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经常性的胃痛的症状,去医院通过检查会发现有十二指肠溃疡,在青壮年男性中常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需注意日常饮食,宜清淡规律饮食,同时中医治疗效果会更好。十二指肠霜斑溃疡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十二指肠霜斑溃疡的治疗方法
1.肝气犯胃型:患者胃脘痛,牵及二胁,嗳气吐酸,急躁易怒,纳少,舌苔薄,脉细弦。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
处方:柴胡、枳壳、香附各12克,半夏10克,白芍15克,陈皮4克』I黄连、吴茱萸各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脾胃虚寒型:临床症见患者脘腹隐隐作痛,痛时喜温喜按,遇寒痛剧,乏力肢软,面色萎黄,大便溏,舌质淡,脉细弦。
治法:健脾和胃,温中散寒。
处方:黄芪12克,桂枝、桃仁、红花、炙甘草各6克,白芍、半夏各10克,陈皮 5克,红枣5枚,茯苓15克,干姜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胃阴不足型:患者胃痛隐隐,伴灼热感,口干舌糜,手足心热,不思食,舌红苔少,脉弦细。
治法:养阴清热。
处方:生地、石斛各15克,黄芩、泽泻、麦冬、太子参、川楝子、泽兰叶各10 克,五味子、川黄连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4.湿热中阻型:症见患者胃脘疼痛,有灼热感,食则加剧,口子口苦,喜冷饮,嘈杂吞酸,大便多溏,小便黄,舌苔腻,脉细弦。
治法:清利湿热,和胃宽中。
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半夏、海金砂、元胡、川楝子、九香虫各10克,陈皮、川黄连各3克,茯苓12克,川厚朴9 克,滑石20克,甘草6克。
2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
遗传基因(25%):
遗传因素对本病的易感性起到较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依据是:①患者家族的高发病率;②遗传基因标志(血型及血型分泌物质,HLA抗原,高胃蛋白酶原)的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同胞中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2.6倍;更值得注意的是十二指肠溃疡在单合子双胎同胞发病的一致性为50%,在双合子双胎同胞发病的一致性也增高。
十二指肠黏膜防御机制减弱(20%):
十二指肠通过特异性pH敏感的受体,酸化反应,反馈性延缓胃的排空,保持十二指肠内pH接近中性,且十二指肠黏膜能吸收腔内氢离子和不受胆盐的损伤,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这种反馈延缓胃排空和抑制胃酸的作用减弱,而胃排空加速,使十二指肠球部腔内酸负荷量加大,造成黏膜损害可形成溃疡。
胃酸分泌过多(25%):
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并不是单一明确的过程,而是复合,相互作用的因素形成;由于损害因素和防御间的平衡失常造成的。
幽门螺杆菌感染(15%):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密切相关,根除Hp治疗能显著降低溃疡的复发率,Hp感染是胃窦炎的主要病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
其他因素(15%):
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与发展尚与许多生活习惯和环境密切相关。如使用止痛剂,吸烟,应激反应,饮食纤维及饮食亚油酸。
发病机制
1.发生部位
典型的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第一部(95%),最常见在距幽门3cm以内(90%),溃疡发生在前壁最多,占50%;其次为后壁,占23%;下壁占22%;上壁最少,占5%,偶可前后壁均有,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发生恶变,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第一部远侧是很少见的,必需考虑是非典型的十二指肠溃疡,包括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药物性溃疡,恶性肿瘤或Crohn病。
2.病理过程
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经历了糜烂,急性溃疡,慢性溃疡的发展过程。
(1)糜烂:糜烂是黏膜层的浅凹陷,其深度未穿过黏膜肌层,肉眼呈红色点状浅凹陷,直径一般小于0.5cm,糜烂可发生于十二指肠各部,可分为急性糜烂和慢性糜烂,合并出血则为出血性糜烂,镜下观察,糜烂深浅不同,浅者仅及腺颈部,深者达黏膜肌层,但未穿过该层,糜烂底部有少量坏死组织,糜烂底部和边缘有多数中性粒细胞浸润,一般糜烂愈合后不留瘢痕。
(2)急性溃疡:急性溃疡是指穿过黏膜肌层,深至黏膜下层的溃疡,可由糜烂发展而来,直径一般小于1cm,边界清楚,镜下见黏膜及黏膜肌层已全部破坏消失,溃疡底部附着少量坏死组织,表面有少量纤维素及多数中性粒细胞渗出,可伴有出血,溃疡边缘黏膜充血,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3)慢性溃疡:15%的十二指肠溃疡为多发性,可伴发胃溃疡,肉眼观察溃疡底部,较清洁,有少量渗出物及坏死组织附着,溃疡出血时在溃疡底部可见凝血块,镜下观察:溃疡底由4层组织构成,炎性渗出物层,有中性粒细胞及纤维素细胞;其下为一层无结构的凝固性坏死组织,坏死组织层下为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
3背疼或是十二指肠溃疡征兆
出现背部疼痛,不要急于“背疼医背”。按摩、拔火罐、刮痧虽然能缓解疼痛,但无法解决引起背痛的根本病灶。
背部受了外伤或剧烈运动造成的肌肉拉伤导致的疼痛,用手压在受伤部位,压痛明显,疼痛点明确,并且患者多能明确自己受了外伤。而在没有外伤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到可能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引起。
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于永征介绍,消化系统疾病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炎和胰腺炎经常引起患者背部不适,这是由于真正的病灶促使神经反射,引起背部放射疼痛。疼痛的具体位置因人而异,但对于个人来说,疼痛部位是固定的,这个固定的疼痛部位就是疼痛点。
虽然消化系统疾病能够引起背部疼痛,但背部疼痛并不代表着患有消化系统的疾病。于永征解释说,一般情况下,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背部疼痛,是以消化道疾病的症状为第一表现的,背痛这样的反射性疼痛基本不会成为第一表现。也就是说,背部没有受伤,又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炎和胰腺炎这样的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出现背部固定部位疼痛,可以先到消化科就诊。
如果并不明确自己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常常背痛,那么可以先观察一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背痛的,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背痛常常由患者的饮食引起。比如吃了特别油腻的东西后出现背痛,或者在饮酒后出现明显背部不适,应该选择到消化科就诊。
4十二指肠溃疡会癌变吗
一般认为十二指肠溃疡不会发生癌变。其罕见的原因是由于十二指肠溃疡多伴有高酸分泌,可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盐的生成,而不至于发生癌变。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慢性病,倾向于反复发作,不少病人的病程可长达数十年,但多次发作之后,以后不再复发的为数也不少。许多病人尽管一发再发,然而始终无并发症发生。
事实上,不少病人由于症状较轻,从不到医院就诊。由此可见,对于十二指肠溃疡的大多数病人而言,本病是一种良性的病理过程,预后良好。但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多并发出血或穿孔,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球后溃疡较多发生出血和穿孔,且在外科治疗上也比球部溃疡为困难。过去有过胃潴留者,以后再发生潴留的机会增加。先前有过大出血者比从无出血者,不仅以后再出血的频率较高,且其它并发症(如穿孔等)的频率也较高。目前经临床初步试用,新的h2受体拮抗剂具有加速溃疡愈合和预防溃疡复发的作用,如能进一步得到证实,且长期用药并无重要的副反应,则可用于长期反复发作而需手术治疗的部分病人的治疗,对于减少溃疡的复发,降低病死率,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5十二指肠溃疡诊断鉴别
诊断
无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体征贫乏,即使在活动期,体格检查亦可无阳性发现,常见的阳性体征是上腹部,特别是中线右侧有限局性轻压痛,在穿透性溃疡周围有较多的炎性反应时,压痛范围可能较大,甚至出现腹肌紧张,并且可以在上腹部触到具有压痛的包块,活动性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特别是伴有后壁封闭性穿孔(confinedperforation)病例,分别在胸椎 10,11或12棘突的左侧和右侧出现压痛点(Boas压痛点),然而Bockus发现背部压痛点的位置往往较高,常在胸椎6~10之间,活动性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还可分别在左侧和右侧臀部出现压痛点(小野寺臀部压痛点),相似部位的压痛点也可出现于上腹部的其他疾病,如胆囊疾病的急性发作,因此诊断意义较小。
典型的节律性,周期性上腹部疼痛是诊断溃疡病的重要依据,但要注意有10%以上的溃疡病人可无症状,此外,慢性胃炎病人虽有类似溃疡病的上腹疼痛症状但无溃疡,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至几周或几个月,症状易于复发的,十二指肠溃疡常无痛复发或发生合并症,缓解周期通常是几个月或几年,几乎经常长于发作痛的时间,然而在一些患者疼痛是更为侵袭性的,症状频繁和持续发作或发生并发症,溃疡疼痛性质的改变可能是产生合并症的信号,例如溃疡疼痛变成持续性,不再为食物或抗酸药物所缓解,或放射至背部,可显示穿透(常向后穿透至胰腺)。
许多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没有溃疡症状,用内镜上消化道检查显示近半数的十二指肠复发溃疡是没有症状的,内镜检查亦显示在溃疡活动,症状缓解和溃疡愈合间缺乏良好的相互关系,没有溃疡疼痛并不能排除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急性或慢性胃肠出血,胃出口梗阻或溃疡穿孔的潜在原因。
X线钡餐检查见十二指肠龛影可作为十二指肠溃疡诊断依据,内镜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活检胃窦黏膜组织可作HP检查,胃酸测定在诊断胃素瘤有意义,但对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作用不大。
鉴别诊断
1.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特点是上腹部疼痛或饱胀不适,也可有反酸,嗳气等表现,体检可完全正常或仅有上腹部轻度压痛,胃镜和X线检查可以鉴别。
2.胃癌临床上难以区分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癌性溃疡有时经治疗也可暂时愈合,故极易误诊为良性溃疡,两者鉴别主要依靠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一般而言,钡餐检查时,如发现龛影位于胃腔轮廓内,龛影周围黏膜强直,僵硬,向溃疡聚集的黏膜皱襞有中断现象是恶性溃疡的特点,胃镜下如溃疡直径大于2.5cm,形态不规则,底部附以污秽苔,周边呈围堤状,僵硬,触之易出血,以及局部蠕动减弱或消失是恶性溃疡的特点,结合溃疡边缘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即可确诊。
3.胃泌素瘤亦称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是胰腺非β细胞瘤分泌大量胃泌素所致,其特征是血清胃泌素异常增高,胃酸分泌增高,上消化道多发,难治性溃疡伴腹泻,与普通消化性溃疡相比,胃泌素瘤所致的溃疡呈多发性,位置不典型(如球后,空肠),且难以治愈,并发症多见,胃酸分泌量和血清胃泌素检测有助于两者的鉴别,B超,CT,MRI检查如能发现胰腺或其他组织内有小的肿瘤瘤体时则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4.钩虫病十二指肠钩虫病者症状可类似于十二指肠溃疡,但胃镜检查如在十二指肠降部见到钩虫虫体或出血点,或粪检发现钩虫卵则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