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自己的姿态不正确的话,可能导致你的身体变形。比较常见的身体变形就是驼背的。我们常常看到驼背这种现象长时间存在在一些人身上,有一些人可能会觉得驼背就不能纠正了。但是还是有不少人会认为驼背是可以纠正的。那么到底驼背可以纠正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小编是怎么样解答这一问题的吧。
目录
1引起驼背的原因
1、青年性驼背
又名“少年驼背症”及Scheuermann病。病变主要累及中、下段胸椎椎体。病变发生在椎体的第2骨化中心,即椎体上、下面的骺板。脊柱胸段向后弯曲,使椎体前方承受的压力大于后方,前方骨骺的坏死影响了前半椎体高度的发育。
2、维生素D缺乏病
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引起的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改变。其突出的表现是小儿的佝偻病(rickets)和成人的骨软化症(osteomalacia)并同存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同时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3、强直性脊柱炎
随病程进展,整个脊柱可发生自下而上的强直:先是腰椎前凸曲线消失,进而胸椎后凸而呈驼背畸形;随着颈椎受累,颈椎活动受限,最后脊柱各方向活动受限。
2如何纠正驼背呢
1、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做矫正体操。矫正体操有很多种,有各种形式的徒手操,有利用各种体育器械的矫正操。
2、坐在靠椅上,双手抓住臀部后的椅面两侧,昂首挺胸,向后张肩,每次坚持10~15分钟,每日3~4次。
3、背朝墙,距墙约30厘米,两脚开立同肩宽,两臂上举并后伸,同时仰头,手触墙面再还原,反复做10次,每日做2~3次。
4、仰卧床上,在驼背凸出部位垫上6~10厘米厚的物体,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伸直,手掌朝上,两肩后张,如此保持仰卧5分钟以上,每日做2~3次。
5、坐或站立,双手持体操棒,横放在肩背部,挺胸抬头,感到肩背部肌肉酸胀即停,每日早晚各做一次。
3驼背怎么办
1、驼背要常放松背部
要使肩、背部放松,缓解僵硬。双臂平行举起,手心向后,双臂膀奋力向后运动。在床上也可以类似动作,仰卧床上,在驼背凸出部位垫上6~10厘米厚的物体,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伸直,手掌朝上,两肩后张。
2、驼背要体会正确姿势的要领
可以用芭蕾形体训练的方法,脚跟并拢,双脚外开180度,成“一”字。矫正驼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后背贴墙站立,这是时装模特日常训练。总之,只要是重心在脚跟位置,就可以矫正驼背。还可以将前脚垫高来进行,比如脚掌踩一本书(厚度20毫米以上),经常进行这样的站姿练习,就可以逐渐矫正驼背,这也是舞蹈形体训练的一种新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4驼背患者的术后康复要点
1、术前:应做好病人的思想作、解释、说服:医务人员就需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讲明驼背矫治愈后良好,这样患者才能在治疗中发挥主现能动作用,积极配合,同时进行适应性训练。
2、术后早期:主要是指术后1个月内所进行的针对性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术后患者一般需卧床l个月,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和为下床做准备,这期间上肢可用哑铃进行功能锻炼,双下肢做屈伸活动和抬腿功能锻炼。尽量多做四肢屈伸活动,以利活血舒筋。
3、恢复期:病人可下地活动,此时要指导病人带石膏或支具功能锻炼。锻炼要循序渐进,开始先扶床站立,然后练习下蹲,锻炼肌力,活动关节。3个月后拆除石膏或支具,开始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配合体育器械锻炼及理疗更好。逐渐过渡到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水疗泥浆浴等,使患者心、肺及消化系统等功能早日康复,尽早投入到工作中去。
5驼背佝偻病中医治疗
肺脾气虚证
表现:形体虚胖,肌肉松软,面色少华,纳呆,大便不调,多汗,睡眠不宁,囟门开大,头发稀疏易落,可见枕秃,易反复感冒,舌淡、苔薄白,指纹淡,脉细软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味。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天门冬、黄芪、炙甘草等。
加减:汗多者加煅龙骨、煅牡蛎固涩止汗,夜惊、睡眠不宁、烦躁者加炒酸枣仁、夜交藤,大便不实者加苍术、山药、白扁豆。
脾虚肝旺证
表现:烦躁夜啼,惊惕不安,面色少华或面色萎黄,头部多汗,发稀枕秃,囟门迟闭,出牙延迟,纳呆食少,坐立行走无力,夜啼不宁,易惊多惕,甚则抽搐,舌淡、苔薄,指纹淡青,脉细弦。
治法:健脾柔肝,平肝息风。
方药:益脾镇惊散加减。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朱砂、钩藤、煅龙骨、煅牡蛎、炙甘草、灯心草。
加减:多汗者加五味子、瘪桃干,睡中惊惕者加远志、珍珠母、僵蚕,抽搐者加全蝎、蜈蚣,夜啼不宁者加蝉蜕、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