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在情绪激动时易发作,发作时胸骨闷痛,咽喉部也有难受之感,持续时间3-5分钟不等,心绞痛的患者一般为男性患者,中老年人,主要是过于劳累,贫血抽烟等导致。发作时要赶快让患者镇定下来,休息一下才可,治疗有药物治疗,也有手术治疗,病情可得到一定的缓解。心绞痛应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看看吧。
目录
1专家教你如何自我判断心绞痛
1、看痛的部位
心绞痛大都在胸骨后或胸部的心前区也可能出现于上腹部至咽部之间的任何部位。
2、痛的范围
心绞痛的疼痛范围往往是一片,患者可用于比划出一个大概部位而不能指出确切部位,凡是能指出确切疼痛点的常不是心绞痛。
3、疼痛的性质
老年人的心绞痛常以钝痛和灼痛为多见,疼痛程度不如年轻人剧烈。有时老年人的心绞痛不是一种疼痛感觉,而是一种难以描述的不舒适感觉。凡是疼痛为针刺样、刀割样者,往往不是真正的心绞痛,而可能来自其它脏器的疼痛。
4、疼痛放射
心绞痛时往往不仅仅是胸部疼痛,还常常放射到肩、上肢、颈或脊。以放射到左肩或左上肢,由前臂内侧直达小指与无名指这一范围较多见。
5、疼痛起始
心绞痛是由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缓慢开始的,起初疼痛较轻,经数分钟后达到高峰。如一开始就是剧痛,以后逐渐减轻,往往不是心绞痛。
2引发老年人心绞痛的五大原因
1、年龄过大
老年人由于到了某个年龄段,其各项身体机能都出现退化现象,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老年人的原因,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2、饮食习惯不良
有些老人总喜欢食肥甘厚味,盐摄入过多,不按规律进食,过饱过饥,嗜食烟酒,加上本来老年人肠胃消化不如从前,容易引发心绞痛。
3、发怒、生气、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发怒、生气、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都会诱发老年人心绞痛发作,因此老年人要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分激动等不良刺激。
4、劳累过度
劳累过度,过重体力劳动是老年人心绞痛发作的诱因。由于活动后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一般在休息片刻后即可缓解。因而老年患者要注意避免剧烈劳动,运动、急走、爬山、上楼、骑车时要循序渐进,注意休息。
5、血液浓缩而粘稠
血液浓缩而粘稠,使得循环阻力变大,心脏负荷变重也会引起心绞痛发作,主要是因为老年人为减少夜间尿次,睡前和夜间也不敢喝水,加上一些老年人肾脏浓缩功能差夜尿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
3心绞痛的注意事项
1、心绞痛患者需注意少吃盐,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长期大量的食用氯化钠,会使血压升高血管内皮受损。
2、少吃脂肪、减少热量的摄取。
3、应当尽量减少食用油的量。但可以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4、避免食用动物内脏,例如肝、心、肾等。
5、烟酒对人体的害处,众所周知,它不仅是心绞痛的诱因之一,也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另外,可喝些天草丹参保心茶,用来治疗和养心。
4心绞痛按什么穴位
1、心绞痛按膻中穴位
位置:胸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正当人体前纵轴的0.618处的黄金分割点上。正在胸骨体上,有乳房内动静脉之前传支、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之内侧支经过。
功效:属心包募穴,是心包经经气和宗气聚会之处;又是任脉和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汇处。按摩或针灸该穴,可宽胸理气,通络活血。
按摩方法:用拇指点按膻中穴18次;顺时针揉36次,逆时针揉36次。也可用右手掌按在膻中穴上,顺逆时针各按揉100次。
2、心绞痛按至阳穴位
位置:背部正中线上,第七胸推棘突下凹陷中;约在人体后纵轴的0.618处。与肩胛骨下角相平。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相伴而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静脉丛、第七脊神经后支的分支、第七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
功效:宽胸利膈,利胆退黄。
按摩方法:病人作为或俯卧,术者站在病人左侧,用右手拇指或两手拇指叠加,按压至阳。用力幅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一般3分钟左右心绞痛可缓解。为了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可每天按压3分钟,持续两三周。也可用五分硬币代替手指按压。也可病人自己以至阳穴对准桌子叫做按压。
5心绞痛适宜的锻炼方法
根据心衰程度安排。良好的或比较好的心脏功能是运动训练的一个先决条件,严重心功能不全或晚期心衰患者不应进行运动训练,以防导致心衰加重。但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小量的床上或床边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达到生活能基本自理的目的,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掌握最大运动耐量。运动训练前最好在医生监护下做平板或踏车运动试验,以此来判断患者最大运动耐量。最大运动耐量的标准通常以心率来表现。在做运动训练时的最大心率应低于运动试验时测得的达到最大运动耐量时的心率,决不能超越这个界限。
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提倡进行持续的中度的肌肉活动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具体运动方式可根据个人爱好及病情来选择,运动应从小量开始,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渐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