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仍难改变,比如口味重,爱吃腌制食品等。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增加患胃癌概率。那么小孩健脾养胃吃什么蔬菜?下面大家就来一起看一看吧。
目录
1四款养生汤助你健脾养胃
一、胡椒猪肚汤
材料:白胡椒30至50粒,猪肚1个,食盐、料酒、味精各少许。
做法:
1、先将猪肚洗净(可加盐、醋并用开水烫洗),锅内注水,猪肚块(或丝)下锅,加入白胡椒,煲两个小时左右。
2、汤稠肚烂时,加入食盐、料酒、味精即可食用。
功效:此汤可在饭前饮用,胡椒性温热,有温中散寒作用;猪肚有健胃养胃的功效。
二、桂枣山药汤
材料:红枣12粒,山药约300克,桂圆肉两大匙,砂糖1/2杯。
做法:红枣泡软,山药去皮、切丁后,一同放入清水中烧开,煮至熟软,放入桂圆肉及砂糖调味。待桂圆肉已煮至散开,即可关火盛出食用。
功效: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桂圆、红枣有益气血、健脾胃的作用。
三、茶树菇炖排骨汤
材料:排骨250克,茶树菇30克,胡萝卜半根,姜4小片,盐适量。
做法:
1、排骨切块洗净备用,茶树菇提前半小时泡发好。
2、胡萝卜去皮切滚刀块、姜切片备好。
3、锅下水烧开后放入排骨焯水、然后洗净排骨表面浮沫。
4、将排骨、茶树菇、胡萝卜和姜片放加内胆里、加入适量的水,之后把内盅放入电炖盅里盖上盖子、加入适量的水。四小时后听到响铃就炖好了、加入适量盐即可开吃。
功效:茶树菇有健脾止泻、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茶树菇炖排骨汤是一款不错的健脾养胃汤。
四、猪骨山药汤
材料:猪脊骨、山药、嫩玉米、桂皮、生姜、香叶、枸杞、精盐各适量。
做法:
1、猪脊骨洗净,用刀斩成小块。
2、把猪脊骨焯水,去血沫捞出备用。
3、砂锅里添足水,放入猪脊骨、姜片、桂皮、香叶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炖制。
4、嫩玉米切成小块,砂锅煮30分钟后倒入嫩玉米块,小火继续炖制。
5、山药去皮,切滚刀块。
6、把山药块倒入砂锅,洒入枸杞,调入适量精盐,小火煮10分钟即可。
2小孩健脾养胃吃什么蔬菜
大枣
味甘,性温平。有益气养血,补脾健胃,生津止渴,强神壮力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纳食不香,大便稀溏,气血不足,贫血缺血,面黄肌瘦,睡眠不安者。小儿不宜生食,熟食每次不宜过多,食入过多则助湿生热,胃胀中满,损坏牙齿。
白扁豆
性平,昧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
牛肚
性平,昧甘,也能补虚养脾胃。历代医家多有论说。“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记载。“本草蒙筌”亦称牛肚“健脾胃”,本草纲目“还说它能”补中益气,养脾胃。“羊肚也有与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虚者食之亦宜”。
菠菜
味甘性凉,能润燥养肝,益肠胃,通便秘。《食疗本草》:利五脏,通肠胃,解酒毒。"菠菜可促进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欲,助消化;丰富的纤维素还能帮助肠道蠕动,有利排便。不过,菠菜草酸含量高,妨碍钙质吸收,应避免与豆腐、紫菜等高钙食物同吃,或在烹煮前轻汆,除去草酸。
3糯米健脾养胃有5类人不能吃
1.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凡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发热时患者的胃肠道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因此应吃些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
2.病后消化力弱者。糯米黏腻,若作糕饼,更难消化,病后消化力弱者忌食糯米糕饼,此时患者食欲虽有好转,但消化功能仍然较弱,过量食用糯米不利于康复。
3.糖尿病人。因为糖尿病患者是对糖的代谢不正常,忌食多糖食物,而米饭在体内即水解成葡萄糖,尤其是糯米食品,含糖量更高,故当忌食之。
4.胃肠道病患者。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患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糯米,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5.老人和儿童。糯米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果吃得多了,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4上班族的4款健脾养胃粥
1、山楂莱菔子粥
用料:山楂10g、莱菔子10g、粳米50g。
制作要点:将药材及粳米一同放进煲内,加清水1000ml,煲至粳米开,粥变黏稠,调味即成。
汤方分析:山楂有消积化滞之功,尤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即“肉滞”)之要药;莱菔子能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常用于食积“气滞证”;粳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适用人群:大鱼大肉导致消化不良、上腹饱胀、食欲不振者。
上班族的健脾养胃粥
健脾养胃粥
2、淮山莲子粥
用料:淮山10g、莲子10g,粳米适量。
制作要点:将洗净的药材及粳米一同放进煲内,加清水1000ml,煲至粳米开,粥变黏稠,调味即成。
汤方分析:淮山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功效,常用治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莲子有补脾止泻的功效;粳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共用有健脾、行气、消食的作用。
适用人群:脾虚食滞导致腹胀纳差、大便溏泻者。
3、党参粥
用料:党参10克,茯苓10克,麦冬6克,粳米50克。
制作要点:清水煎煮党参、茯苓、麦冬、取汁去渣,再用药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食之。
汤方分析:补中益气、滋养胃阴。
适用人群:凡因脾胃气阴不足而引起的饮食不下、呕恶或消化不良,可辅食此粥。
4、炙黄芪粥
用料:炙黄芪30克,粳米50克。
制作要点:先用清水煎煮炙黄芪,取汁去渣,再用药汁煮米成粥,晨起空腹食之。
汤方分析:益气摄血。
适用人群:脾虚不能统血,以致经常出现大便溏薄而出血者,可食此粥。
5四种常见干果可以养胃
1、栗子
栗子是中国特产,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板栗中所含的矿物质很全面,有钾、镁、铁、锌、锰等,比苹果、梨等常见的水果高。每100克鲜板栗中含钾量为442毫克,比苹果高3倍。栗子性味甘温,入脾、胃、肾三经,有养胃健脾、强筋活血等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
不过栗子生吃难消化,就熟食又容易滞气,一次吃得太多会伤脾胃,每天最多吃10个就可以了。把栗肉碾细,与糯米一起煮粥,清香味鲜,同时也是上等的药膳。栗子与粳米一起健运脾胃,增进食欲,又能补肾强筋骨,尤其适合老年人机能退化所致的胃纳不佳,腰膝酸软无力者服食。
2、核桃
中国医学认为核桃性温、味甘、无毒,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将核桃列为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述,核桃仁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处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腰脚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肠风”等功效。
核桃炒红糖可以养胃。核桃要选取新鲜的,大约7个,砸去外壳取出仁,然后切碎,在砂锅内温火炒至淡黄色,再放入5克左右的红糖拌几下即可出锅,趁热吃下。每天早晨空腹吃,半小时后再吃饭喝水,此方需要持续服用12天,不可中断。这种方子只适用于阳虚型的慢性胃炎患者较适用,对于阴虚、湿热等原因导致的慢性胃炎则不适合。
3、花生
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可以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花生可以强健肠道,这是因为花生入脾经,有养胃醒脾、滑肠润燥的作用。花生中独有的植酸、植物固醇等特殊物质,会增加肠道的韧性。
新鲜花生最好连壳煮着吃,煮熟后的花生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壳和内层红衣的医疗保健作用。花生最好的搭配是红枣。搭配红枣,能补脾益血、止血。对脾虚血少、贫血有一定疗效,对女性尤为有益。
4、松子仁
中医认为,松子仁味甘性温,有补心肾、养血液、润肌肤、止咳嗽、润大肠之功效,宜于年老体弱、未老先衰、记忆减退、头晕目弦、习惯性便秘等症。唐代《新修本草》中记载:“此物润肠胃,久服轻身,延年不老。”同时,有关典籍中有松子仁营养早餐的记载:取松子仁30克,同糙米100克煮粥,加白糖适量,每天早餐食用,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松子虽好,也并非人人皆宜。脾虚腹泻以及多痰患者最好和松子保持距离。由于松子油性较大,且属于高热量食品(每100克的松子可以在体内转换出近700千卡的热量),所以,吃得太多会使体内脂肪增加,每天食用松子的量以20—30克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