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青年男女的脸上都会长一些粉刺痤疮,很多朋友由于对于粉刺和痤疮缺少认识很容易会掉进一些误区中,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刚洗完脸不久,脸上又会出现油光,十分的难看,其实这是属于油性皮肤,这类皮肤是比较容易长粉刺痤疮的,那么油性粉刺痤疮皮肤的误区有哪些呢?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痤疮日常预防
1.多吃水果和蔬菜
尤其是有利于减少皮脂分泌和促进痤疮愈合的水果和蔬菜更要吃,如:苹果,梨,西红柿,西瓜,黄瓜,丝瓜,冬瓜,苦瓜等,但注意象荔枝,橘子,榴莲等高糖的水果应该少吃。
2.经常洗脸
油性皮肤面部皮肤的油脂清理很重要,应该每天多用热水洗几次脸,可以选用硫磺香皂,硼酸香皂等抑制皮脂分泌的香皂,在鼻翼部位的皮肤应该重点清洗。
3..避免机械挤压痤疮
尽管痤疮的脂栓的排除有利于痤疮的愈合,但还是不提倡用手和器械机械挤压,因为挤压后很容易造成脂栓挤入真皮层内造成进一步的深层炎症,同时容易留下色素沉着和斑痕,尤其对斑痕体质的朋友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如果实在要排除脂栓的话,建议对黑头较为明显的痤疮用专门的痤疮挤压器进行挤压,同时注意消毒避免感染,也可以去医院进行护理。
4.注意面部清洁:常用温水洗脸,因为冷水不易去除油脂,热水促进皮脂分泌,不用刺激性肥皂,硫磺香皂对痤疮有一定好处,不要用雪花膏和其它油脂类的化妆品。
5.合理的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糖类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6.不要用手去挤压粉刺,以免引起化脓发炎,脓疮破溃吸收后形成疤痕和色素沉着,影响美观。抗菌素对感染重的有疗效。
7.吃海带防痤疮。据医学科研人员发现,吃海带较多的青少年人群中,患有痤疮的人很少,究其原因,乃与海带中含有较高的的锌元素有关。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它不仅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还可参与皮肤的正常代谢,使上皮细胞正常分化,减轻毛囊皮脂腺导管口的角化,有利于皮脂腺分泌物排出。
2?油性粉刺痤疮皮肤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1:粉刺痤疮不是青春痘
正确观点:粉刺当然是青春痘的一部分,而且有研究证明,粉刺同痘痘本是同源,而且粉刺极易引发痘痘的发生,如果只是想治好痘痘却不根除粉刺,简直是缘木求鱼。
误区2:粉刺痤疮是正常现象
正确观点:粉刺具有极高的发生率,但绝不是正常现象。虽然有88%的人都曾经受到过粉刺的困扰,但是,不重视粉刺的发生,就有可能出现青春痘在一夜之间全冒出来毁了你那完美约会的事情。
误区3:粉刺痤疮是因为油脂造成的,出来就好了
正确观点:粉刺型痤疮不是单纯的由油脂造成的,而是由“油脂和角质”组成的。
误区4:粉刺痤疮是脸没洗干净造成的,黑头粉刺的黑就是明证
正确观点:粉刺型痤疮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最常见的原因是因为体质,和脸没洗干净并无关系。黑头粉刺是毛囊开口的粉刺,氧化后变黑色。
误区5:卸妆油可以去粉刺,勤洗脸就能解决
正确观点:刚才说到了粉刺的形成有许多因素,除了皮肤的表层问题,还有一些是内分泌形成的,单纯使用卸妆油或是洗面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痤疮诊断鉴别
根据患者多为青年,好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有黑头粉刺可以诊断,但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1.溴,碘所引起的痤疮样药疹 有服药史,没有典型的黑头粉刺,皮疹为全身性,发病无年龄的限制。
2.职业性痤疮 与焦馏油,机器油,石油,石蜡,氯萘等化合物接触的工作人员可引起痤疮样皮疹,通常与职业有关,同时工作的人员往往都发生相同的损害,损害往往很密,常发生在接触部位,如手背,前臂,肘部等处。
3.酒渣鼻 多见于中年人,皮疹只发生在面部,以中央部多见,常伴有毛细胞血管扩张。
4.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 损害多为暗红色或带棕黄色的丘疹及小结节,在眼睑下缘皮损呈堤状排列,玻片压诊可见苹果酱色改变,损害与毛囊并不一致。
4痤疮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
根据病患的皮疹表现,舌苔及脉象各家分型多不相同,大致可分为:
1.肺热血热
颜面部散在与毛囊一致的丘疹,色淡红或呈肤色,称白粉刺,有的其顶端呈黑色,称黑头粉刺,舌苔薄黄,脉数。
2.脾胃积热
风疹呈红色,宿食不消,脘腹胀痛,可伴有腹痛,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濡或滑数。
3.热毒
皮损以丘疹、脓疱为主,周围潮红,自觉局部痛疼,脓疱破溃或吸收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陷性小瘢痕,舌苔黄燥,脉数。
4.血瘀痰凝
皮损以结节、囊肿为主,结节呈坚硬暗红色,自觉疼痛,也可在深部聚集融合,呈青紫色,也可形成囊状内含粘稠分泌物,压之有波动感,愈后常形成瘢痕疙瘩,舌质紫暗,脉弦滑。
西医诊断标准:
寻常痤疮诊断标准:
(一)本病常见于青年男女,多在青春期开始发生。
(二)痤疮以面、上胸、背部等处的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为主要症状。
1.粉刺:初起为粟粒或针孔大小丘疹,呈与毛囊口一致的圆锥状,毛囊口有栓塞,头黑体白的半透明状,挤压时可出。
2.丘疹:皮脂腺口完全闭塞,形成丘疹,中央有黑头粉刺,可形成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的丘疹。
3.脓疱:在丘疹的基础上感染,发生在丘疹顶部有脓疱,破溃后流出粘稠黄脓。
4.囊肿:皮损周围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正常皮色或暗红色,按压时有波动感,顶端可有黑头,挤压时可有血性或胶状分泌物排出。
5.结节:炎症较深时,脓疱之壁加厚,形成淡红或紫红的结节,或隆起呈半球或圆锥形,可长久存在,亦能逐渐吸收,亦有溃脓结疤或成窦道者。
以上诸种皮损,可数种同时存在,亦能互相转化,多数病者伴有皮脂溢出。多数病者无自觉症状,若炎症明显时可引起疼痛及触痛。
西医诊断依据:
1.多发生于青年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
2.好发于颜面、胸背及肩部,分布对称。
3.皮肤有黑头粉刺、白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及疤痕等。
西医鉴别诊断:
1.溴、碘引起的药物疹:有用药史,皮损为全身性,没有典型的黑头粉刺,发病年龄不限。
2.酒渣鼻:多于中年时期发病,尤以中年女性多见。皮损只发生于面部,且以中央部为主。损害较单纯,常为弥漫性红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
3.职业性痤疱:常见于与焦油、机油、石油、石腊等经常接触的工作人员,可引起痤疮样皮炎,损害较密集,可伴毛囊角化,除局部外,尚可见于手背、前臂、肘部等接触矿油部位。
4.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多见于成人,损害为棕黄色或暗红色半球状或略平的丘疹,对称分布于颊部、眼睑及鼻唇沟,在下眼睑往往融合成堤状,病程缓慢。用玻片按压丘疹时可显示出黄色或褐色小点。
查看详情>>5痤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西医治疗:
应改变饮食习惯,少食脂肪及糖类,避免饮酒及其他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及水果。常用温水肥皂洗涤患处,不用手挤压损害,可用器械压出黑头粉刺。避免使用含油脂较多的化妆品和长期使用碘化物、溴化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
一、内用药
(一)抗生素类
1.四环素,0.25g每日4次,连服10天,以后改为0.25己每日2次,维持2个月。
2.红霉素,用法同四环素。0.25g,每日3次,连用1个月。
3.甲硝唑,0.2g每日3次,连用1个月。
(二)维生素类
1.维生素B族,常用约有维生素B220mg,每日3次,连服2个月。复合维生素B,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
2.维生素A,莓天15万μ,连用4~8周;或维生素A每天15万μ和维生素E每天0.3~0.6g,连用4~8周。
(三)维甲酸类
13-顺维甲酸0.5~1mg/kg/日连服4~8周;维胺脂25mg,每日3次,连服30天。
(四)内分泌制剂
1.性激素:①乙烯雌酚1mg,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若为女性病人,要在月经后第5天开始使用。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U,每周2次肌肉注射或每周1次肺俞穴封闭。③黄体酮10mg和5mg,分别在月经来潮前10天和前5天肌肉注射,对某些月经前痤疮症状加重的女病人常有效。④口服避孕药物。性激素制剂不宜长期使用,有引起月经紊乱和男性乳房发育等副作用。
2.抗雄性激素:①安体舒通片,每次20mg,每日3次,连服1个月。②甲氰咪胍片,每次0.2g,每日3次,连服1个月。
3.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片,每日30mg逐斩减量,或强的松与女性激素或强的松与抗雄性激素联合使用,治疗囊肿性及聚合性痤疮。
(五)锌制剂
目前有甘草锌胶囊每次0.5g,每日3次饭后服,连服1个月。硫酸锌片2片/次,日3次,口服。葡萄糖酸锌片每次35mg,日3次,饭后服,连用1个月等。
二、外用药
1.硫黄和雷琐辛制剂:常用的有复方硫黄洗剂,5%硫黄霜、硫新霜和2%雷琐辛酊剂。
2.抗生素类:1%红霉素酒精,肤炎宁搽剂,1.5%红霉素洗剂或溶液,1%氯霉素雷琐辛酒精,2%氯霉素水杨酸酒精等,连用1~2月。
3.过氧化苯甲酰:5%~10%过氧化苯甲酰乳剂,连用1~2月。亦可与维甲酸或抗生素类联合外用,既可增强疗效,又可减少副作用。
4.维甲酸类:0.05%维甲酸霜或酒精,每天外搽1~2次,若局部有明显刺激现象可暂停外用1~2天,然后继续使用,可连用1~2个月。
三、其它疗法
1.皮损内注射疗法:去炎松混悬液0.05~O.1ml(10mg/ml),加普鲁卡因少量,作结节、囊肿损害内注射,每次间隔1~2周,注射数次。
2.紫外线(红斑)照射,或液氮冷冻(喷雾法或点涂)适应于结节性或囊肿性痤疮。
3.激光照射:氦氖激光机25mw扩束照射,每区5~10分钟,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4.面膜和倒模:面膜是由药物与聚乙烯醇等有机物结合而成,方法为涂少许成膜剂涂于面部,约1小时左右将膜揭去,根据病情可2~3天用1次。倒模则是将按摩、药物及石膏倒膜塑形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治疗方法。目前较多地使用具有美容护肤作用的中药或某些天然植物。
5.自血疗法:抽自身肘静脉血5ml,立即臀部肌注,每周1次,4~7次为1疗程。
6.冷冻疗法:以喷射法为主,喷口距皮损0.5~1cm,非炎性丘疹1~2秒,炎性丘疹2~3秒,结节囊肿3~5秒,均以治疗后不起疱为度,每周1次。
7.磨削术:主要用于治疗痤疮遗留的凹陷性疤痕。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肺热血热
治法:宣肺清热。
方药:枇杷清肺饮,黄芩清肺饮加减。枇杷叶9g,黄芩9g,桑白皮9g,栀子9g,黄柏9g,知母9g,甘草3g,生地15g,连翘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脾胃积热
治法:清热化湿通腑。
方药:三黄丸合茵陈蒿汤加减。黄连3g,黄芩9g,茵陈15g,生山栀9g,生苡仁15g,生山楂15g,白花蛇舌草30g,生甘草3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热毒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三花汤加减。银花30g,紫花地丁30g,野菊花15g,黄芩9g,知母9g,白芷9g,赤芍9g,大力子9g,连翘9g,生甘草9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血瘀痰凝
治法:和营化痰散结。
方药:桃仁二陈汤加减。桃仁、制半夏、丹参、象贝母各9g,红花6g,川芎6g,牡蛎30以先煎),吴茱萸15g,银花12g,甘草3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外治疗法
1.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明矾各60g。加水浓煎,趁热擦洗患处,每次擦洗30分钟,每日1~3次,连用10天,1剂药可用6天。
2.鲜马齿苋30g(干品减半),苍术、蜂房、白芷各9g,细辛6g,蛇床子10g,苦参、陈皮各15g,加水煎沸取汁,趁热洗患处,每日3~5次,连洗数日可愈。
3.丹参、地丁、当归、白芷、半夏各30g。加水煎开15~20分钟取汁备用。脸部先用温盐水(1%)洗净,黑白粉刺,脓疱用针挑破挤净,用手搓脸部有热感,再用药汁热气熏脸,后将2条新毛巾浸人药液待温度降到皮肤可适应时,捞出毛巾拧半干敷脸,每次30分钟,每日2次。1剂药夏天用2~3天,冬天用4~5天。
4.蝮蛇胆汁0.5ml加冷霜普通雪花膏500g混合均匀即成蛇胆霜。每日早晚用温热水洗脸后,均匀涂搽皮损处。
中药治疗:
大黄zhe虫丸,每服1丸,日服2次。散结灵,每服6g,日服2次。栀子金花丸,每服6g,日服2次。连翘败毒丸,每服6g,日服2次。
1.针刺疗法:局部取穴下关、颊车、攒竹,全身取足三里,合谷、丰隆、下关、三阴交。留针半小时。
2.耳针:方法是三棱针消毒后对准耳前、耳后、内分泌、皮质下穴速刺出血,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3.耳穴埋针:主穴膈穴,配穴肺穴,用皮内针埋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