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于慢性肾衰竭这种疾病肯定是不会陌生的吧,慢性肾衰竭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慢性肾衰竭的出现容易给患者带来了多方面的麻烦,慢性肾衰竭会带来多种并发症,所以我们建议慢性肾衰竭的患者一定要做好对于这些并发症的预防,?慢性肾衰竭导致贫血的几种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吧。
目录
1肾功能衰竭症状是什么
现在很多的患者其实在自己身患疾病的情况下完全部知道自己已经身患肾衰竭了,其实这就是我们的对肾衰竭的不了解,所以我们要多了解一些肾衰竭的症状困倦、乏力、面色泛黄、胃口不佳这些是患病早期的表现,几乎100%的病人都会出现,也是最易被人们忽略的表现,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人们往往会同疲劳联系起来,忽略了诊疗。遇此情况,我们应该经常自问“为什么别人不这样呢?”所以,当出现倦怠无力、不明原因贫血或食欲不佳时,一定要随时到医院检查肾功能。高血压因为肾脏有排钠、排水的功能,肾功能受损时体内会发生钠和水的蓄留,另外,此时肾脏会分泌一些升高血压的物质。因此,尿毒症病人早期会有90%的人表现为高血压。
若有高血压加之凝血机制差易致鼻衄或齿龈出血,要引起注意。如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干燥综合征等疾病,要及时检测肾功能各项指标。夜尿增多肾衰竭衰早期的表现,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表现为夜间小便频数、尿量多,并伴有口渴的表现。浮肿、尿量改变这是一个比较易觉察的现象,也是肾衰竭的晚期症状。是因肾脏不能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而导致液体潴留在体内组织间隙,早期仅在踝部及眼睑部浮肿,继而发展到持续性或全身性浮肿。所以此时要立即就诊。
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很严重的病,给生活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肾功能衰竭分为两个: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两个期的症状都有哪些?
多尿期: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ml时,即进入多尿期。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ml,甚至可达到10000ml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虽增多,但肾脏清除率仍低,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仍存在。约4-5天后,血尿素氮、肌酐等随尿量增多而逐渐下降,尿毒症症状也随之好转。钾、钠、氯等电解质从尿中大量排出可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脱水,应注意少尿期的高峰阶段可能转变为低钾血症。此期持续1-3周。
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功能逐渐复原,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2?慢性肾衰竭导致贫血的几种原因
1、溶血因素: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的红细胞寿命缩短;慢性肾炎病人血浆中有一种不能被透析的热易变因子,而是红细胞呈锯齿形;有害因子可作用于红细胞模使之缺陷;红细胞可受机械性损伤而发生破裂。
2、对铁利用减低,幼红细胞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是骨髓中红细胞无效性生成。
3、肾脏是分泌红细胞生成素的重要脏器,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的红细胞生成素明显减少,影响了骨髓中红细胞的生长、成熟和释放。
4、慢性肾炎等患者还可能有不同部位的出血而加重贫血。知道了慢性肾炎贫血的原因,患者在就诊治疗时便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3慢性肾衰竭会引发哪些疾病
(1)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占慢性肾衰发病率的第二位。肾小管萎缩、纤维化、瘢痕化导致肾小球血液供应减少和肾功能减退。止痛剂引起的肾病、痛风性肾病和抗生素及其他肾毒性药物引起的肾病都属于间质性肾炎。
(2)糖尿病性肾病: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一部分人可出现肾脏并发症,特别是青年型或I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这常常是肾脏受累的第一个指征。出现肾脏病的糖尿病患者,大约一半在5年后发生肾功能衰竭,而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如网状内皮系统、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也可同时出现。
(3)下尿路梗阻:下尿路引流不畅,如前列腺良性肥大,或者某种解剖上的缺陷引起尿液返流,引起肾盂、肾盏扩张,称肾积水,压迫正常肾组织,引起肾功能衰竭。
(4)其他很少的普通病引起的严重肾脏损伤,导致慢性肾衰。由于人体有很强的代偿能力,能适当地调节体内生化过程的紊乱。有时我们能见到仅残存10%的正常肾功能患者,仍能维持生命。
4肾衰竭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血常规检查
明显贫血,为正常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血小板降低,细胞沉降率加快。
2.尿常规检查
随原发病不同而有所差异。其共同点是:①尿渗透压降低 比重低,多在1.018以下,严重时固定在1.010~1.012之间,作尿浓缩稀释试验时夜尿量大于日尿量,各次尿比重均超过1.020,最高和最低的尿比重差小于0.008;②尿量减少 多在每日1000ml以下;③尿蛋白定量增加 晚期因肾小球绝大部分已损伤,尿蛋白反而减少;④尿沉渣检查 可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颗粒管型,蜡样管型最有意义。
3.肾功能检查
各项指标均提示肾功能减退。
4.血生化检查
血浆中白蛋白减少,血钙偏低,血磷增高,血钾和血钠随病情而定。
5.其他检查
X线尿路平片和造影、同位素肾图、肾扫描、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等,对于病因诊断有帮助
查看详情>>5肾衰竭如何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或可能累及肾脏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积极治疗,防止慢性肾衰的发生。
(2)避免或消除某些危险因素应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严重感染、脱水、尿路梗阻(如结石、前列腺肥大症)、创伤等因素,往往可使原有肾脏疾病加重,肾功能恶化,促使肾功能衰竭发生。实际上,经常性的、高质量的随诊,可减少或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发生,或及早发现并加以纠正。
(3)合理的饮食方案低蛋白、低磷和低脂饮食,对慢性肾脏疾病的肾功能保护作用已被得到实验室及临床的证实。目前强调为了预防慢性肾衰的发生,血肌醉在159.1微摩尔/升时就应该限制蛋白摄入量。
(4)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不仅能控制全身高血压,而且能纠正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状态,有延缓肾衰竭发生的作用。临床常用药物为卡托普利、洛丁新和利压定等。
查看详情>>
温馨提示:
注意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