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作为我们每一位健康的女性,都希望能度过这一个阶段。想一想,在一个很好的时间里,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共同见证自己宝宝的成长,是广大女性朋友都会认为幸福的一件事。但是,孕妈妈生产结束后也会出现很多问题。生过小孩之后便秘怎么办?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五类药物可引起便秘
胃病药
如氢氧化铝、硫糖铝(舒可捷)、丽珠得乐、碳酸钙等。此类药物以中和胃酸或者保护胃黏膜为主,多有收敛作用,可能会引起大便干结而导致便秘,停药即可恢复正常。
止泻药
洛派丁胺、思密达等止泻药服用过量或者服用时间过长,也可能引起大便结燥,排便困难。
抗高血压药
钙通道拮抗剂(硝苯吡啶、维拉帕米)、可乐定等降压药物均存在可能引起便秘的副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药
抗抑郁药(多虑平)、抗精神病药(盐酸丙嗪)、抗震颤麻痹药(盐酸金刚烷胺)、抗惊厥药(苯巴比妥)等可影响神经反射,抑制肠蠕动而导致便秘。
其他药物
抗胆碱药(阿托品、普鲁苯辛、颠茄合剂),利尿药(呋噻米),抗过敏药(苯海拉明),麻醉药(吗啡),以及麻黄素、布洛芬、补钙药、补铁剂等长期服用或者过量服用时,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便秘。
2生过小孩之后便秘怎么办
产后便秘是最常见的症状,引起便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产后由于身体内分泌的变化,肠蠕动减弱;
②身体虚弱,腹壁肌肉松弛收缩力不足;
③产后失血多、出汗多、卧床多、活动少;
④饮食以米、面、蛋等无渣饮食为主,蔬菜摄入量少。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长,水分被肠壁吸收,使大便干燥、坚硬,排出异常困难,严重的可引起肛裂、痔疮等,增加产妇的痛苦。再加上分娩时会阴裂伤,使产妇对解大便有一种恐惧感,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若等便秘出现后治疗,不如早早预防。产前有便秘者,产后应早些下床活动,做产后操,如缩肛运动,每天坚持1~2次,每次10分钟左右,是治疗便秘的方法之一;多喝开水,清晨起床后将香油、蜂蜜调和用水冲服。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养成定时解大便的习惯,以形成条件反射。如果已形成便秘,可以服用缓泻剂,如:果导2片,一次吃下;也可用开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肠。若发生肛裂或外痔,可以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改进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
3便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便秘的病因
①摄入的食物或水分过少,使肠内的食糜残渣或粪便的量亦少,不足以刺激结肠的正常蠕动。
②肠道的蠕动减弱或肠道肌肉张力减低。
③肠腔有狭窄或梗阻存在,使正常的肠蠕动受阻,导致粪便不能下排,例如肠梗阻或左半结肠癌。
④排便反射过程中任何环节有障碍或病变时均可发生便秘,例如直肠黏膜机械性刺激的感觉减弱,盆腔神经、腰骶脊髓神经病变,肛门括约肌痉挛、腹肌及膈肌收缩运动减弱等。
便秘的发病机制
食物在空、回肠经消化吸收后,余下的不能再度吸收的食糜残渣随肠蠕动由小肠排至结肠,结肠黏膜再进一步吸收水分及电解质,粪便一般在横结肠内逐步形成,最后运送达乙状结肠、直肠。
直肠黏膜受到粪便充盈扩张的机械性刺激,产生感觉冲动,冲动经盆腔神经、腰骶脊髓传入大脑皮质,再经传出神经将冲动传至直肠,使直肠肌发生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紧接着腹肌与膈肌同时收缩使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
4便秘如何预防
1.避免进食过少或食品过于精细、缺乏残渣、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多吃对通便有益的食物,如香蕉、白菜、豆芽、苹果、山楂等。
2.避免排便习惯受到干扰: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的改变、长途旅行过度疲劳等未能及时排便的情况下,易引起便秘。
3.避免滥用泻药:滥用泻药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某些泻药的依赖性,造成便秘。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文体活动,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对于久坐少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有便意时不要忽视,及时排便。排便的环境和姿势尽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
6.建议患者每天至少喝6杯250毫升的水,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2次,每次15分钟)。睡醒及餐后结肠的动作电位活动增强,将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故晨起及餐后是最易排便的时间。
7.及时治疗肛裂、肛周感染、子宫附件炎等疾病,泻药应用要谨慎,不要使用洗肠等强烈刺激方法。
8.帮助吸收营养成分:如果每天摄入益生菌,不仅能够扼制肠内有害菌群的产生,还能为肠内有益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造就健康肠道。还有就是“妈咪爱”中含有的 Bacillus subtilis(枯草杆菌),对乳糖分解有很好的效果,能够帮助孩子对牛奶或奶粉的消化,吸收。并且妈咪爱中的有益菌能够促进奶粉,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吸收。它含有必需营养素代谢以及生长发育所必要的维他命B1, B2, B6,能够帮助孩子良好的成长发育。
9.建议服用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妈咪爱益生菌,改善肠道健康,减少便秘的发生,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增强自身免疫功能。
查看详情>>5便秘如何鉴别诊断
1.结肠梗阻性便秘
(1)除便秘外,患者常有腹胀、腹痛、恶心与呕吐等症状。
(2)结肠肿瘤、肠粘连等慢性肠梗阻者,起病较缓慢,便秘呈逐渐加重,少数左半结肠癌患者大便还可变细;如系急性肠梗阻者,则起病多较急骤,病情较重,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较便秘更为严重;急性肠系膜血管梗死或血栓形成等缺血性肠病患者,也以剧烈腹痛为首发症状,可伴有恶心与呕吐及便秘等症状,但患者常有血便。
(3)腹部平片如发现阶梯状液平,则对肠梗阻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4)X线钡剂灌肠或结肠镜检查可发现息肉、癌肿等病变。
2.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
(1)便秘常受到情绪紧张或忧虑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常有阶段性的腹泻史,仅少数患者只以便秘为主要表现。
(2)钡剂灌肠检查有时可发现部分肠段呈痉挛性改变,但肠壁光滑。
(3)结肠镜检查有时发现肠镜通过痉挛肠管时较困难,且患者有疼痛等不适感,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3.张力减退性便秘
(1)多见于老年人,有内脏下垂,或长期营养不良者。便秘系因肠蠕动功能减弱所致,其中不少患者有长期使用泻剂史。
(2)口服钡剂检查时,见钡剂通过小肠、结肠的时间明显延长。
(3)结肠转运时间测定。通常采用Bouchoucha方法,测定不透X线的标记物在结肠的通过时间(DTT),当标记物在72h后仍未排出体外时,可考虑为慢传输型便秘。
(4)结肠镜检查常无器质性病变。
4.直肠性便秘
(1)多因有肛裂、瘘管、痔核等肛周病变,患者大便时有疼痛感,故而惧怕大便,久而久之缺乏便意,排便反射迟钝而发生便秘,使大便积聚在直肠内,每次大便较粗大且坚便,有时大便外面带有鲜血。
(2)少数患者大便干结如栗子状,同时有左下腹隐痛,多系乙状结肠痉挛所致。
(3)肛诊时可发现肛周痔核、肛裂及肛瘘等病变。
(4)钡剂灌肠时可见到痉挛的结肠呈狭窄状,但肠壁光滑无缺损。
(5)直肠、肛门内压力测定及直肠内肌电图测定。当压力或肌电图出现异常,则有利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
(6)结肠镜检查除见到肛周病变外,直肠及上端结肠均无器质性病变。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