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很难发现的疾病,很多病人已经得了这种病自己却不知道,原因就是它的症状很难进行正确的判断。还有一些病人会进行错误的治疗,自己得了这种病,却一直在当成其他的病在治疗。这就需要我们对大肠息肉综合症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大肠息肉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大肠息肉护理
1、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如果粪便停留在大肠内的时间太长,即会刺激肠黏膜增生,引发息肉。
2、极治疗慢性腹泻。结肠的慢性炎症如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刺激大肠黏膜而引起增生,若根据不同的病因治疗慢性炎症,可降低大肠息肉的复发。
3、平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绿叶蔬菜,减少脂肪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4、坚持定期复查肠镜。对单发性息肉每2年复查一次,多发性息肉每年复查一次,怀疑有息肉癌变者应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
5、大肠息肉的护理方法还包括适当补充抗氧化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能有效地预防大肠息肉复发。
2大肠息肉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多数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粘液或粘液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有家族史的患者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例如出现多发性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应考虑Gardner综合征的可能,出现皮肤粘膜色素斑应考虑P-J综合征等,一些作者指出,对可疑有息肉病的患者,即使家族无息肉病史,都应常规作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综合征的可能。
由于大肠息肉临床上常无症状,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较轻微和不典型而往往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粘液血便来就诊,又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因此,大肠息肉的诊断首先要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确诊,这样,大肠息肉的发现率和确诊率可望大大提高。
3大肠息肉的检查
1、粪便潜血实验阳性可提示进一步明确潜血原因。
2、X线钡餐灌肠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可发现大肠息肉,也可作为不适合内镜人群的检查方法。
3、内镜检查可了解大肠息肉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等重要信息,是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手段,也是大肠息肉治疗的重要手段。肠镜发现的息肉可作活组织检查,以确定息肉的性质及有无癌变。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行钳取活检。
4、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
4大肠息肉的饮食
1、增加纤维素的摄取
食物中的纤维主要功用是使肠蠕动正常,增加粪便的体积,并减少粪便停留在大肠内的时间。大肠内所存在的粪便,会使细菌活跃,并可能产生致癌物质。当饮食中缺乏纤维,结肠内的粪便会变得干硬,再加上通过速度迟缓,腹壁肌肉变弱,使得排空时间延长,若时间过久,则患结肠息肉的几率就会相对提高。所以要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减少油脂食物摄取
饮食中的油脂,可促进癌细胞的生长,还可使正常细胞早期变异,从而演变成肿瘤。无论是动物性脂肪或植物性油脂,都尽可量减少。食用过多的油脂,尤其是动物性脂肪,可在小肠内刺激胆酸分泌,肠内胆酸量过高时;易变成致癌物,而助长息肉细胞生长。由此可见,高脂肪的饮食与肠息肉的发生关系非常密切。
3、滋润清肠通便饮食
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荸荠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卜、白萝卜(熟食),苦瓜、茄子、黄瓜、菠菜、金针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4、饮食宜清淡禁咸辣
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精神状态。
查看详情>>5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手术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2.高频电凝灼除法
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3.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
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
4.活检钳除法
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5.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
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
6.黏膜剥离嵌除法
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7.“密接”摘除法
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
8.分期批摘除法
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
9.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
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