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主要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我们通畅都会认为胃炎不可怕,因此放任其发展乃至产生病变,慢性胃炎不治疗的危害是很大的,那么慢性胃炎的症状危害有哪些?具体有哪些危害我们下面来看一下。
目录
1慢性胃炎的预防措施
1、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2、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粘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返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戒烟忌酒。
3、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4、慎用、忌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此类药物长期滥用会使胃粘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5、保持精神愉快: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返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2慢性胃炎的症状危害有哪些
贫血。有慢性胃炎的人经常会面色苍白、头晕甚至没有力气,种种症状足以说明您有贫血。因为慢性胃炎发作,人们吃的食物也很少,引起的营养不良显而易见。因此有慢性胃炎的朋友一定要慎重。
胃出血。现实生活中因为慢性胃炎出血的例子并不少见,其中以血管显露、粘膜糜烂出血较为常见,出血时在上厕所大便时可见黑便,如果出血量大,则有可能突然吐血,因此造成了休克就会得不偿失了。
胃癌。很多人因为饮食不规律等种种原因患上了急性胃炎,但是急性胃炎如果不及时治疗演变成慢性胃炎就会迁延难以治愈,最终导致的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更难治疗,长此发展下去,胃癌这一让人恐慌的疾病就会出现。
3慢性胃炎吃什么食物好
1、主食类:主要有米饭、馒头、面条、面包、包子、饺子、混沌、粥等品种。由于每个患者病情不同,饮食习惯有差异,对主食的选择也会不同。但总体来讲,发酵的食物比未发酵者宜消化;含馅的食物往往不易熟透和馅过于油腻、粗糙而使之不易消化;粥是最值得推崇的养胃护胃食品。吃粥可以作为胃病的辅助治疗方法。
2、肉类:可以择新鲜瘦嫩的猪肉、鸡胸脯肉、水鸭肉、鱼片等,经精细加工烹饪后食用;不能食用油腻、陈腐肉食。人们通常以为牛羊肉、狗肉、为大补食品,多食能强壮身体,但牛肉肌纤维较粗的食之不宜消化;羊肉狗肉味甘性热,为补阳之品,而胃炎患者辨证多属郁热阴伤兼湿热内蕴,食之更助火伤阴,不利于病情故以不食为佳。
3、蛋类:蛋类的补益作用人所共知,但每日不可多食,以1-2个为宜,胃病病人应选择最易消化吸收的软蛋羹形式来烹饪食用。
4、奶类:喜欢饮牛奶而无腹胀、腹痛或腹泻等乳糖不耐症发生的胃病患者,可适量饮食,每日250克为宜。但胃酸偏低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最好不饮或少饮牛奶,因为牛奶一直被认为可以中和胃酸,而在治疗胃酸过多的溃疡病时大量饮用。
5、豆类:黄豆的营养价值很高,但因其内部结构和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的原因,许多人吃了炒、煮、爆的黄豆往往感到腹胀,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腹泻。豆制品比黄豆要容易消化,但仍有一部分人尤其是胃病患者吃后会出现上述情况。红小豆、绿豆、大枣等食品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利湿、健脾和胃功能,但其豆皮、枣皮难以消化,有时还会诱发溃疡病出血,故应熬成粥食,并弃皮食用。
6、蔬菜水果类:应选则新鲜蔬菜切成小段炒或稍煮即可;不宜吃生的蔬菜和凉拌菜,也不宜多吃含粗纤维多的蔬菜和芹菜。水果可以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有原则的适量食用,但应洗净去皮,不宜一次食用过多,更忌冷藏的立即食用。不能进食蔬菜水果的病人,可以饮用菜汁、果汁、番茄汁等来代替饮料,这是补充维生素c及矿物质的最好方法。
4慢性胃炎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胃酸
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略低,而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空腹常无酸,Burhol用加大组胺法观察47例浅表性胃炎的最大胃分泌量平均为17.4mmol,46例萎缩性胃炎平均为5.6mmol,正常对照44人平均为19.8mmol。
某院100例萎缩性胃炎,91例用五肽胃泌素及组胺法测定胃酸结果:无酸13例;低酸18例;正常酸60例,无酸和低酸共31例,占34.1%。
2、胃蛋白酶原
由主细胞分泌,在胃液,血液及尿中均可测得,蛋白酶水平高低基本与胃酸平行,但主细胞比壁细胞数量多,所以在病态时,胃酸分泌常常低于蛋白酶原的分泌。
Joske观察胃液和血液胃蛋白酶原水平与活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常常一致,蛋白酶原低者活组织检查多数为萎缩性胃炎。
3、内因子(IF)
IF由壁细胞分泌,壁细胞减少IF分泌也减少,两者是严格平行的,正常分泌量平均为7700U/h,检查IF对萎缩性胃炎,胃萎缩及恶性贫血的诊断有帮助,IF明显减少有利于以上3种疾病的诊断,恶性贫血病人极少数在胃液中尚可检出微量IF,但不足以供维生素A,B12吸收之用,慢性萎缩性胃炎IF也可以减少到400~600U,但可以维持低水平的维生素B12吸收,据Ardeman的研究400~500U的IF可以供吸收1μg维生素B12之用,食物刺激胃液分泌每5~10ml即含IF 400~500U,因此可以解释萎缩性胃炎虽IF分泌也很低但不发生恶性贫血。
4、胃泌素
胃泌素由胃窦G细胞分泌,正常血清胃泌素含量各处报道不同(30~140pg/ml),我院检查结果为(130.84±8.34)(SE)pg/ml;浅表性胃炎平均为(219.09±36.04)pg/ml;A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平均为(566.22±140.3)pg/ml;B型平均为(246.76±9.52)pg/ml,胃泌素能促进胃液特别是胃酸分泌,由于反馈作用胃酸低时胃泌素分泌增多,胃酸高时胃泌素分泌减低,此外血清胃泌素高低与胃窦黏膜有无病变关系密切,无酸的病人理应胃泌素升高,但若不高说明胃窦黏膜病变严重G细胞减少。
5、壁细胞抗体(PCA)
PCA在A型胃炎的阳性率较高,此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慢性胃炎的分型,对慢性胃炎发生的病理过程的认识及治疗有帮助。
6、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GCA)
1979年Vandelli检查106例B型胃炎,GCA阳性者8例,A型35例全部为阴性,恶性贫血病人35例及供血员115例也全部为阴性。
影像学检查
1、胃镜检查
悉尼分类系统对胃镜检查的描述词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包括对水肿,红斑,脆性,渗出,扁平糜烂,隆起糜烂,结节,皱襞肥大,皱襞萎缩,血管透见及出血点进行描述,一般来说浅表性胃炎胃镜所见为花斑样潮红如麻疹患儿的皮肤(或称红白相间),在小弯垂直部则为线状潮红在纵行皱襞的顶端;其次是黏液分泌增多,附着在黏膜上不易剥脱,脱落后黏膜表面常发红或有糜烂,咽下或反流的黏液常含气泡,而且随蠕动而流动,不难鉴别;再次是水肿的表现,黏膜苍白,小凹明显而且反光强;最后是糜烂,由于腺窝以上的表皮剥脱发生糜烂且常伴出血,又可分为3型:
(1)丘疹样隆起中央凹陷被覆暗褐色积血或白苔,周围潮红如天花的皮损,多发生在胃窦部皱襞的顶端。
(2)平坦型几乎与黏膜水平一致,表面不光滑被覆褐色或白色分泌物。
(3)凹陷型最常见,低于正常黏膜,表面粗糙或有分泌物甚至出血,范围或大或小,数毫米至数厘米,形态常不规则,或局限或弥漫。
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有2个突出的表现:
①颜色改变,多呈灰,灰白,灰黄或灰绿色,同一部位深浅可不一致,境界常不清,范围或大或小,萎缩范围内也可能残留红色小斑。
②因为黏膜变薄加之注气膨胀,黏膜下血管常可显露,轻者血管网,重者可见如树枝状的血管分支,暗红色微带蓝色,易与皱襞相混,根据血管走行方向与胃的长轴垂直,可资鉴别。
血管显露与胃内压力有密切关系,根据试验连续注气2000ml(压迫注气钮2min),病人如无暖气胃内压气达20mmHg,此时正常胃黏膜也可以显露小血管网,特别胃底最容易,胃内压在1.3~2.0kPa(10~15mmHg)时轻,中,重3型萎缩性胃炎均能显露血管,0.66~1.33kPa(5~l0mmHg)时,只中,重型可以显露,轻者不显露,0~0.66kPa(0~5mmHg)时,只重型显露,根据以上结果,胃内压以1.3~2.0kPa,注气量约1000ml为最适合。
浅表与萎缩两型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60%~80%,但胃镜所见与病理所见尚无一致规律,也难以用病理变化来解释胃镜所见如花斑样潮红,血管透见等。
2、X线检查
浅表性胃炎X线无阳性发现,萎缩性胃炎可见皱襞细小或消失,张力减低,Badenoch用X线诊断胃萎缩88例有22例正确,黏膜的增生肥厚易被认为是肿瘤,胃窦部黏膜粗乱常诊断为肥厚性胃炎但不能被活组织检查证实,用双重对比造影法可发现胃小区(1~1.5mm),因而对肠上皮化生及丘疹样糜烂的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5慢性胃炎的症状
1、症状
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疼痛和饱胀,与溃疡病相反空腹时比较舒适,饭后不适,可能因容受舒张功能障碍,进食虽不多但觉过饱,病人常诉“胃弱”或“胃软”,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引起症状或使症状加重,这些症状用抗酸药及解痉药不易缓解,多数病人诉食欲不振。
此外,出血也是慢性胃炎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合并糜烂,可以是反复小量出血,亦可为大出血,急诊胃镜检查提示,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急慢性胃炎占20%~40%,出血以黑便为多见,一般持续3~4天后自动止血,数月或数年后可再发,胃炎的病理变化与症状并不一致,Zaveronik发现有消化不良症状的病人活组织检查证实有胃炎者为42%;相反护校健康女生无胃病症状活组织检查证实有慢性胃炎者为29%,本院资料有类似现象,548例有胃病症状的病人作盲目吸取活组织检查,结果有58.6%有炎症改变,41.1%未见异常,症状与活组织检查不一致的原因有两个可能性:
(1)盲目活组织检查未能取到病变部位,目前纤维胃镜直视下作活组织检查,阳性率已达80%~90%;
(2)症状并非来源于胃,可能由于肝胆系统疾病引起,另外无症状的“健康人”活组织检查阳性的问题,仍应诊断胃炎,因为很多疾病都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如溃疡病,肝硬化,肝癌及肺癌等,经过健康检查才被发现,因此部分胃炎病人无症状并不足为奇。
根据临床研究,Hp感染与否和临床症状的轻重无明显关系。
2、体征
多数病人有黄,白色厚腻舌苔,单纯溃疡病人无舌苔或有薄白苔,是两种胃病的不同点,上腹部可有压痛,少数病人消瘦,贫血,此外无特殊体征。
3、分类
(1)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上腹疼痛,疼痛多数无规律、腹胀、嗳气、反复出血等。多数患者可无症状。
(2)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临床上,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3)慢性糜烂性胃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性别。起病往往较急且重,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出现呕血、黑便,休克,出血停止后常易复发。
(4)小儿慢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临床表现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且病程迁延。
(5)老年人慢性胃炎:平时自觉症状可较轻微,有的到出血或癌变等合并症出现时才被发现。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最常见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而难愈。 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胃部疼痛和饱胀感,尤其在饭后症状加重,而空腹时比较舒适。每次进食量虽不多,却觉得过饱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