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上长息肉的问题,不知道我们大家有没有接触过现如今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很多医院都出现了大量的大肠上长息肉的患者,这种疾病可能是由于我们长期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如街摊边的麻辣烫导致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减少使用一些不健康的食物,大肠上长息肉该怎么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大肠上长息肉的治疗方法吧。
目录
1大肠息肉的检查
1、粪便潜血实验阳性可提示进一步明确潜血原因。
2、X线钡餐灌肠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可发现大肠息肉,也可作为不适合内镜人群的检查方法。
3、内镜检查可了解大肠息肉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等重要信息,是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手段,也是大肠息肉治疗的重要手段。肠镜发现的息肉可作活组织检查,以确定息肉的性质及有无癌变。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行钳取活检。
4、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
2大肠上长息肉该怎么办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
①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②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③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
④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⑤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
⑥粘膜剥离嵌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⑦“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南方医院创此法为142例患者切除大息肉157颗,仅发生2例轻度粘膜灼伤,未发生穿孔并发症。
⑧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
⑨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由于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已被学者公认为癌前期病变,所以,大肠息肉患者的定期随访已被提到防治早期大肠癌的高度来认识。南方医院10年内随访252例患者,其中腺瘤性息肉184例,炎症性息肉68例,二者首次随访阳性率分别为51.0%和34.2%。二者的阴性患者再随访,腺瘤者的阳性率为9.8%,炎症者为8.2%;而二者的阳性患者再随访,阳性率比阴性者明显增高,分别为47.3%35.6%。值得注意的是腺瘤性者10年内随访4~7次,仍为阳性者15例(8.2%),但无1例恶变。追其原因,与定期随访中及时发现息肉及时摘除有密切关系。同期曾有1例女患者为腺瘤性息肉,由于患者不同意摘除,而两年后症状明显。再次检查肠镜,结果发现原腺瘤已演变为进展癌终被迫手术治疗。因此,大肠息肉,尤其腺瘤息肉、定期随访是防止息肉恶变的重要一环。
3大肠息肉如何护理
1、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如果粪便停留在大肠内的时间太长,即会刺激肠黏膜增生,引发息肉。
2、极治疗慢性腹泻。结肠的慢性炎症如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刺激大肠黏膜而引起增生,若根据不同的病因治疗慢性炎症,可降低大肠息肉的复发。
3、平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绿叶蔬菜,减少脂肪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4、坚持定期复查肠镜。对单发性息肉每2年复查一次,多发性息肉每年复查一次,怀疑有息肉癌变者应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
5、大肠息肉的护理方法还包括适当补充抗氧化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能有效地预防大肠息肉复发。
4大肠息肉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大便习惯改变、排便频率异常、大便粘腻、便血、腹痛、贫血
大肠息肉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因较轻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视。
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黏液血便来就诊,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
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确诊。
查看详情>>5大肠息肉会引发什么疾病
1、大量便血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便血是大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长期便血可导致贫血。
2、肠狭窄或肠梗阻:多发生在病变广泛、息肉较大的肠息肉患者,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恶性。
3、癌变:炎症性息肉以及家族性息肉病等均与肠癌变有关。
4、其他:可出现肠套叠、肠穿孔、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