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不当,出现便秘的情况就很平常了,不过一般都不会太在乎,只是拖过去就算了。但如果便秘出血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便秘出血是便秘中挺严重的情况,如果不能好好治疗可能就会导致病情加重,到时候身体可能就变得很虚弱。如果出现便秘出血的状况,怎样治疗是最有效果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便秘如何预防
1.避免进食过少或食品过于精细、缺乏残渣、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多吃对通便有益的食物,如香蕉、白菜、豆芽、苹果、山楂等。
2.避免排便习惯受到干扰: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的改变、长途旅行过度疲劳等未能及时排便的情况下,易引起便秘。
3.避免滥用泻药:滥用泻药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某些泻药的依赖性,造成便秘。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文体活动,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对于久坐少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有便意时不要忽视,及时排便。排便的环境和姿势尽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
6.建议患者每天至少喝6杯250毫升的水,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2次,每次15分钟)。睡醒及餐后结肠的动作电位活动增强,将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故晨起及餐后是最易排便的时间。
7.及时治疗肛裂、肛周感染、子宫附件炎等疾病,泻药应用要谨慎,不要使用洗肠等强烈刺激方法。
查看详情>>2治疗便秘出血的方法
内痔便秘:一般无需手术,采用独特的安氏注射疗法,将纯中药制剂直接注入痔核,几分钟后即可开始萎缩,无痛苦,不影响患者生活与轻工作。
肛裂、混合痔:采用安氏微创疗法,借助微创的小创口,从病灶基底部潜行剥离,彻底祛除病患,消除便血根源。
肠炎:治疗肠炎,采用定位通泄疗法、大肠水疗法、结肠水疗仪。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症状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和肠道疾病保健措施。
肛瘘:运用安氏微创疗法,以微创的小切口,只对主灶切开,对口引流,对内口和外口分解处理,部分切开部分保留,化复杂为单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损伤肛门功能,将手术创口至少缩小了三分之二。
注意事项 1、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 2、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 3、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 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4、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
3便秘如何鉴别诊断
1.结肠梗阻性便秘
(1)除便秘外,患者常有腹胀、腹痛、恶心与呕吐等症状。
(2)结肠肿瘤、肠粘连等慢性肠梗阻者,起病较缓慢,便秘呈逐渐加重,少数左半结肠癌患者大便还可变细;如系急性肠梗阻者,则起病多较急骤,病情较重,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较便秘更为严重;急性肠系膜血管梗死或血栓形成等缺血性肠病患者,也以剧烈腹痛为首发症状,可伴有恶心与呕吐及便秘等症状,但患者常有血便。
(3)腹部平片如发现阶梯状液平,则对肠梗阻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4)X线钡剂灌肠或结肠镜检查可发现息肉、癌肿等病变。
2.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
(1)便秘常受到情绪紧张或忧虑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常有阶段性的腹泻史,仅少数患者只以便秘为主要表现。
(2)钡剂灌肠检查有时可发现部分肠段呈痉挛性改变,但肠壁光滑。
(3)结肠镜检查有时发现肠镜通过痉挛肠管时较困难,且患者有疼痛等不适感,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3.张力减退性便秘
(1)多见于老年人,有内脏下垂,或长期营养不良者。便秘系因肠蠕动功能减弱所致,其中不少患者有长期使用泻剂史。
(2)口服钡剂检查时,见钡剂通过小肠、结肠的时间明显延长。
(3)结肠转运时间测定。通常采用Bouchoucha方法,测定不透X线的标记物在结肠的通过时间(DTT),当标记物在72h后仍未排出体外时,可考虑为慢传输型便秘。
(4)结肠镜检查常无器质性病变。
4.直肠性便秘
(1)多因有肛裂、瘘管、痔核等肛周病变,患者大便时有疼痛感,故而惧怕大便,久而久之缺乏便意,排便反射迟钝而发生便秘,使大便积聚在直肠内,每次大便较粗大且坚便,有时大便外面带有鲜血。
(2)少数患者大便干结如栗子状,同时有左下腹隐痛,多系乙状结肠痉挛所致。
(3)肛诊时可发现肛周痔核、肛裂及肛瘘等病变。
(4)钡剂灌肠时可见到痉挛的结肠呈狭窄状,但肠壁光滑无缺损。
(5)直肠、肛门内压力测定及直肠内肌电图测定。当压力或肌电图出现异常,则有利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
(6)结肠镜检查除见到肛周病变外,直肠及上端结肠均无器质性病变。
查看详情>>4便秘有哪些症状
一、便秘典型症状
便秘主要临床表现:排便次数减少和排便困难,许多患者的排便次数每周少于2次,严重者长达2~4周才排便1次。然而,便次减少还不是便秘惟一或必备的表现,有的患者可突出地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可长达30min以上,或每天排便多次,但排出困难,粪便硬结如羊粪状,且数量很少。此外还会有腹胀、食纳减少,以及服用泻药不当引起排便前腹痛。体检有时可扪及存粪的肠襻,肛诊有粪块。
二、便秘分类
便秘分为功能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按照动力异常可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等几个类型。
原发性便秘
是指无器质性疾病存在而引起的便秘,功能性便秘、单纯性便秘和特发性便秘均属原发性便秘。
继发性便秘
凡是在患有器质性病变或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便秘,就称为继发性便秘,又叫做症状性便秘。
一时性便秘
可能是因为旅行、搬家等生活环境改变或精神紧张、烦恼所暂时引起的便秘,或者由于食量减少,胃或结肠的排便反射不够充分引起。
顽固性便秘
是由于先天结、直肠解剖结构变异而在不同年龄段逐渐产生排便困难的一类疾病。
习惯性便秘
是指长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秘,多发于老年人。
痉挛性便秘
属于功能性便秘,是由于结肠运动过于强烈,引起结肠痉挛,肠腔过于狭窄,使大便无法通过而致的便秘,又称为肠道易激综合征。
泻药性便秘
长期服用泻药,对结肠平滑肌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引起结肠对肠内容物刺激的反应性降低,使结肠运动功能紊乱,而发生便秘。
5便秘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引起便秘的病因有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不少药物也可引起便秘。肠道病变和全身性疾病,也有些患者的便秘是特发性便秘。肠道的病变有炎症性肠病、肿瘤、疝、直肠脱垂等。全身性疾病有糖尿病、尿毒症、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等。经常服用某些药物容易引起便秘,如阿片类镇痛剂、抗胆碱类药、抗抑郁药、钙离子拮抗剂、利尿药等。此外,老年人活动减少,膳食中缺少纤维素,都是促发便秘的因素。
二、发病机制
便秘的发生是由于神经系统异常或肠道平滑肌病变所致。老年人结肠运动缓慢,肛门周围的感受器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均有下降,脑血管硬化容易产生大脑皮质抑制,胃结肠反射减弱,以及药物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故容易发生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