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患者发病前大多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时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糊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病人意识消失。重要的早发现早治疗,平时多了解一些日常护理。
目录
1脑血栓与脑栓塞不一样
对于脑血栓和脑栓塞两种病,人们常常易于混淆,辨别不清。它们虽然都属于缺血性中风,其实又不是一回事。从发病机理上讲,脑血栓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病变,造成脑血管阻塞所致。脑栓塞则为身体其它部位的栓子堵塞于脑血管引起。从临床表现上看,它们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如:
(1)发病年龄:脑血栓发病年龄多较大,多在55岁以上。而脑栓塞则多发生在20~40岁的中青年身上。
(2)病史:脑血栓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脑缺血发作及糖尿病等病史,而脑栓塞患者多有心脏病,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额等病史。脑血栓形成之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而脑栓塞则很少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3)起病形式:脑血栓多为缓慢发病,常在安静状态下如睡眠中发病。而脑栓塞往往是在活动中,特别是在用力或情绪激动情况下突然发病。
(4)症状表现:脑血性多无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其偏瘫、失语等症状逐渐加重。而脑栓塞可有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等,偏瘫、失语等症状往往突然发生。
2脑血栓怎么保养比较好?
1.保持情绪的稳定。情绪过于紧张。激动。大怒。都可以引起血管痉挛。血压骤升。血液变稠。从而影响人体正常血液循环。诱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因此。中老年人日常应心情开朗。乐观。以使情绪保持相对稳定。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是造成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可使热量过剩。血脂升高。久而久之。血管壁。血液成分和血流速度都会发生改变;饮酒过多。血液中的血红细胞可受到损害。从而会影响红细胞的粘合力而引起血栓。血液粘稠度增高。是诱发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不宜过多食用高糖食物。防止血液粘笛度加重;饮食不宜过咸。食盐过多容易导致血液凝滞;吸烟。饮水过少。不吃早餐等生活习惯都可使血液粘稠度增遍而诱发血栓形成。平时饮食结构搭配要合理。荤素互食。晚上活动少。血流速度变慢。晚餐更不宜食厚味应以清淡为主。多吃些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各种新鲜蔬菜及水果。
3.保证足量饮水。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粘稠度会增高。囤积的废物也难以排出。如晨起空腹饮一二杯白开水。可降低血液的粘笛度。使血管扩张。以利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减少血栓形成。平时还要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以满足生理需要。
4.适当选用预防血栓形成的食物。如大蒜。洋葱。番茄韭菜。芹菜。海带。紫菜。黑木耳。银耳。桃仁山楂。香瓜。木器厂瓜。草莓。柠檬。葡萄。菠萝。鲑鱼。鲭鱼。沙丁鱼等。对降低血粘度。减少血液中不正常凝块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5.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对动脉硬化有极重要的防治作用。同时。还可提高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以防止血凝过高。有效地预防或延缓动脉硬化。
作为周边亲人的注意实现:
1、注意大小便的处理:有些偏瘫病人大小便失禁,要经常更换垫布,保持局部清洁。如有肛周或皮肤发红,可用温水洗净、擦干,并涂以氧化锌糊剂以保护皮肤。饮食中增加纤维素摄入,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便干结。中药番泻叶泡水代茶饮,具有较好的通便功能。
2、加强营养:偏瘫患者由于无法照料自己有可能存在吞吐障碍,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营养不足或营养不良状态,因此,在家庭护理中要保证病人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和电解质的供给。
3、增强功能训练:根据病人情况,可使病人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相结合,床上锻炼与床下锻炼相结合,全身锻炼与局部锻炼相结合,且避免情绪激动,要戒烟、限酒、定期检查血压。
那么对于脑血栓病人,我们怎么能减轻他们的烦恼呢?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护理脑血栓病人都有那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几种需要注意的事项:
1.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急性期卧床休息1—2周。
3.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4.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
5.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注意有无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有无新的栓塞形成(如:失语、意识逐渐不清)
6.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用低右时观察有无发热、荨麻疹过敏反应。
7.瘫痪保持功能位。病情稳定后,作被动运动和按摩。
8.及时给氧气吸入。
9.出院时指导病人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语言训练。
专家表示:家中有脑血栓疾病病人的,在接受医院治疗的时候,不妨按照上面的方法做好相关的家庭护理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下病情。病人自己一定不能有太多的负担,一定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要相信能好起来的。
3脑血栓的症状
1.实验室检查
(1)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脑脊液是流通于大脑和脊髓表面的一种清亮液体。只是在不能做CT检查临床又难以区别脑梗死与脑出血时进行,通常脑压及脑脊液常规正常。
(2)生化检查主要是查找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脂代谢紊乱、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2.辅助检查
(1)神经影像学检查①头部CT多数病例发病24h后头部CT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发病后2~15天可见均匀片状或楔形的明显低密度灶,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和占位效应出血性梗死呈混杂密度。但有时CT不能显示脑干、小脑较小梗死灶。②头部MRIMRI可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脑干及小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形成等。梗死后数小时即出现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出血性梗死显示其中混杂T1高信号。功能性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可早期诊断缺血性卒中,发病2h内即显示缺血病变为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③脑血管造影(DSA)可发现血管狭窄及闭塞部位,显示动脉炎、烟雾病(也称Moyamoya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等。
(2)经颅多普勒(TCD)可发现颈动脉及颈内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或血栓形成。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心脏附壁血栓、心房黏液瘤和二尖瓣脱垂。
(3)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彩超可发现局部的斑块及狭窄。强回声及等回声斑块为不稳定斑块,低回声及混合回声斑块为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容易导致脑梗死。斑块的性质比斑块的大小及管腔狭窄程度更重要。斑块的厚度比斑块的长度更重要。斑块越厚对血流的影响越大。
4脑血栓的治疗方法
脑血栓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血栓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脑血栓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适当地活动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溶血栓疗法
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血栓,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高压氧治疗
经实践证明高压氧治疗对脑血栓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血栓的病残率。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
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脑血栓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
5脑血栓偏方
1,钩藤准备十五克,牡蛎准备三十克,生石决明准备三十克,生川军准备4.5克的量,之后再准备茯苓十二克,黄芩还有天竺黄,丹皮和超槐花准备九克的量,要准备好了之后放在锅内来进行炖煮后服用,一天一剂,一天两次,是有很好的改善的。
2,黄芪准备十五克,鸡血藤准备二十克,丹参准备十五克,黄精要十五克,还在准备十二克,玄参准备十五克,这准备好了之后用水来进行煎煮后服用,每天一剂,每天两次的进行,对于有脑血栓的患者是有很好的调理的作用的。
3,丹参,玉竹,女贞子还有生牡蛎准备十二克,竹茹准备十二克,白芍准备十五克,麦冬要准备九克,柏子仁准备九克,知母准备九克,远志六克,甘草三克,这准备好放在锅内进行煎煮后服用,一天两次即可。
4,蜈蚣准备三条,地龙准备十五克,忍冬藤准备十五克,钩藤十五克,地鳖虫准备九克,还有全蝎准备六克,鸡血藤,二十五克,黄芪九十克,丹参三十克,这准备好了后放在锅内进行煎煮后服用,每天一剂,每天两次,有很好的活血的作用的,对于脑血栓的改善的作用是很不错的。
这些都是脑血栓患者治疗的偏方,都可以尝试一下的,是有很好的改善,但是要坚持的进行治疗才有效果的,尤其是患者平时要积极的进行锻炼,不然很容易导致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甚至一侧瘫痪的情况出现,对身体的恢复是没有任何的帮助的。
查看详情>>
温馨提示:
要戒降烟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故而临床上又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或“血栓性脑梗死”。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