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是很多老年人患有的疾病,病因和患者的身体机能衰退或者饮食习惯有比较多的关系。关于心肌梗塞的症状,大家应该多学习一些。这样也会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及时保护自己的身体。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告诉大家。
目录
1易引发心肌梗死的4个坏习惯
1、吸烟过多
抽烟会使动脉硬化,会增大患心肌梗死的危险。另外,吸烟还会引起许多的其实疾病,如冠状动脉收缩、痉挛,这些都可能导致血管闭塞,从而引发心肌梗死。现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在吸烟时心肌梗死突然发作。而前面提到的那位21岁的患者,就有7年的吸烟史,平均每天吸1包烟。
2、过度劳累
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人群主要是脑力劳动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领,因为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工作起来几天都不休息,而且这种没有规律或是过渡劳累的生活,很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从而诱发心肌梗死。
3、暴饮暴食
由于食道和胃部离心脏非常近,过度的饮食很有可能导致心脏血管出现急剧收缩,从而导致痉挛。如果不及时抢救,很有可能危及到生命。
4、压力过大
由于现在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从而导致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往往会集中在一起。而人在紧张的时候,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会极为兴奋,这也非常容易引发心肌梗死。
2心肌梗死的饮食原则
1、注意钠、钾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以防止或减轻并发症,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建议低盐饮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钠丧失过多,则不必过分限制钠盐。膳食中钠、钾、镁的摄入,应据病情随时调整。
2、饮食应平衡、清淡且富有营养,以改善机体,包括心肌细胞的营养供给,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应避免过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避免进食大量脂肪,因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导致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控制热量的摄入。临床资料表明,心肌梗塞患者身体超重或肥胖的较多,因脂肪过多环绕心脏,压迫心肌,致使心肌功能进一步减弱。因此,要限制饮食总热量,以控制体重。
3心肌梗死有什么症状
1、心肌梗塞发病前,一般会出现频繁心绞痛,而且疼痛的程度较之前严重,疼痛持续时间更长,以前稍微休息后就可得到缓解,心梗前却在轻微活动甚至休息也会发生,即使服用了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而且患者往往烦躁不安,且多汗。
2、心肌梗塞发病前患者会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气促等呼吸困难,甚至咳泡沫样痰等一系列左心衰的症状。
3、有的患者心肌梗塞发病前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感冒症状或者肠胃道症状,伴随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嗜睡、烦躁等症状表现。
4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心绞痛与心梗:疼痛相似 其实大不同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而心肌梗塞的疼痛性质、部位与心绞痛相似,所以患者容易混淆这两个疾病。
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较频繁,每次发作历时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急性心肌梗塞的疼痛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
5心肌梗塞的急救知识
1、家人突发心肌梗塞,不要惊慌,快速把患者平放在地上,或者是床上,然后解开患者的领口,把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切记,秒得突发后心肌梗塞后扶病人走动或者是挪动。
2、把患者处理的同时,让家里其他人快速拨打120急救电话,记得,一定要快速拨打,不要相信自己的急救手法,因为我们不是专业的医生。
3、等待医生到来前,也可以自己进行一些安全的措施,把患者的头放低,双足稍抬高,这样,患者头部的供血量就会大。不要给患者吃东西,喝水,但要确保患者身体暖和。
温馨提示:
病人进食不宜过饱,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少产气者为宜,限制钠的摄入量,要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或者和老年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心梗。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制定的标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