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出现反复高烧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果孩子出现一些高烧的情况,这让是非常头疼的,但是一岁宝宝出现反复高烧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这也是很多家长所感到困惑的地方,希望你在认真阅读小编下面的内容之后,能够知道孩子出现反复高烧怎么办。
目录
1脑瘫宝宝爱发烧吗
脑瘫儿在症状方面的表现是很多的,如果孩子患上脑瘫疾病的话,那么首先是会有智力障碍的现象,过度激惹,经常持续哭闹,很难入睡等方面的症状都是患了脑瘫疾病后常见的几种症状。
而孩子还有可能会出现其他方面的症状来判断到底是不是患了脑瘫疾病,及时孩子的精神方面,还有孩子如果是患了脑瘫疾病的话,那么还有可能会出现喂养困难的现象,宝宝会经常吃不到奶。
因为宝宝不懂得用嘴巴去吸允,还有可能会表现得喜怒无常的,同时还有可能会出现一种发育方面迟缓的现象,而孩子的四肢也会出现不灵活的现象,这些都是在患了脑瘫疾病之后比较容易发生的症状。
所以自己一定要注意,当怀疑孩子会患上脑瘫疾病的话,那么就必要做个详细的检查,做检查的时候需要做个脑电图,同时还需要做个脑部的CT检查来判断孩子的疾病。
2婴儿总是发烧怎么办
小孩为什么会反复发烧
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发高烧或者出现服药退烧后体温又迅速回升的现象。家长能做到的是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发育情况给予足够的营养,及时合理均衡地添加辅食。
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
以下是针对三类发烧情况的三种应对方法:
1、体温38℃以下首选物理降温进行干预
发烧是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对于发烧的处理大体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和“药物处理”,通常来说,当儿童体温低于38℃时不需要采用药物处理,而是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即可。例如贴退热贴、多喝水、洗温水澡等方式都有助于体温的降低。
2、婴幼儿体温38.5℃以上 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的体温已经超过38.5℃时,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对于婴幼儿来说,当其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给予药物治疗。中药的话可以选择柴胡或羚羊角等,西药的话可以选择百服宁、泰诺或者美林等。
3、体温39℃以上 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当孩子体温已经超过39℃属于高度发热时,通常情况下选择西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布洛芬类退烧药和扑热息痛类退烧药,这两类药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必须明确一点是,家长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尤其是注意用药的剂量。
小孩子出现发烧经常会使家长朋友感到头疼,但是孩子出现发烧是由于家长在平时没有多注意护理所造成的,所以小编建议您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护理,孩子发烧需要给孩子多喝一些水,这一阶段需要给孩子添加衣服哦。
3婴儿接种疫苗发烧怎么办才好
婴儿接种疫苗发烧怎么办?
专家表示,接种疫苗后宝宝发烧属正常接种反应。若体温在38.5℃以下,可在家进行护理如:>>推荐阅读:宝宝接种疫苗后的非正常反应
单纯发热而体温不高,只要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应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不必进行特殊的处理,一般两天以后热自然会退。
若体温超过38.5℃,则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用退烧药。
若发烧或持续高热超过两天则应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婴儿接种疫苗后如何护理?
1、接种后在医院或防疫站观察15~30分钟;
2、注射疫苗当天不要洗澡;
3、疫苗都有抗原,要预防宝宝发烧,给宝宝多喝白开水;
4、一些加入吸附剂的疫苗容易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家长可用热毛巾对红肿的地方进行热敷
5、接种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后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热水。
小编提醒,婴儿接种不同的疫苗所产生的副反应是不同的,所以爸妈在给孩子接种疫苗时应多于医生沟通,了解相关事宜,最好护理工作。
4宝宝发烧护理切记五件事不能做
倒忙一:过分关注温度
孩子发烧了,体温处在一个较高的温度,很多家长希望孩子的体温马上降下来。其实,打个比方,发烧就好比孩子在山坡顶上一样,让体温快速下降,就好比把孩子从山坡顶上推下来一样,孩子能不受伤吗?
正确方法:
宝妈们不要过分关注温度,应该关注的是,孩子是什么病引起的发烧?孩子的精神状态如何?只要孩子精神好、呼吸正常,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宝妈们就无需过多担心。
倒忙二:发烧后不敢洗澡
孩子发烧了,家长们特别害怕孩子着凉,不敢给孩子洗澡。其实,孩子发烧后出汗较多,首先要给其喝添加橘子汁的白开水;其次就要用温水洗澡。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发烧后洗澡会使其再次着凉发烧,其实这是一种误区。用温水洗澡可以通过水分挥发的过程,降低孩子体表温度,并增加其全身舒适感,不但不会再次发烧反而对减退高烧有利。
正确方法:
让因发烧孩子洗个温水澡降温,水温一般要比体表温度低一点,冲2-3分钟就可以了;对于婴幼儿,家长最好让其坐在温水澡盆中洗。另外由于秋冬季节气温较低,给孩子洗澡时要注意关好门窗,并随时添加热水保证水温适中。
倒忙三:捂盖厚棉被
孩子体温上升后,手脚往往是冰凉的,家长发现后就误认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厚衣棉被将其紧紧包裹起来再送医院。
其实,儿童体温上升四肢却发凉,是因为四肢血量少于内脏,供血量不足导致了手脚发凉,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在急诊中经常看到家长给孩子捂上多层棉衣,结果孩子本来体温只有37摄氏度,却因体热不能及时散发,导致体温越升越高,最后捂出了高烧甚至高热惊厥。
正确方法:
中国有句俗话叫“欲得小儿安,耐得三分肌和寒”,因此,当儿童出现发烧时,应先用体温计给孩子测量腋下温度,确定孩子发烧后给其穿一层薄棉衣就可送往医院了。
倒忙四:乱吃药
儿童发烧后,很多家长给孩子吃退烧药,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发热本身是机体对抗感染和免疫细胞对抗病菌的过程,通俗地说,发热时机体内的免疫功能被“激活”,吞噬细胞活性增强,吞噬细胞要吞噬病菌、白细胞要将其处理,并传递给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再产生针对性的抗体。因此发热可以说是儿童体内的一道“防护墙”。
如果此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使用抗生素治疗,会对其免疫系统造成伤害。有些家长甚至选用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等,它的免疫系统抑制作用可以达到1个月之久,因此家长一定要慎用。
正确方法:
一般的高烧儿童可先服中药,解表退热。对于过高热的患儿也可适当选用退烧药,如泰诺林等,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倒忙五:吃好的
许多儿童发烧后,家长觉得孩子身体虚弱,因此会让孩子喝牛奶。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发烧期间如果喝水太多的话会频繁上厕所,影响休息、延缓疾病康复。
其实,人体在发烧时,代谢加快,产生的热量增多,这时人体需要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出汗是人体散热的重要方式,喝白开水可以加快出汗,人在高烧时,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都会增加,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有害物质就会增多,要把它们排出体外,多喝水可以通过出汗和排尿将这些代谢物质和热带走,此外,病毒侵入人体后,常会产生一些毒素,这时多喝开水,可以帮助人体把毒素排出体外。
正确方法:
接受正规的儿科医生的检查,在排除了严重感染、恶性疾病等,诊为普通感冒发烧时,即可用白开水退烧。每天多次让儿童喝温开水,促使多排尿,以利于降温和毒素的排泄。
孩子出现哪些症状应及时送医院呢?
1.高烧39.5℃以上。
2.孩子已不能喝水,或出现惊厥。
3.孩子精神差,嗜睡或不易叫醒。
4.孩子呼吸时有喉喘鸣声。
5.感冒后孩子呼吸加快(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呼吸次数每分钟≥60次,2个月至1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50次,1~4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40次),可能引发了轻度肺炎。
6.孩子呼吸加快并出现上胸凹陷(指孩子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这是由于肺部组织弹力差,吸气费力所致;若孩子吸气时仅有肋间或锁骨上方软组织内陷,则不是胸凹陷)。有此特征说明孩子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可能是重度肺炎。
5小孩高烧多少度会烧坏脑子
正值酷暑,小儿感冒发烧很常见。其中有一部分孩子会突然高烧,伴有翻白眼、抽筋等症状,这让家长担忧又恐慌,而更加令家长担心的是所谓“烧坏”脑子。发高烧会把孩子的脑子烧坏吗?为此,记者特别采访了儿童神经康复科专家,给家长详细解答高烧与脑子关系的疑问。
A高烧病急令人忧
轩轩才5个月大,前两天突然发烧,体温在短短3小时里从37.5℃飙升40℃,并且出现了头向后仰、四肢抽搐的症状,把全家人吓坏了,赶紧送他去医院。经医生及时救治,轩轩的体温总算降下来了,但医生建议给孩子做一个腰穿检查,看看有无脑炎,是否因脑炎引起了高烧。轩轩妈妈也很担心:孩子高烧,还发生了抽筋,会不会把脑子给烧坏了?
其实,婴幼儿发烧是家长很难把握的一件事情,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主任医师常燕群说,正常体温的维持是受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由于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年龄越小,体温越容易波动,像哭闹、吃奶、穿太多衣服、天气太热等均会引起孩子的体温升高。同时,孩子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感染了病毒、细菌后,其裂解产物及受破坏的细胞分解物也是致热源,同样会引起孩子的体温升高。
所以,婴幼儿发烧时,其体温变化很快,有时候病情会急转直下。常燕群表示,这种多变的状况常常令家长很担忧。
B高热并不一定伤脑
“实际上,大多数出现发烧的患儿只是普通的感染。普通感染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0℃,且持续时间并不长,这类发烧并不会造成脑细胞损坏,导致烧坏脑子。”常燕群指出,可能“烧坏”脑细胞的发热,多见于脑炎、脑膜炎、败血症等情况,或是中暑时的超高热(体温往往接近42℃),高温时伴有惊厥的时间比较长(持续15分钟以上),那就很有可能会损伤脑细胞。常燕群说,高烧只是一种症状,出现翻白眼、抽筋有可能只是高热惊厥,也可能是颅内感染(脑炎)的一种表现。至于到底是哪一种情况,这就要从病史、症状、体征、检查等方面综合进行判断,这也是医生建议一些高热患儿做腰穿检查的主要原因。
孩子发烧,是否需要马上看医生或立即用药退热处理,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发热时的身体和精神状况综合判断。如果孩子体温不超过38.5℃,且精神状态尚好,无咳嗽、气促和腹泻等症状,一般无须立即处理;但若孩子出现烦躁、呕吐、头痛、精神萎靡的表现,就算体温没有超过38.5℃,说明孩子的状态并不好,也应积极治疗。
Tips
38.5℃以下,勿用退烧药
小儿发热,当体温介乎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超过39℃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当孩子出现发烧时,家长应密切监测患儿体温波动,当体温在38.5℃以下时,先别急于用退烧药,可以采用多饮水、温水擦身等办法进行降温。
(1)温水擦身体:用温水擦拭患儿的身体,如脖子两侧、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通过的部位,以便散热降温。
(2)使用退热贴、退热栓等。将退热贴贴在患儿额头或颈部,通常15-20分钟后体温开始下降。
(3)尽量多喝水。发烧是一个身体消耗水分的过程,因此要多喝水补充水分,以免脱水。多喝水多排尿也能将身体里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发热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使用退热药是治标的一种医疗手段,而且退热药使用后要想达到完全退烧目的需要一定时间。只有借助人体自身的抵抗力,或针对病因治疗,孩子才有可能完全退烧。所以家长不能心急而频繁给孩子使用退热药,或随意给孩子服用抗生素。
常燕群指出,有一些家长特别喜欢给孩子输液吊针,觉得一打针就能立即退烧。殊不知不少输液含有抗生素、激素等,虽然退热快,但往往容易掩盖患儿的其他临床症状,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同时,反复使用激素降温,还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