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了驼背的现象家长要及时了解一些纠正驼背的方法,让孩子有正确的姿势,特别是行走时,要昂首挺胸,让孩子多锻炼,睡硬一点的床,不要让孩子的书包过重。
目录
1小孩驼背怎么纠正
一、小孩驼背怎么纠正
1,注意端正身体的姿势,平时不论站立、行走,胸部自然挺直,两键向后自然舒展。坐时脊柱挺直。看书写字时不要过分低头,更不要趴在桌子上。人们所说的要“站如松、坐如钟”是有一定道理的。
2,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最好睡硬板床,不垫过高的针头,以使脊柱在睡眠时保持平直。
3,加强体育锻炼。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好课间操,促进肌肉力量的发展。
4,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做矫正体操。腰背肌锻炼,尤其是后伸运动有助于抑止驼背的发展速度。
5,每天早晚,躺在床上,肩部搭在边沿处,仰卧,头部悬空,用手向后做摸地的动作(注意安全)。白天休息时也可以这样做。慢慢地就会有所改善。
6,体会争取姿势的要领。可以用芭蕾形体训练的方法,脚跟并拢,双脚外开180度,成“一”字。矫正驼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后背贴墙站立,这是时装模特日常训练的方法。总之,只要是重心在脚跟位置,就可以矫正驼背。还可以将前脚垫高来进行,比如脚掌踩一本书(厚度20毫米以上)经常进行这样的站姿练习,就可以逐渐矫正驼背。
二、青少年驼背,“双肩包”成罪魁
如今,因为含胸、驼背到医院就诊的学生越来越多,而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并非是人们一般认为的营养不良、缺乏钙和维生素D,而正是学生们每天背的双肩包,学生们长期用一种不正常的姿势来克服和背负重量,从而引发背部弯曲。事实上,双肩包的流行是为了解决“斜肩症”。在此之前,学生们大都背单肩包,利用一个肩膀承负所有重量。长期背重的单肩包,容易造成两个肩膀慢慢变得高低不平,一个肩膀向另一个肩膀倾斜,即“斜肩症”。当时社会对“斜肩症”的关注就呼吁一种两个肩膀同时受力的书包,双肩包就这样浮出了水面。可如今,背双肩包的问题凸现。因为学生背的双肩包太沉,他们不得不弯起腰使命背着。据估计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书包约10多斤,包括6门主课课本和相应的大量练习册,副课课本及各种作业本,文具盒等等。一个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每天背负这样的重量来来往往,无疑是超重的。
2宝宝流口水正常吗
宝宝流口水正常吗?很多时候,宝宝流口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等到成长发育健全后自然会好。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并不会流口水,这是因为新生婴儿的唾液腺不发达。生后第1周,其唾液的分泌量一昼夜为50~80ml(成年人为1000~1500ml),仅够湿润口腔黏膜,故此时看不到婴儿流口水。一般宝宝3个月时,口水的分泌量才会明显增加。 宝宝4~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食物对神经、唾液腺的刺激较强,会使唾液腺分泌功能增强,并致唾液明显增多。不过这时候宝宝还不会流口水。
一般宝宝流口水多发生在乳齿萌生时。乳齿萌生会对牙龈感觉神经产生机械性刺激,使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而此时小儿口腔较小而浅,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咽动作来调节口水,不能及时将过多的唾液吞下,导致唾液在口腔内不断蓄积而外溢。
宝宝在高兴、嬉笑时,也会将分泌出来的口水流出口外。另外,不少宝宝喜欢将手指、橡皮奶头等放入嘴里吮吸,这样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
宝宝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不适,并刺激牙龈上的神经,而这也会导致唾液腺反射性分泌增加。随着乳牙的萌出,宝宝的牙槽逐渐形成,腭部慢慢增高,口腔底部逐渐加深,能够容纳更多唾液;加之吞咽动作逐渐训练成熟,能借吞咽来调节口内唾液量,并能够将唾液及时咽下,流口水自然停止。
如果碰到宝宝牙齿长齐了却还是不停流口水的情况,那么妈妈们就需要带宝宝去接受治疗了。
3宝宝长牙食谱
2颗牙期:
宝宝一般在4-8个月时,下颌的一对乳中切齿悄悄萌出,从此宝宝就脱离没有牙齿的行列。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将任何他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让人很是哭笑不得,有时更会模仿大人的动作咀嚼筷子和汤匙。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试着给予宝宝一些半固态的食物,比如马铃薯泥、蛋黄泥、麦片粥等等,让宝宝体验由水状饮食到糊状饮食的过度。稍有稠度的辅食,可以让宝宝意识到他的食物开始有所变化,为日后添加固态食物让宝宝锻炼用牙齿咀嚼打基础。
4颗牙期:
大概8-12 个月之时,宝宝的上颌又会长出两颗牙齿甚至更多。此时宝宝的营养需求越发的高,在这个时期妈妈应该给予宝宝更多的选择,比如肉泥、肉末、西红柿、豆腐等等。
但是宝宝如果咀嚼能力不好,宝宝的消化功能又薄弱,块状的食物没有经过牙齿的碾碎进入消化系统,营养物质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因此家长在这个时期,要有意识的用固态食物来引导宝宝练习咀嚼。
6-8颗牙期:
宝宝在9-13个月时上颌的侧门牙萌出,10-16个月时下颌的侧门牙也将萌出。宝宝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地适应固体的食物,肠胃的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给予宝宝固体的食物,比如水蒸蛋,蔬菜之类的。
8-12颗牙期:
大概在13-19 个月的时候,宝宝会萌生第一颗乳磨牙(大牙)。
有了乳磨牙之后,宝宝的咀嚼功力大大提升。在这个时期,宝宝会很有热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里,即使吃得满桌子都是,也是值得妈妈去鼓励的,这对于宝宝以后的性格也有影响。
这个时期可以减少液状食物的摄入,增加固体食物,比如软饭、面包、蔬菜、肉片等。
12-20颗牙期:
在此后的第16-20个月期间,宝宝的20颗乳牙逐渐长齐,完成了乳牙系列的全部萌出过程,这个时期宝宝不但可以自己吞咽食物,而且摄食的技巧也渐趋完美,妈妈可以给予普通稍偏软的食物,如米饭、面条、大豆等等。
恒牙萌出期:
孩子到六七岁左右,恒芽就开始陆续萌出,替换原有的乳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让孩子多吃些海蜇、花生、甘蔗等耐嚼食物,以保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当孩子门牙和后磨牙都已萌出,可给其增加些芹菜、玉米、苹果等食物,使换牙顺利完成,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
4宝宝内衣选购与洗涤要点
一、选购前:宝宝内衣有哪些分类?
1、分类依据:功能
婴儿内衣虽小,种类却不少,长的、短的、袍状的、蛙型的,日常穿的、睡觉穿的、林林总总也有七八种之多,选择时要考虑到每一种的不同功效。
1)长袍状内衣:下摆较宽松,适合于会爬之前尿布换得频繁的婴儿。只要掀起下摆就行了。
2)蛙型内衣:更方便蹬腿,并能避免髋关节脱臼。
3)偏扣型内衣:有效呵护小婴儿的娇气的小肚子,非常实用。
2、分类依据:质地
质地直接决定了内衣的触感,是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纯棉内衣以其良好的吸汗透气性、舒适的手感成为婴儿内衣质地的惟一选择。一般来讲,用来制作婴儿内衣的纯棉面料有以下四种:
1)针织罗纹布:这是一种有弹性的针织面料,质地较薄,特点是伸缩性、透气性强,手感好,但保暖性略差,因此不太适用于冬季,是夏季的最好选择。
2)针织棉毛布:比罗纹布稍厚,为双层有弹性的针织面料,特点是有极佳的伸缩性、保暖性、透气性及较好的手感,适用于秋冬内衣。
3)棉纱布:是一种平织面料,因为薄且纤维间隙大,透气性极好,但伸缩性、保温性及手感一般,洗后易缩水,主要用于夏季内衣。
4)毛巾布:即毛圈纯棉布,因质地较厚,有很强的保暖性及良好的伸缩性和手感,但透气性略差,一般用于秋冬季内衣。
二、选购中:宝宝内衣怎么选?
1、宝宝内衣选购步骤
1)摸:布料是否柔软,尤其是腋下、手腕等处,选择时不妨放在自己脸颊旁感觉一下;袖口、裤腰的松紧是否舒适。
2)看:特别白,甚至白得发蓝的内衣,往往含有荧光剂(一种漂白作用的化学物质),虽然看起来衣服比较洁白,比较挺,不易起皱,但对宝宝的皮肤有害,因此,不能盲目以为“白”就好。
3)闻:如果闻起来有一种不舒服的味道,就很可能残留甲醛或其它化学添加剂。
4)想:婴儿内衣虽小,种类却不少,长的、短的、袍状的、蛙型的,日常穿的、睡觉穿的、林林总总也有七八种之多,选择时要考虑到每一种的不同功效。
2、注意内衣小小配件是否安全
1)缝边:粗糙的缝边易刺激婴儿皮肤,尤其是腋下、手腕等处,选择时不妨放在自己脸颊旁感觉一下。一些品牌的内衣将所有内衣缝边向外翻,更不失为安全之举。
2)钮扣及系结:婴儿内衣最好采用系结式,既安全又可以“密切配合”婴儿的体型,选择时要检查一下牢固度,或买回来后再重新钉一遍。
宝宝的内衣尽量少有花饰和配件,如果有也要看是否安全、穿脱方便、不妨碍行动。以免损伤宝宝的皮肤或被误服。衣服的袖子、裤腿应宽大,使四肢有足够的活动余地,并且便于穿脱、换洗。宝宝的胸腹部不要约束过紧,否则会影响胸廓的运动或者造成胸廓畸形。
3、专家给时尚妈妈提个醒:
1)宝宝不宜穿颜色鲜亮的内衣,含铅量高
父母们总是希望孩子穿得漂亮活泼,但前提应该是保证孩子健康舒适。专家指出,颜色鲜艳的衣服往往含铅量高,因为其中添加了很多染色材料,婴幼儿长期穿着色彩缤纷的内衣,铅可以通过皮肤被吸收,容易造成孩子铅中毒。铅中毒会影响宝宝的胃肠道和牙齿发育、引起腹痛,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智能发育。另外,得小心服装中的甲醛!甲醛主要来自于各类纺织印染助剂,孩子吸收甲醛之后不但会影响肝脏,而且会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导致发育不良。
专家们提醒:在选择孩子内衣时,父母一定不要贪图服装颜色鲜艳,选购白色或贴近肤色的浅色服装为最佳。
2)衣服也有PH值
专家表示:衣服都是有pH值的,尤其是化纤面料的衣服应特别注意它的pH值。因为人体表皮有一定的弱酸性,这样可以保护皮肤,防止细菌入侵。所以内衣最好也选择PH值与人体皮肤酸碱度比较接近的,如果PH值偏高,就易造成孩子皮肤瘙痒。一般来说针织内衣的pH值容易偏高。
4、小编爱心提示
1)加厚的保暖内衣一定要质地柔软。如罗纹布稍厚的针织棉毛布,为双层有弹性的针织面料,特点是有极佳的伸缩性、保暖性、透气性及较好的手感。
2)宝宝的小肚子易受风寒,有腹部重叠设计的内衣可以保证婴儿不会受凉。
3)选择保暖衣时还要注意服装的缝边。粗糙的缝边易刺激婴儿皮肤,尤其是腋下、手腕等处,选择时不妨放在自己脸颊旁感觉一下。有些品牌将所有内衣缝边向外翻,更不失为安全之举。
4)婴儿保暖内衣最好采用系结式,既安全又可以“密切配合”婴儿的体形,选择时要检查一下牢固度,以保证纽扣、带子等不易脱落,从而避免婴儿误食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5)衣服的袖子、裤腿应宽大,使四肢有足够的活动余地,并且便于穿脱、换洗。宝宝的胸腹部不要约束过紧,否则会影响胸廓的运动或者造成胸廓畸形。
6)1岁以下的宝宝可选择护肚长袍,肩部弧形加宽的设计可以增加保暖度,配上调整型肚围,可随宝宝长高而调整。活动立体肚围可调高度,双层设计,双重保暖。
三、选购后:清洗宝宝内衣的八大原则是什么?
1、除菌剂、漂白剂不可用:也有一些洗涤剂写着能除菌、漂白,妈妈们会问:是不是洗衣时加入这些东西更好呢?答案是不要。
2、晒晾:婴幼儿衣物可放在阳光下晾晒,虽然阳光可能缩短衣服寿命,但能起到消毒作用,况且幼儿也长得太快了,衣服使用时间短些也没关系。
3、漂洗是重要程序:无论是用什么洗涤剂洗,漂洗都是一道不能马虎的程序,一定要用清水反复过洗两三遍,直到水清为止。
4、污渍尽快洗:孩子的衣服上总会沾上许多果汁、巧克力渍、奶渍、西红柿渍等,这些污渍不易清除,但只要是刚洒上的,马上就洗,通常比较容易洗掉。如果过了一二天才洗,脏物可能深入纤维,洗不掉了,所以不要做懒妈妈。
5、内衣外衣分开洗:内衣与外衣要分开洗涤,通常情况下外衣要比内衣脏一些。深色与浅色也要分开洗,免得造成染色。
6、不与成人衣物混洗:婴幼儿的衣物,不要和成人的衣物一起洗涤,因为成人衣物上沾着更多细菌,同时洗的话细菌会附着在婴儿衣服上。建议单独洗婴儿的衣物,并用专门的盆。
7、选择专用洗涤剂清洗:市场上有许多婴幼儿衣物的专用洗剂,虽然价格贵一些,但对宝宝的身体有好处。不会伤害皮肤,造成过敏。如果没有专用洗涤剂,那么用肥皂也可以。注意按照商品标示的洗涤说明洗涤,比如稀释的比例、浸泡的时间等等。
8、手洗:因为洗衣机洗全家人的衣服,机器内藏着许多细菌。婴幼儿衣物经洗衣机一洗,会沾上许多细菌,这些细菌对成人来说没问题,但对婴幼儿可能就是小麻烦。因为他们的皮肤抵抗力差,很容易引起过敏或其它皮肤问题。
5宝宝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一、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奶粉里含有丰富的乳糖,乳糖需在人体内经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被吸收。要是宝宝体内乳糖酶缺少,对乳糖就不能分解吸收,结果乳糖进入肠道后端被肠道的细菌发酵而产酸、产气,出现腹胀、腹鸣甚至腹泻等症状,这就是乳糖不耐症。
二、宝宝乳糖不耐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母乳和牛乳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小肠尤其是空肠黏膜表面绒毛的顶端乳糖酶的分泌量减少或活性不高就不能完全消化和分解乳汁中乳糖,部分乳糖被结肠菌群酵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
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出现腹泻。二氧化碳在肠道内产生胀气和增加肠蠕动,使宝宝表现不安,偶尔还可能诱发肠痉挛出现肠绞痛。乳酸的增加还使粪便的PH值降低。
三、乳糖不耐受有哪几种类型?
一般分为三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由于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发生率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我国新生儿的乳糖不耐受多属于此类,由于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各人不同,症状的轻重不一。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多发生在肠炎后,肠绒毛顶端在肠炎时受损伤而出现酶的缺乏,而于肠炎后出现乳糖不耐受性腹泻,需待绒毛下端向上生长至顶端,能分泌足量乳糖酶后腹泻方止,一般约需0.5-2个月。不少新生儿和早产儿在新生儿期由于肠粘膜发育不够成熟以及乳糖酶活性暂时低下,对乳糖暂时不耐受,排便次数多,待活性正常后次数减少。
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于到一定的年龄后,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或消失,其发生率随种族和地区而异。如欧洲白人为5%-30%左右,亚洲黄种人为76%-10%,非洲为95%-10%左右。
四、宝宝乳糖不耐受有哪些表现?
主要症状是腹泻每日数次至10余次,大部分宝宝肠道气体多,常带出少量粪便在尿布上。大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泡沫多,有奶块,少数宝宝有回奶或呕吐。
宝宝还会伴有腹胀和不同程度的不安、易哭闹,排便或经腹泻治疗后好转。肠绞痛常少见,常发生在病程中,但也可发生在腹泻前。
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生长迟缓等,多无发热。
五、如何确定宝宝有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的宝宝以腹泻为主,可伴有易哭闹、呕吐等,偶发肠绞痛等表现;大便常规化验阴性、还原糖阳性、PH值低提示乳糖不耐受;对无乳糖配方乳治疗效果好,换用普通配方乳或母乳喂养后又出现腹泻。符合以上情况就可确定宝宝发生了乳糖不耐受。
六、乳糖不耐受需与哪些病症鉴别?
1、肠炎:由轮状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起病急,症状重,常伴发热,大便有黏液,可能带脓血,大便镜检下检查有脓细胞和红细胞;而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起病缓慢、不发热、大便糊状,镜检阴性,而还原糖阳性。
2、牛乳蛋白过敏:特别是轻型牛乳蛋白过敏。该症宝宝改用母乳后腹泻即止,而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对母乳和牛乳都不耐受。值得注意的是牛乳过敏可能和乳糖不耐受同时存在,则改用母乳腹泻仍不止。但牛乳蛋白过敏的宝宝大便还原糖试验阴性,可助二者之鉴别。
3、婴儿肠绞痛综合征:发生在3个月以下宝宝,原因不明,绞痛时间长,在3个月内反复发作。但该症大便还原糖阴性。
七、怎样正确喂养乳糖不耐受的宝宝?
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如果大便次数不多且不影响生长发育,无需特殊治疗。若腹泻次数多,体重增加缓慢则需饮食调整。如果急性期伴脱水时则应首先静脉或口服补充液体以纠正脱水。
可先用无乳糖配方乳(包括以牛乳为基础或以大豆为基础的无乳糖配方乳),待腹泻停止后再根据宝宝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母乳喂哺次数,改用母乳和无乳糖配方乳混合喂养。
与牛乳蛋白过敏不同,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与摄入的乳糖量成正比,因此很少需要从饮食中完全去除,而牛乳蛋白过敏是不依赖剂量的,即使是微量的抗原也可引起典型的症状。
八、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可以有哪些替代食品?
1、无乳糖配方奶或鲜牛奶:在婴儿配方奶的成分中以麦芽糖或葡聚糖类替代乳糖的无乳糖配方奶粉,其中蛋白质、脂肪和其他成分仍保留配方奶成分。无乳糖鲜牛奶是在饮用前加乳糖酶于鲜牛奶中,将鲜牛奶中的乳糖消化分解,然后饮用。
2、豆乳:以黄豆为基础经特殊制造的配方奶称黄豆配方奶,黄豆不含乳糖,蛋白质以黄豆蛋白为主,另加甲硫胺酸和牛磺酸。这种配方豆奶虽与未经特殊制造的豆浆和黄豆粉不同,较适合婴儿的生长发育,但也不宜长期服用。
3、谷类或麦类食品:满3个月后的宝宝可添加谷类或麦类食品,对腹泻不很重者多能见效。
4、酸乳:在新鲜牛奶中加乳酸菌发酵制成的酸乳,部分乳糖已分解成乳酸,成为少乳糖制品。酸乳应保存在0-10℃环境中,且不宜超过14天,饮时不必加热,但对不习惯冷饮的宝宝可稍加温。未变质的酸乳不应有气泡和酵母味,表面不应出现霉菌或霉斑。另有乳酸杆菌奶粉,加水冲成牛奶后,放置在温水(40℃)中4-6小时即成为酸乳。
不论以何种食品替代,总的原则是不降低宝宝的营养需要,待宝宝可以增加辅食,减少母乳或牛乳后腹泻会逐渐停止,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