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有痰干咳并不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但是却让人觉得十分的不舒服,尤其是频繁的咳嗽,会产生严重的疲乏感,尤其是干咳以及喉咙中含有痰液的情况,那么喉咙有痰干咳怎么办调节呢?小编认为大家可以采用食疗的方法进行改善调节,不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同时又加强了身体营养。
目录
1祛痰几款食疗偏方
1、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川贝炖
材料:豆腐2块,川贝母15克,冰糖适量(为成人1人的用量)。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做法:川贝母打碎或研粗末,与冰糖一起放豆腐之上,放上炖盅内,炖盅加盖,文火隔开水炖1小时,饮汤吃豆腐及川贝末。
说明:本汤治症多属咳嗽日久不愈,肺阴受伤,或肺有燥热者。治宜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汤中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等的地下鳞茎,含有多种生物碱、甾醇及淀粉等,性味甘苦微寒,清热、润肺、化痰,对多种咳嗽都有良好的效果,是化痰止咳的要药。豆腐性味甘微寒,功能补益脾胃,又能清热润燥,配伍川贝,可增强其清肺润燥之力。冰糖润肺生津以治肺燥咳嗽,并可调和川贝母、豆腐之味道,使汤味甘中微苦,甘苦适中。
2、滋润祛燥止热咳,香蕉冰糖水
材料:香蕉3只,冰糖适量。
功效:气候干燥、暑热等引致支气管炎,中医谓之燥热咳嗽。香蕉有滋润祛燥、止热咳之功。
做法:熟香蕉去皮切块,加冰糖、水2碗煲成糖水作饮。
说明:香蕉还有清理肠胃功能,把痰涎一并自肠脏排出。
2小儿咳嗽有痰吃什么水果好
1、梨:性味甘寒,生食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清心降火作用。凡心中蕴热,或邪热作阴,口渴心烦,或热病后期,宜用以滋养食疗,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可治阴虚肺燥、咳嗽、咽干音哑、喘促气急、便秘等症。
2、苹果:性味甘凉,生食或熬膏(果酱),有补脾气、养胃阴的作用,凡中气不足、神疲纳差者,可和为滋补食品;捣汁服用,有生津开胃、润肺悦心的功效,可治心烦、口渴、咳嗽、盗汗等症。
3、柿子:味甘涩,性寒。生食有润肺祛痰,止咳作用,凡肺痨咳咳嗽日久不愈咳嗽痰多,虚劳略血,均可食用,红软熟柿有清肺胃蕴热、生津止渴作用,可治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等症。
4、柚:味甘酸,性寒。其果汁能生津止渴,和胃化滞,助消化,吃了可开胃,柚果煮烂加蜜成膏,能理气化痰,含食治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
5、芒果:性味甘、酸、凉、无毒,具有益胃、解渴、利尿的功用,芒果色、香、味均佳,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糖分。
3喉咙有痰干咳怎么办调节
杏梨茶
原料:苦杏仁10克,大鸭梨1个,冰糖少许。
做法:将杏仁去皮尖,打碎;鸭梨去核,切块;加适量水同煮,待熟人冰糖令溶。代茶饮用,不拘时。
功效:此茶能润肺止咳。适用于燥热型急性气管炎、咳嗽。
北杏猪肺汤
原料:猪肺250克,北杏10克,姜汁、精盐各适量。
做法:猪肺切块洗干净,与北杏加清水适量煲汤,汤将好时冲入姜汁1—2汤匙,用精盐调味即成。饮汤,食猪肺,可以每日2次。
功效:此汤能止咳化痰,补肺。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肠燥便秘等症。
沙百鸭汤
原料:北沙参50克,百合30克,鸭肉200克,葱、姜、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沙参、百合切片;鸭肉切小块,放人葱、姜等,加精盐,加水适量共煮汤,至鸭肉熟即可。食鸭肉,饮汤。每日1次或隔日1次。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咳嗽,咯痰不爽,痰中带血等症。
4有痰按摩什么穴位好
1、咳嗽痰黄
痰黄说明是肺热之证,选择的穴位当然要有泻肺热的作用,鱼际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少商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两穴都有泻肺热的功效。
鱼际穴位于手掌大鱼际部的中点处,靠近第一掌骨的边缘,点此穴时,拇指要立起用指尖用力点按,更易出现明显的酸胀感。
少商是手太阴肺经的最后一个穴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掐之可泄肺中之热。由于穴区窄小,不好用力,故改用指甲掐按,疼痛感较其它穴位为甚,甚至会出现灼热痛感,均属正常。除掐按外,还可用三棱针刺血,而刺血的方法还可以治疗咽喉肿痛,特别有趣的是在哪一侧少商刺血,几乎同时,同侧的咽喉疼痛就会明显缓解。
注意这两个穴位在刺激时手法一定要重一些,因为轻柔的手法为补,而重刺激的手法则有泻的作用。
2、咳嗽痰白
很典型的风寒咳嗽,一般发生在冬天,特点是咳嗽,咽痒,咳痰清稀,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舌苔白等,要想防止风寒咳嗽,一定要加强抵御寒气的能力。
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这里是人体所有阳经汇聚之处,阳气聚集。用手掌搓热颈后的大椎穴,以皮肤发热发红这度,帮助振奋阳气,抗御外邪。如果能洗上热水澡,那么就用热水多冲冲这个部位吧,哪怕只用热气腾腾的毛巾晤晤大椎,都能抵御寒气的侵袭。
当然,中医的特色还是在于治未病,与其生病后想办法解决,还不如彻底杜绝疾病的发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咳嗽的麻烦,还是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好好爱护你的肺,比任何有效的治疗都要好上千万倍。
5什么方法可帮助排痰
孩子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家长首先应带孩子及时就医,让医生明确诊断后对症使用相关药物,及时应用药物治疗能够去除病因,帮助解除咳嗽、咳痰等不适症状;但家长不要凭经验自行给孩子使用镇咳药物,以免抑制咳嗽中枢而影响正常排痰。除了正确服用药物,以下方法对于排痰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位置法:用枕头或被子等做成一个倾斜度约为20~30度的斜面,让宝宝头低脚高地俯卧在上面,这样利用地心吸力促使肺部的痰液流出。注意时间不要太长,5分钟即可,若孩子有不适情况则应立即停止。
拍痰法:让孩子俯卧于床上或家长腿上,家长拱起手背呈空心状,从下往上,以适当力道拍打孩子的后背,利用振动使痰更容易沿着气管排出来。拍痰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出现脸色发紫或呼吸不畅等不适时应立即停止。在宝宝吃奶或吃饭前后一小时内最好不要拍痰,每次拍10分钟左右,每天拍4~6次即可。
蒸汽法:对于较长的孩子,还可采用蒸汽吸入法,即取杯子盛入半杯热水,让孩子的口鼻接近杯口,吸入蒸汽,以达到稀释痰液、减轻呼吸道黏膜充血和水肿的目的。但要小心烫伤,避免发生意外。
饮水法:咳嗽可使气道相对缺水,这可加重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稠度,使之不易咳出。因此多饮水可对咽喉部起到湿润和物理治疗的作用,稀释痰液,利于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