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体上的皮脂腺分泌过于旺盛的时候,人们就可能会出现痤疮的。而不同的人,不同的体质,长的痤疮的类型也不太一样。有的人长得就是普通型的痤疮,有的人长得是囊肿型的痤疮,还有的人长得是丘疹状的痤疮。那么,如果患有丘疹性的痤疮后,应该怎么治疗好得快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丘疹性痤疮是什么
丘疹性痤疮是因为皮损导致炎性的小丘疹为主,小米至豌豆大的坚硬的小丘疹,呈淡红色至深红色。丘疹中央可有一个黑头粉刺或顶端未变黑的皮脂栓。
丘疹性痤疮与性内分泌有密切的关系:青春期以前极少发病,性功能丧失或减退的人不发病;应用睾丸酮增加,可促使胡须的生长和丘疹性痤疮的发生;用促皮质素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疾病时,常引起丘疹性痤疮;女性在月经前常有丘疹性痤疮发作。
皮脂腺的发育和皮脂的分泌也与雄性激素增加有关,其中以睾酮增加皮脂腺活动性作用最强,引起皮脂分泌增多,堵塞毛孔,形成粉刺和丘疹性痤疮。
毛囊中存在的丘疹性痤疮棒状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卵圆形糠疹芽孢菌,使毛囊及毛囊周围发生非特殊性炎性反应,当粉刺壁的极微的溃疡及游离脂肪酸进入附近真皮后,再加上黑头粉刺挤压附近的细胞,使它们的抗菌力下降而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引起炎症,于是病人发生丘疹性痤疮。
2丘疹性痤疮怎么治疗呢
1.每周在脸上涂抹蜂蜜一到两次。 蜂蜜具有抗菌功能,它能够消毒和治疗轻微的瑕疵。
2.每天用痤疮肥皂洗两次。 可以使用专门针对痤疮的肥皂,一天两次。早上醒来一次,晚上睡觉之前一次。洗脸时要格外小心,不要用粗布擦脸。过度的洗脸会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对的皮脂,从而增加痤疮。
3.服用多种维生素。痤疮可能是体内功能紊乱的一个信号。皮肤依赖于营养。通常体内某个器官被忽略,它就会通过一定方式反馈出来。比如,皮脂分泌过多,毛孔堵塞、皮肤对抗和菌愈合能力降低。
4.饮食中包含铬。铬是很闻名的减肥元素,但同时它防止皮肤感染的效果也很显著。每天补充一次铬有助于快速治愈粉刺。
5.吃胡萝卜社区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A强化皮肤中的保护组织,预防痤疮。它有助于减少皮脂分泌。同时维生素A也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清除体内毒素的功能。要知道,缺乏维生素A实际上会引发痤疮。
3丘疹型青春痘的饮食禁忌
丘疹型青春痘的患者属于丘疹性痤疮额头、面颊两部都有发炎的红色粉刺丘疹,有米粒到豌豆大,较密集,颜色是淡红色或深红色,时有痒或疼痛感,伴有小脓疱。那么丘疹型青春痘的饮食禁忌
忌冰、烤炸辣食品、花生米、咖啡、巧克力;避免熬夜,保持脸部清洁,多吃青菜水果预防便秘。味道不好,可用砂糖调味。若服后有欲呕、伤胃等副作用出现,请停药,去医院看看。
对于化妆的女性特别是化浓妆的mm要特别注意了。不要将自己的脸变成试验品。对于油性皮肤在选择化妆品的时候就不要选择油腻性质的了,避免堵塞毛孔而产生青春痘和粉刺。不要托腮和摸脸,那样很容易就把细菌等脏东西带到脸上去了。
饮食尽量清淡,保持乐观心态,保持充足睡眠。
4痤疮是怎么引起的
西医病因:
痤疮(acne)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有黑头、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囊肿和疤痕等多种损害,好发于面部和胸背部。常见的有寻常痤疮和聚合性痤疮。本病又称青年痤疮,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青春期过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
中医病因:
本病的病因为肺气不清,外受风热;或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胃热上蒸;亦可为月经不调,瘀滞化热等。
中医病机:
中医认为痤疮是内热炽盛,外受风邪所致,但有肺热、血热、肝热、阴虚内热之分。脓疱等皮损属于风热、毒热所致。囊肿性痤疮聚合性痤疮等炎性症状不明显,慢性过程,为寒疮寒疡之症。又如瘢痕性痤疮可因气滞血瘀所致。
病理:
1.皮脂腺肥大,毛囊漏斗部及皮脂腺导管开口处角化过度,毛囊扩大,于毛囊口处形成黑头,黑头由角质细胞和皮脂组成。
2.毛囊周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形成炎性丘疹。黑头阻塞引起的毛囊内外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疱。黑头或脓疱穿破毛囊壁进入真皮,可引起异物肉芽性反应,而形成结节。结节继发感染,形成脓肿。长期炎性反应可使毛囊和皮脂腺遭到破坏发生纤维化,而形成疤痕的病理变化。
查看详情>>5痤疮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
根据病患的皮疹表现,舌苔及脉象各家分型多不相同,大致可分为:
1.肺热血热
颜面部散在与毛囊一致的丘疹,色淡红或呈肤色,称白粉刺,有的其顶端呈黑色,称黑头粉刺,舌苔薄黄,脉数。
2.脾胃积热
风疹呈红色,宿食不消,脘腹胀痛,可伴有腹痛,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濡或滑数。
3.热毒
皮损以丘疹、脓疱为主,周围潮红,自觉局部痛疼,脓疱破溃或吸收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陷性小瘢痕,舌苔黄燥,脉数。
4.血瘀痰凝
皮损以结节、囊肿为主,结节呈坚硬暗红色,自觉疼痛,也可在深部聚集融合,呈青紫色,也可形成囊状内含粘稠分泌物,压之有波动感,愈后常形成瘢痕疙瘩,舌质紫暗,脉弦滑。
西医诊断标准:
寻常痤疮诊断标准:
(一)本病常见于青年男女,多在青春期开始发生。
(二)痤疮以面、上胸、背部等处的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为主要症状。
1.粉刺:初起为粟粒或针孔大小丘疹,呈与毛囊口一致的圆锥状,毛囊口有栓塞,头黑体白的半透明状,挤压时可出。
2.丘疹:皮脂腺口完全闭塞,形成丘疹,中央有黑头粉刺,可形成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的丘疹。
3.脓疱:在丘疹的基础上感染,发生在丘疹顶部有脓疱,破溃后流出粘稠黄脓。
4.囊肿:皮损周围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正常皮色或暗红色,按压时有波动感,顶端可有黑头,挤压时可有血性或胶状分泌物排出。
5.结节:炎症较深时,脓疱之壁加厚,形成淡红或紫红的结节,或隆起呈半球或圆锥形,可长久存在,亦能逐渐吸收,亦有溃脓结疤或成窦道者。
以上诸种皮损,可数种同时存在,亦能互相转化,多数病者伴有皮脂溢出。多数病者无自觉症状,若炎症明显时可引起疼痛及触痛。
西医诊断依据:
1.多发生于青年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
2.好发于颜面、胸背及肩部,分布对称。
3.皮肤有黑头粉刺、白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及疤痕等。
西医鉴别诊断:
1.溴、碘引起的药物疹:有用药史,皮损为全身性,没有典型的黑头粉刺,发病年龄不限。
2.酒渣鼻:多于中年时期发病,尤以中年女性多见。皮损只发生于面部,且以中央部为主。损害较单纯,常为弥漫性红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
3.职业性痤疱:常见于与焦油、机油、石油、石腊等经常接触的工作人员,可引起痤疮样皮炎,损害较密集,可伴毛囊角化,除局部外,尚可见于手背、前臂、肘部等接触矿油部位。
4.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多见于成人,损害为棕黄色或暗红色半球状或略平的丘疹,对称分布于颊部、眼睑及鼻唇沟,在下眼睑往往融合成堤状,病程缓慢。用玻片按压丘疹时可显示出黄色或褐色小点。
查看详情>>
温馨提示:
痤疮与日常生活习惯、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有关,在生活中要注意面部清洁,合理的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劳逸结合,保持精神愉快。这样可预防此病的发生。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有黑头、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囊肿和疤痕等多种损害,好发于面部和胸背部,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又名青年痤疮,中医:肺风粉刺,粉疵,面疱,酒刺,本病多见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中医学有关痤疮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