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的尾椎股是一节一节组成的,与尾椎骨一样,很多时候,作为老年人外出的时候,一不小心的摔倒或者是碰撞就有可能会形成尾椎骨脱位变形,或者是出现骨折的现象,那么多数会来自意外的可能,尾椎骨骨折的时候会引起脊椎的周围出现问题,对于尾椎压缩性骨折,该如何解释,在骨折后又如何进行处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骨折后为何难以愈合
人体骨骼具有很强的再生和修复能力,绝大多数骨折经过二段时间后,都能愈合。但也有少数病人,到了该愈合的时间(一般为6个月),骨折仍未长好。局部肿胀、疼痛,x射线照片上骨折间隙清晰如初;或虽无肿胀、疼痛,但骨折处仍有异常活动,x射线照片上断端不但未连接,还发生硬化,骨髓腔被封闭。这两种情况,医学上分别称为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又叫骨折不愈合)。
其原因颇多,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病人年龄大,体质差,营养不良。
二是伤情严重;局部血液供应差。
三是骨折部位特殊。胫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腕舟骨中间及股骨颈,血液供应较差,骨折后有相当比例不能如期愈合。
四是骨折端之间有肌肉、肌腱或其他组织嵌入,影响对位;或治疗不及时,处理不妥当。如复位不良,对位不佳,骨折断端相距较远,难以连接;骨折固定不牢靠,骨折断端相对活动,骨痂难以生长;固定不妥当,如螺丝钉恰好打在骨折缝内,阻挡骨痂生长等。
五是骨质本身病变。病理性骨折,即骨骼本身有肿瘤、感染等病变,如不针对病因处理,骨折不易长好。
到了愈合时期仍然长不好的骨折,病人精神上忍受痛苦,工作、生活受影响,还可能引起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并发症,日后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遗留终生遗憾。
对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可延长固定时间,增加骨折端压力。有时小腿胫腓骨双骨折,腓骨按期愈合,胫骨却迟迟不长。
2尾椎压缩性骨折的处理方法
人的尾骨由4~5节组成,犹如“尾巴”,其底部与骶椎对应形成骶尾联合,正常时基本没有活动,或仅有轻微的前后活动。当人体坐位跌倒时,往往尾骨首当其冲而受伤,轻者引起骶尾骨联合的损伤或错位,重者可以造成尾骨脱位,甚至骨折。
尾椎骨折后,伤者尾巴骨处疼痛和压痛,坐下和起坐时疼痛加剧;肛门指检骨折处疼痛尤其明显;尾椎骨折后还影响活动。X射线正侧位片可明确诊断。
尾椎骨折后,主要是实行肛门直肠内指压复位,复位过后,嘱伤者卧硬板床休息4~5周,坐位给予气垫圈保护。坐时可用气垫、气圈将痛处腾空,以防止局部压迫,从而缓解疼痛。
另外,在医院医生处置后,可用红外线、超声波、离子导入、推拿、针灸、拔火罐、中药内服和外敷等方法治疗。如果用中药外敷,可将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类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后,湿热敷患处;局部贴活血止痛膏或麝香镇痛膏等效果也不错。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尾骨疼痛的症状基本消失了,以后也要尽量少骑自行车和少坐凳子等,以免刺激损伤的部位。
3关于骨折你应该知道的一些常识
(一)病因和发病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外伤,如打伤、撞伤、挤压、跌伤。其次是由全身性疾病及骨头本身的疾病所引起。如软骨瘤、坏血病、骨软化症、骨肿瘤、骨囊肿、急慢性骨髓炎等。部分骨折与疲劳及职业有关,如过于劳累可导致足部骨折、机床工作者多出现手部骨折等等。
(二)病人表现骨折发生后,病人表情痛苦,局部疼痛。小儿哭闹不止。骨折局部可出现肿胀,瘀血,变形和功能障碍。触摸局部可感觉骨头变形,压痛明显,有异常活动及骨茬磨擦音。
(三)家庭养护
(1)如有皮肤伤口及出血者,要清除可见的污物,然后用干净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压包扎。
(2)四肢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经伤口暴露出来)有出血时,不能滥用绳索或电线捆扎肢休。可用宽布条、橡皮胶管在伤口的上方捆扎。捆扎不要太紧,以不出血为度,并且要隔1小时放松 l-2分钟。上肢捆扎止血带应在上臂的上1/3处,以避免损伤桡神经。
(3)上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硬纸板进行固定,然后用绷带或绳索悬吊于脖子上。下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捆扎固定,也可将双下肢捆绑在一起以达固定目的。
(4)骨盆骨折,用宽布条扎住骨盆,病人仰卧,膝关节半屈位,膝下垫一枕头或衣物,以稳定身体,减少晃动。
(5)通过以上处置后,可搬运病人送医院。搬运病人动作要轻,使受伤肢体避免弯屈、扭转。搬运胸腰椎骨折患者,须由2-3人,同时托头、肩、臀和下肢,把病人平托起来放在担架或木板上。搬运颈椎骨折病人时,要有1人牵引固定头部,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然后在颈头两侧用棉衣等固定。搬运下肢骨折病人时,可由1人托住伤肢,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上肢骨折者多可自己行走,如需搬运时,方法同下肢骨折病人。病人经应急处理和送医院治疗—段时间后,需要回家康复,家庭成员除应注意患用药、营养饮食外,着重加强护理,协助早期功能锻炼。
4骨折都有哪些复位方法呢
1、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方法中,手法复位应用最广泛,也较安全。复位后,必须认真地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在给予适当有效的外固定后,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确证复位结果。如复位不良,根据需要,再予以矫正。
2、牵引复位:牵引既可用为复位的方法,又是维持复位的措施。主要用于手法牵引不能复位、或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
3、切开复位:是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应慎重选择,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滥用。如下几种情况可做为切开复位的参考指征:
①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关节面良好对位者。
②骨折后,因附着在骨片上的肌肉收缩,使骨片移位,不易对合者。
③骨折端剪式伤力大,血液供应差,骨断端需要严格固定才能愈合者,如股骨颈囊内骨折。
④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骨膜、神经等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⑤一骨上有多段骨折,手法复位困难者。
⑥长骨骨干不稳定性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又不宜应用牵引方法治疗者,而用内固定又有较好的疗效。
5骨折容易发病于哪些部位呢
尺骨鹰嘴骨折
尺骨近端后方位于皮下的突起为鹰嘴。与前方的尺骨冠状突构成半月切迹。此切迹恰与肱骨滑车形成关节。尺肱关节只有屈伸活动,尺骨鹰嘴骨折,是波及到半月切迹的关节内骨折。因此解剖复位是防止关节不稳及预防骨性关节炎及其他合并症发生的有效措施。尺骨鹰嘴骨折较常见,多发生在成年人。占全身骨折的1.17%。
髁突骨折
疾病概述:髁突骨折在下颌骨骨折中所占比例较高,约为17.0%-36.3%。一侧髁突骨折时,耳前区有明显的疼痛,局部肿胀、压痛。以手指深入外耳道或在髁突部触诊,如张口时髁突运动消失,可能有骨折段移位。
疾病描述:髁突骨折在下颌骨骨折中所占比例较高,约为17.0%-36.3%。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疾病概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亦为老年人常见的损伤。由于转子部血液循环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故其预后远较股骨颈骨折为佳。
疾病描述:股骨上端上外侧为大转子,下内侧为小转子,在大转子、小转子及转子间均为松质骨,转子间处于股骨干与股骨颈的交界处,是承受剪式应力最大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