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症瘕,趺打损伤,肺热咳嗽。
目录
1哪些人不宜食用虎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饮食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虎杖虽然是比较常见的食物,但是有的时候使用起来也会容易导致身体有些不适,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情况也是有区别的,下面一起看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虎杖。
副作用
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常因失水过多产生昏迷、虚脱、休克等, 长期服用有血小板减少及出血假倾向,大剂量可造成肝细胞损伤,引起肝功能异常,导致白细胞减少,偶见血尿。
禁忌人群
孕妇慎用虎杖。
通过对哪些人不适合吃虎杖了解以后,我们就能够在食用虎杖的时候更加的小心,另外我们平时在生活中饮食一定不能过于油腻,也要注意营养的均衡。
2虎杖的相关配伍
1、治月经闭不通,结瘕,腹大如瓮,短气欲死:虎杖根百斤(去头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斗。上三味,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斗,内土瓜、牛膝汁,搅令调匀,煎令如饧。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若病去,止服。(《千金方》)
2、治伤折,血瘀不散:虎杖(锉)二两,赤芍药(锉)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虎杖散)
3、时疫流毒攻手足,肿痛欲断:用虎杖根锉,煮汁渍之。(《肘后方》)
4、月水不利: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一两。为末。热酒每服一钱。又方:治月经不通,腹大如瓮,气短欲死:虎杖一斤(去头曝干,切),土瓜根汁、牛膝汁二斗。水一斛,浸虎杖一宿,煎取二斗,入二汁,同煎如饧。每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圣惠方》)
3虎杖的生理特性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1m以上。根茎横卧地下,木质,黄褐色,节明显。茎直立,圆柱形,丛生,无毛,中空,散生紫红色斑点。叶互生;叶柄短;托叶鞘膜质,褐色,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5-9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成腋生圆锥花序;花梗细长,上部有翅;花被5深裂,裂片2轮,外轮3片,在果时增大,背部生翅;雄花雄蕊8,雌花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褐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
4虎杖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主妇女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跌扑损伤;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
①《别录》: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结。
②陶弘景:主暴瘕,酒渍服之。
③《药性论》: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
④《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
⑤《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
⑥《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
⑦《医林纂要》:坚肾,强阳益精,壮筋骨,增气力。敷跌伤折损处,可续筋接骨。
⑧《岭南采药录》:治蛇伤,脓疱疮,止损伤痛。
⑨《贵州民间方药集》:收敛止血,治痔瘘,去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伤。
⑩《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实火牙痛,湿疮烂腿,脚趾歧湿烂。
5虎杖的附方
①治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虎杖根,锉,煮,适寒温以渍足。(《补缺肘后方》)
②治筋骨痰火,手足麻木,战摇,痿软:斑庄根一两,川牛膝五钱,川茄皮五钱,防风五钱,桂枝五钱,木瓜三钱。烧酒三斤泡服。(《滇南本草》)
③治胆囊结石:虎杖一两,煎服;如兼黄疸可配合连钱草等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五淋:苦杖不计多少,为末.每服二钱,用饭饮下,不拘时候。(《姚僧坦集验方》)
⑤治月经闭不通,结瘕,腹大如瓮,短气欲死:虎杖根百斤(去头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斗。上三味细切,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斗,内土瓜、牛膝汁,搅令调匀,煎令如饧。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若病去,止服。(《千金方》)
⑥治妇人月水不利,腹胁妨闷,背膊烦疼:虎杖三两,凌霄花一两,没药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⑦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虎杖根,研末,酒服。(《纲目》)
⑧治腹内积聚,虚胀雷鸣,四肢沉重,月经不通,亦治丈夫病:高地虎杖根细切二斛,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大斗半,去滓,澄滤令净,取好淳酒五升和煎,令如饧。每服一合,消息为度,不知,则加之。(《千金方》虎杖煎)
⑨治肠痔下血:虎杖根,洗去皴皮,锉焙,捣筛,蜜丸如赤豆,陈米饮下。(《本草图经》)
⑩治红白痢:酸汤秆三钱,何首乌三钱,红茶花三钱,天青地白二钱。煎水兑红糖吃。(《贵阳民间药草》)
⑾治诸恶疮:虎杖根,烧灰贴。(《本草图经》)
⑿治痈肿疼痛:酸汤秆、土大黄为末。调浓茶外敷。(《贵阳民间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