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疾病的发作主要是会导致心理危机,还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而心力衰竭疾病发作起来心慌气短,还有胸闷的现象,这样下来给人带来的后果是我们无法预料的,甚至有些心力衰竭患者控制不好病情,导致疾病变得更加的严重,甚至还会引发生命危险,这样下来危害就更大了,其实心力衰竭控制好的话疾病是可以得到治疗的,那么这个心力衰竭疾病的后遗症有哪些呢?
目录
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心肌收缩力减退,使心脏不能将回心血量全部排出,心搏出量减少,引起肺静脉郁血,动脉系统严重供血不足,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心肌梗塞,严重心瓣膜狭窄,急性的心脏容量负荷过重,快速异位心律,临床上以极度烦躁、极度气促,咯白色泡沫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干湿性罗音为特点。
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很多心力衰竭患者都很困惑这个问题,可是如何治疗心力衰竭呢,更多的患者会把自己教给医院,可是小编却认为患者应该更多的了解如何治疗心力衰竭,下面小编总结了关于心力衰竭的一些简单治疗一些简单的介绍。
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可增加心脏负荷。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贫血、妊娠、分勉、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可增加心脏负荷。严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其他疾病,如肺栓塞等。
2心力衰竭后遗症有哪些
1、呼吸道感染 :较常见,由于心力衰竭时肺部瘀血,易继发支气管炎和肺炎,必要时可给予抗菌素。
2、血栓形成和栓塞:长期卧床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后可引起肺栓塞。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与栓子大小有密切关系。小的肺栓塞可无症状,大的肺栓塞可表现为突发呼吸急促、胸痛、心悸、咯血和血压下降,同时肺动脉压升高,右心衰竭加重。相应肺部呈现浊音,呼吸音降低伴有湿罗音,部分病人有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体征,巩膜可有黄染,或有短阵心房颤动发作。
起病后12-36小时或数天后在下肺野出现三角形或园形密度增深阴影。巨大的肺动脉栓塞可在数分钟内导致心原性休克和猝死。心力衰竭伴有心房颤动者,易发生心房内血栓,栓子脱落而引起脑、肾、四肢或肠系膜动脉栓塞。
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及时翻身按摩肢体作被动活动,预防血栓形成,对有栓子脱落引起肢体动脉栓塞者,轻症者可用尿激酶或链激酶进行溶血栓治疗,肢体缺血严重者应作外科治疗。
3、心原性肝硬化:由于长期右心衰竭,肝脏长期淤血缺氧,小叶中央 区肝细胞萎缩和结缔组织增生,晚期出现门脉高压,表现为大量腹水、脾脏增大和肝硬化。处理:经强心利尿等治疗,腹水仍不减退,大量腹水影响心肺功能者,可行穿刺适量放液。
4、电解质紊乱:常发生于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尤其多见于多次或长期应用利尿剂后,其中低血钾和失盐性低钠综合征最为多见。
①低血钾症 。轻者全身乏力,重者可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常加重洋地黄毒性,必须及时补充钾盐,轻症可口服氯化钾3-6g/日,重者可用氯化钾1-1.5g溶于5%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必要时可重复给予。
②失盐性低钠综合征是由于大量利尿和限制钠盐摄入所引起,多发生在大量利尿之后。发病较急,出现软弱无力,肌肉抽搐,口渴及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头痛、烦躁不安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低钠性脑病表现。患者皮肤干燥,脉细速,尿量减少,甚至血压降低。
化验:血钠、氯化物、二氧化碳结合力皆低,红细胞压积增高。治疗,应不限制食盐,并可用3%氯化钠液100-500ml缓慢静脉滴入。
3心力衰竭的护理评估
1、发病情况 了解引起心衰的基础疾病,帮助病人寻找发病的诱因。询问洋地黄、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情况。
2、心功能评估 询问病人有无活动后心悸、气促或休息状态下的呼吸困难。若有劳力性呼吸困难,还需了解病人产生呼吸困难的活动类型和轻重程度,如:步行、爬楼、洗澡等,以帮助判断病人的心功能。
3、症状及体征 了解病人有无咳嗽、咳痰及其性质。询问病人是否有夜间睡眠中憋醒,感觉呼吸费力、垫高枕头或坐位后缓解等现象。对于右心衰的病人,应注意了解病人是否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体重增加及身体低垂部位水肿等情况。
4、日常生活形态 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是否喜爱咸食、腊制品及发酵食品,是否吸烟,爱喝浓茶,咖啡等;了解病人的睡眠情况及排便情况,是否有便秘;评估病人的日常活动情况,是否为活动过度导致的心衰。
5、心理社会评估 长期的疾病折磨和心衰的反复出现,使病人的生活能力降低,生活上需他人照顾,反复住院治疗造成的经济负担,常使病人陷于焦虑不安、内疚、恐惧、绝望之中;家属和亲人也可因长期照顾病人而身心疲惫。
4心力衰竭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主要表现有:
1、发病前2-3周常有急性扁桃体炎或咽炎发作史;
2、有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
3、心悸、气急、心前区不适、心动过速(与体温不相称X心脏增大、收缩期杂音、舒张期奔马律、心前区刺痛与心包摩擦音等心包炎的征象;
4、有急性关节炎、关节酸痛、环形红斑、结节性红斑。皮下小结等心脏外表现;
5、心电图P五间期延长;
6、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抗链“O”滴定度升高(反应蛋白阳性、鼓蛋白增高有辅助诊断意义。
病毒性心肌炎常在婴儿中引起心力衰竭,与风湿性心脏炎鉴别困难,如杂音明显提示心瓣受累,则支持风湿性心脏炎的诊断。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青年和成年人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病因,亦可见于学龄期儿童。常由上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劳累、心房颤动、妊娠、分娩或贫血而诱发心力衰竭。早期心力衰竭多表现为肺淤血或左心衰竭,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晚期通常为慢性全心衰竭。
风湿性心瓣病表现为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双病变(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或双瓣膜病变[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可根据杂音特点等作出心瓣受损的诊断。但在心力衰竭时,二尖瓣狭窄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可被肺淤血的呼吸音或肺部竣音所覆盖引动房颤动或心室率加速影响心室肌充盈,也可使杂音减轻或消失,给诊断带来困难,直至心力衰竭控制后杂音才易于听清。
扩张型心肌病和贫血性心脏病亦可因心腔扩大形成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可在心尖区出现2/6-3/6级收缩期杂音或伴有舒张期杂音,与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鉴别是在心力衰竭或贫血控制后减轻或消失。超声心动图对诊断有无器质性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有独特价值。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多见于原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和妊娠毒血症患者,早期多表现为左心衰竭。劳力后有心悸、气急、端坐呼吸。重者在夜间出现心源性哮喘,呼吸带有哮鸣音,伴咳嗽、极度呼吸困难。也可迅速发展为急性肺水肿或血压突然下降,出现休克。心源性哮喘须与支气管哮喘进行鉴别,其鉴别为:
①心源性哮喘有引起急性肺淤血的心脏病基础如高血压、心肌梗死。二尖瓣狭窄,而支气管哮概分病例有过敏史,过去有长期哮喘史;
②前者多在中年以上,常在熟睡时发作,坐或站起后减轻,而后者多见于年轻者,任何时间均可发作,冬春季节发作较多;
③前者有高血压、二尖瓣狭窄或主动脉瓣病变的体征,左室和左房增大,常有奔马律,肺部湿性暧音及干性很音(哮鸣音),而后者血压正常或暂时略为升高,心脏正常,肺有哮鸣音;④X线检查,前者有心脏增大,肺淤血,而后者心脏正常,肺野清晰。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男性稍多,常有5-10年高血压史,血路过21/13kPa(160/100mmHgg),体检,X线与心电图显示明显的左心室肥厚与劳损等改变,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内径增大、主动脉增宽、主动脉壁较僵硬,并有室间隔与左室壁厚度增加。
妊娠中毒症引起。动力衰竭是突然在妊娠晚期、分娩期或产后10d之内或产后更长时间内出现心力竭。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等妊娠中毒症的基本病征。发病急骤,以左心衰竭力主,常在卧床休息或睡眠中突然发作。X线检查心影增大,心电图有ST-T改变,与原发性高血压和慢性肾炎心力衰竭的鉴别是本病无既往史,且在产后心力衰竭控制半年后心脏形态可恢复正常。
5心力衰竭应该如何预防才好
控制好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
如针对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通过长期治疗把收缩压及舒张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
预防可促发心力衰竭的因素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预防呼吸道感染
已有心力衰竭病症但病情稳定的人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因此,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
2、掌握好活动量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3、选择清淡少盐饮食
饮食应少油(油食品)腻,多蔬菜(蔬菜食品)水果(水果食品)。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4、保持健康(健康食品)的生活方式
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食品)。
合理用药
有的药物治标迅速,可很快缓解症状,而有的药物则需要长期服用才能改善心脏功能,延长寿命。利尿剂,这是惟一能控制体液潴留的药物,但不能单独用来控制心力衰竭,使病情稳定。洋地黄制剂(地高辛)则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等作用减轻患者症状。
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开博通、蒙诺等),所有左心收缩功能减退的心力衰竭病人都要用,除非病人对这类药物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但这类药的应用要早期开始,并长期使用才能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β-受体阻滞剂,所有左室收缩功能不良的心力衰竭病人,在病情稳定的条件下都可以用,但绝不是用药越多越好,而是要少而精,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