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婴儿特殊的胃肠道特点,宝宝往往会出现便秘的情况,不仅让孩子感觉很难受,也会让家长们心生担忧,因此必须要予以积极的解决。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目录
1儿童便秘吃什么好
1.牛奶红薯泥
材料:奶粉适量,红薯100克
做法:将红薯(马铃薯)洗净去皮蒸熟,用筛碗或勺子碾成泥。奶粉冲调好后倒入红薯(马铃薯)泥中,调匀即可。
营养:红薯含有的大量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防治儿童便秘。添加适量的奶粉刚好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而且有牛奶的浓香,能刺激宝宝食欲,让儿童更容易接受辅食。
2.蔗汁蜂蜜粥
材料:甘蔗汁100毫升,蜂蜜50毫升,大米50克。
做法:将大米煮粥,待熟调入蜂蜜、甘蔗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营养:可清热生津,润肠通便。适用于热病后津液不足、肺燥咳嗽、大便干结等。
3.酥蜜粥
材料:酥油、蜂蜜各3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大米淘净,煮粥,待熟时调入蜂蜜、酥油,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营养:可补益气血,润肠通便。适用于气血亏虚、肠燥便秘、大便干结难解。
4.黄芪芝麻糊
材料:黄芪5克,黑芝麻、蜂蜜各60克。
做法:黑芝麻炒香研末备用。黄芪水煎取汁,调芝麻、蜂蜜饮服,每日1剂,连续3-5天。
营养:可益气养血,润肠通便。适用于气虚便秘、排便无力、便后疲乏、汗出气短等。
5.银菊粥
材料:金银花、杭菊花各10克,大米50克,白沙糖适量。
做法:将金银花、杭菊花择净,水煎取汁,纳入淘净的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沙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5天。
营养:可养血润燥。适用于热结便秘。
2小孩常年便秘怎么办才好呢
母乳喂养的孩子,妈妈们应当在原先的喂养量上再给予宝宝更多的奶水,保证他们能够有充足的摄入量,同时妈妈自身要多补充水分,让母乳中的水比重适当提高。
使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孩子,妈妈们可以更换一下奶粉的品牌或种类,看看宝宝便秘的情况是否能够得到缓解。
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来说,妈妈们应当增加一些新鲜水果或蔬菜所制成的果汁或糊糊,补充维生素的同时也能保证宝宝多多摄取蔬果中的水分,缓解便秘的症状。
家长们要帮助宝宝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因为婴儿的思维意识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只能锻炼他们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比如每天早起后就让宝宝坐在便盆上排便,同时嘴里发出“嗯嗯”的声音,刺激宝宝排便。
家长们可以将双手对着搓热后,放在宝宝的小肚子上,沿着顺时针的方向进行按摩,注意动作要轻缓柔软,不要太用力了,人为地促进肠胃蠕动。
有一些疾病的症状就是引起便秘,如先天性巨结肠,因此对于长期不愈的宝宝来说,最好能带他们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是由于这些疾病造成的。
3小儿推拿治便秘
便秘是婴幼儿一种常见的病症,饮食不当、消化不良、缺乏良好的排便习惯等等,都可能引起宝宝便秘。治疗宝宝便秘,最根本的方法是合理调理饮食,多喝开水,让宝宝的消化系统得以调理正常。此外,还可以用一种无毒无害又简单的方法,只需每天12分钟,就可改善宝宝胃肠道功能,缓解便秘——那就是小儿推拿。
1、揉天枢3分钟——疏调大肠
位置:天枢穴,即与肚脐平行,往外(腰间)2寸的两个点。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天枢穴,1秒揉1-2次,共揉3分钟,约100-150次。
原理:中医认为,天枢穴是“大肠之募穴”,也是腹部的要穴,主要用于疏调大肠,理气行滞、消食等,可以治疗宝宝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2、揉摸腹部5分钟——消食导滞、泄热通便
位置:以肚脐为圆心,以约2指宽为半径画圆。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手掌或中间三指,顺时针在宝宝肚子上缓慢画圆揉摸。共揉5分钟左右。
原理:这样揉摸宝宝的腹部,不仅能够揉到宝宝肚脐两侧的天枢穴,同时还能够揉到位于肚脐正中的神厥穴。神厥穴具有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与天枢穴相配按摩,能够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宝宝便秘,要依顺时针方向揉,若逆时针按揉,则起到温补止泻的作用。
3、下推七节骨2分钟——升降脾胃,调理二便
位置:位于宝宝背部正中线,由腰部的最低点的凹陷处,到尾脊骨。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拇指或中间三指,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推至尾脊骨,约一秒钟推一下,共推2分钟,100-300次。
原理:推七节骨是小儿推拿中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见手法之一。下推七节骨具有升降脾胃,调理二便的功效,适用于一切热证、实证如烦躁不眠、便秘等症状。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务必“下推”,若小儿腹泻,则用“上推”的手法,千万别弄反了。
4、揉鱼尾2分钟——通气理大肠
位置:尾椎骨最末端,宝宝小屁股的凹槽内。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手顶住宝宝尾骨最下端,往上方向按揉,力度适中,一次约按揉1秒,共揉2分钟,100-300次。
原理:中医认为,按揉鱼尾穴能够“通调督脉之气”,调整大肠功能,有助于消滞通便。
4便秘对孩子的健康有哪些影
1、影响食欲
如果无法保证按时排便,食物残渣就会存留在体内,胃肠蠕动减慢,宝宝觉得腹内胀气,这样一来自然就什么东西也吃不下了。倘若此时妈妈因为心疼宝宝而一味地给他吃没有营养却含糖量较高的零食,就会造成体内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进一步加重宝宝食欲减退的现象。
2、毒素吸收
食物通过牙齿研磨,与口腔内的消化酶充分混匀,到胃内进行深度细加工,再在小肠内被充分吸收,最后到达结肠时已经变得没有什么营养了,而且经过消化吸收的蛋白质会产生一定量的废物、毒素,因此食物残渣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越长,被结肠吸收的毒素也就会越多。
3、造成肛裂
结肠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将食物残渣内的水分回收,所以食物一旦在此处长时间停留,就会因为失去水分而逐渐变硬,当变硬的粪块强行被排出时会将肛门撑破,形成肛裂,而疼痛感会让宝宝对排便充满恐惧,下意识地拒绝排便,反过来加重便秘,很多成人就是这样久而久之造成痔疮的。
4、口内异味
中医认为便秘的原因分为胃肠燥热、气机郁滞、气血两亏、阴寒凝滞等四种情况,其中有一种情况的便秘除了表现为大便干燥硬结之外,常伴有身热面红、小便短赤、舌苔黄燥、口臭唇疮,这就是热结之症,系由于胃肠积热、耗伤津液,内热熏蒸、上攻导致口内异味。
5、营养不良
便秘因为会影响到宝宝的食欲,同时还会妨碍营养物质被消化道吸收,以致造成营养不良的状态;而且大肠本身拥有的正常菌群是人体内生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的保障,如果长期便秘,肠道内的益生菌过少,则可能会出现缺乏维生素A和B的一系列不适。
6、罹患贫血
当宝宝因为便秘而造成肛裂,每次排便都会出现少量出血的情况,时间长了会影响到宝宝的血色素,加上因便秘导致的食欲减退,更加重了贫血的现象,如果宝宝面色苍白,生长缓慢,或容易反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一定别忘记观察宝宝的排便情况,最好化验一下血常规。
7、反复生病
中医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大便秘结的宝宝“肺火”也比较大,“肺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因此便秘宝宝的呼吸道很容易反复感染,造成上感、气管炎乃至肺炎;另一方面便秘还会影响到人体的免疫力,这样就更增加了宝宝呼吸道感染病毒和细菌的几率。
5小孩便秘了不可以用开塞露
有些家长在宝宝便秘后,首先想到的是用开塞露。开塞露的作用机理是利用甘油和山梨醇的高浓度和高渗性的作用,让更多的水分渗入肠腔,从而软化大便,刺激肠壁黏膜,反射性地刺激肠蠕动,引起排便反应,再加上具有润滑作用,使大便容易排出体外。
宝宝严重便秘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从宝宝的肛门塞入开塞露,刺激直肠引起排便,但开塞露只能在应急或偶尔用用。
如果长期使用开塞露,即使加大剂量也会毫无效果,反而会加重便秘,这是由于直肠受刺激次数越多,其敏感性就越差,一旦适应了该药物,肠道将不再有反应,此外,也不能随意给宝宝服泻药,因为宝宝年龄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反复刺激或服用泻药很容易导致腹泻,使便秘交替,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