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切疾病,及时就医,选取合适的药物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病中的护理阶段,只有了解专业的护理方法,专业的护理步骤,才能有助于药物的快速吸收。这样双管齐下才可能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上呼吸道感染了怎样护理?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理变化
有的人因身体防御能力低,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在消化不良、佝偻病以及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并发这类感染时,往往出现严重的症状。
此外,人鼻病毒(HRV)感染也是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HRV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道上皮,但并不像流感病毒感染那样对上皮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有假说认为,病毒改变了上皮细胞的生物学属性,从而诱导上呼吸道炎症,使得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生或加重。
有研究证明,感染HRV后,上皮细胞会产生一系列促炎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这似乎印证了上述假说。但感染HRV后,上皮细胞还能诱导一些分子产生,包括人 β防御素2(β-defensin 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有助于宿主的防御反应和抗病毒反应。但是HRV引起免疫反应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2上呼吸道感染了怎样护理
1、降低体温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腋下及腹股沟处置冰袋、温水或乙醇擦浴、冷盐水灌肠等。 (2)遵医嘱给予退热剂。
(3)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给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
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并适度保暖,避免因受凉而使症状加重或反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2、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如患儿病情加重,体温持续不退,应考虑并发症的可能,需及时报告医师并及时处理。如病程中出现皮疹,应区别是否为某种传染病的早期征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促进舒适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室温在18-22度,湿度50%-60%;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
4、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个感染的预防知识和护理要点,懂得相应的应对技巧,如加强体格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以机体抵抗力,但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气候变化时添减衣服,避免过热或过冷。
3中医如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1.风寒感冒:
此型多见于较大儿童感冒初期,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头身疼痛、咳嗽有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辛温解表法。
2.风热感冒:
此型多见于婴幼儿,发热较重,或虽汗出而热不解,鼻塞、流黄涕、面赤、咽红,或咳嗽有痰,舌尖稍红,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或滑数。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法。
根据不同的类型,中医在治疗感冒上总结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下面介绍三种治疗感冒的方法,以飨读者:
中医治疗感冒方法之一:
用料10克,葱白15克,白萝卜150克,红糖20克。服后微出汗,既可明显减轻症状。
功效:温中化痰。主治感冒畏寒、咳嗽痰多。
中医治疗感冒方法之二:
用料10克,生姜10克,陈皮12克,红糖20克。
功效:燥湿化痰。主治感冒发烧、咳嗽痰多。
中医治疗感冒方法之三:
用料10克,紫苏叶10克,生姜15克,红糖20克,每日两次。
功效:理气宽胸。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咽痛。
4上呼吸道感染预防
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如坚持有规律的合适的身体锻炼、坚持冷水浴,提高机体预防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做好防寒工作,避免发病诱因。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特别是晚上工作过度。注意呼吸道病人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多见于冬春季节。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是病毒,少数是由细菌或肺炎支原体引起。轻症主要是流清水鼻涕、打喷嚏、稍咳、咽痛、疲乏、纳呆,可有低热,病程大约3—4天,少数持续1周以上;重症患儿可伴高热、频咳、烦躁、少数可有高热惊厥。预后一般良好,但体弱者可引起中耳炎、颈淋巴结炎、咽后壁浓肿等并发症,极少数病例可诱致病毒性心肌炎。如炎症向下蔓延可引起支气管炎或肺炎。常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关键:
⑴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⑵平时不要穿着过多,气温变化时应增减衣服;
⑶避免与患者接触,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尽量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必要时可戴口罩或服用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药预防;
⑷及时治疗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如营养不良、锌缺乏、维生素A缺乏、佝偻病。
5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一、普通感冒(common cold)
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数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d痊愈。
二、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根据病毒对上、下呼吸道感染的解剖部位不同引起的炎症反应,临床可表现为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当有咽下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体检咽部明显充血和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
急性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甲型、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
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咳嗽、无痰或痰呈粘液性,伴有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常有声嘶、非胸膜性胸骨下疼痛。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X线胸片显示血管阴影增多、增强,但无肺浸润阴影。流感病毒或冠状病毒急性支气管炎常发生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
三、疱疹性咽峡炎
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一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有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儿童,偶见于成人。
四、咽结膜热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d,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儿童多见。
五、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