住整个乳头,以防空气跑进去,用奶瓶的时候要让奶瓶稍微倾斜,以保证奶嘴充满奶液,这样也是为了防止空气跑进去导致胃部胀气。
3.喂奶的姿势要正确。喂奶的时候要将宝宝的头稍微抬高,保持一个大概四十五度的倾斜度,可以有效防止吐奶。喂完奶后要记得给宝宝拍背,等宝宝打嗝排出胃部里的气体后才可以放下。
4.睡觉时最好先侧卧在仰卧。当宝妈喂完奶后,先把宝宝放在肩头拍完背后再将宝宝放到床上右侧卧一段时间再仰卧,而且宝宝睡觉的时候最好有人在旁边,防止吐奶的时候发生窒息。
二是如何防止宝宝溢奶。
宝宝溢奶和宝宝吐奶不一样的是,溢奶是宝宝吃进了空气,当空气从胃里溢出来的时候,夹带了些奶水,溢奶的时候宝宝只是很自然的像流口水一样,没有吐奶时的痛苦感,所以妈妈不用紧张,只要在喂奶后拍背打嗝出来就好了。把宝宝放下去睡觉的时候,最好先让宝宝右侧睡觉,可以防止再次溢奶。
3怎样正确区别新生儿溢奶与呕吐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几周内常会有溢奶,一般表现为喂奶后的一种强烈的、无压力的、非喷射性地从口边流出少量奶汁。每天可溢奶一次或多次,但不影响生长,婴儿亦无其它不适或异常情况。新生儿溢奶一般不需要治疗,随着婴儿成长,溢奶逐渐减少,约在6月至8月时可完全消失。
病理性呕吐与生理性溢奶则不一样,它是新生儿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引起新生儿呕吐的疾病众多,有一些是严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性,需要及时做手术治疗。因此,要正确区别新生儿生理性溢奶和病理性呕吐。
一般来说,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所致的病理性呕吐情况较严重,次数频繁,呕吐量大,常呈喷射状,呕吐物中除进食的奶汁外,还会含有胆汁,或呕吐物为粪样液。如果婴儿出生后唾液较多,初次进食,吞1、2口奶后即有呕吐、呛咳、青紫甚至窒息,多为食管闭锁所致;出生后不排胎便或量少,1-2天后会出现肠梗阻症状:频繁呕吐,呕吐物中含有胆汁或呕吐物为粪样液,腹胀明显,腹壁发亮,有扩张静脉,经直肠指检或灌肠后排出大量大便,多为先天性巨结肠;出生后无症状,吃奶及大小便均正常,2-3周后出现呕吐,逐渐加重,直至每次喂奶后立即呕吐或不久即呕吐、常呈喷射状,则多为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先天性畸形一般需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
小儿内科性疾病所致的呕吐常常发病症状明显,呕吐一般不甚严重或间歇性发作,如新生儿窒息所致的脑水肿和颅内出血除呕吐症状外,常有呻吟、发绀、抽搐等症状;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常有发热、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状;败血症和脑膜炎常有反应差、精神萎靡、拒食、不动、黄疸等症状;肺炎常有发热、呼吸急促、口吐泡沫、发绀等症状。
总之,婴儿出现了吐奶症状,如果呕吐严重或除了呕吐症状外还有上述的其它症状,则要考虑并非正常的生理性溢奶,而是病理性呕吐,要及时去看医生,以免耽误治疗或错过手术机会。
4如何防止新生儿溢奶
1.避免宝宝吃奶太急。妈妈在喂奶时可以先将母乳的乳腺导管压住几个,奶流速度就慢了,让孩子不要吃的过急。
2. 避免让宝宝挨饿,如果宝宝长时间挨饿,就容易在再次吃奶的时候急切地允吸,这很容易就会把空气也吞进肚子里。一旦有气体进入体内,宝宝就会打嗝,从而将奶水给吐了出来。
3.注意喂奶的姿势,给宝宝喂奶是要保持上身平直,这样才能利于宝宝将奶水喝进肚子里而不会溢出来。因为婴儿的胃与成年人不一样,是呈水平位置,如果妈妈们采取平躺的姿势喂奶,那肯定是没有办法让奶水顺利进入宝宝的胃肠道的。
55个月宝宝吐奶指什么
5个月宝宝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指胃中食物被强而有力地排空,而且量比较多。
5个月宝宝容易吐奶,这是因为大多数的新生宝宝,身体各方面机能正处于逐渐发育当中,其中宝宝吐奶就是因为宝宝食道与胃之间的贲门还没有发育成熟所导致。这种生理性的宝宝吐奶情况是正常情况。
5个月宝宝吐奶属于正常现象,妈妈不用太担心。新生儿胃的位置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也较松弛,一旦吃奶量稍多,即可发生吐奶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吐奶次数就会逐渐减少,当宝宝长到七八个月时便会停止。
小于6个月的宝宝吐奶是常见情况,一般来说6个月以内的宝宝多多少少都有吐奶现象,但6个月以后吐奶的情况就会开始减少,不过这也有些个别的宝宝及时是6个月后依然有可能会出现吐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