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小孩子都喜欢吃糖,因为小时候糖吃多了,就会导致蛀牙,一些家长也不重视,也不控制好孩子的饮食,过度的溺爱孩子,导致他们牙齿生长出现了问题,如果小孩子出现牙齿蛀牙的情况,有哪些好的方法能够改善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目录
1蛀牙由哪些方面引起
一、蛀牙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口腔内存有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致龋细菌,形成又粘又薄的细菌斑膜,粘附在牙齿表面,称为牙菌斑。牙菌斑中的致龋细菌利用食物中的糖类产酸。酸持续作用于牙齿,使牙齿表面脱钙、组织崩解。形成龋洞。
二、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儿童食糖及精细食品日趋增多,蛀牙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因此,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减少蛀牙的发生。
三、人体机体情况与牙齿结构也是重要的因素。龋齿容易发生在牙齿表面的窝沟,因其结构凹凸不平,容易存留细菌。
四、不易清洁的两牙邻面也易生龋。某些全身性疾病或口干病、颌面部放射治疗造成唾液腺破坏、因病摘除唾液腺,可使唾液分泌缺乏。唾液量减少使牙齿自洁作用下降,局部卫生环境恶化,从而引起了龋齿。
2宝宝蛀牙咋办的呢
1、改善饮食结构
平衡膳食,给不同类食物如水果、乳制品、谷物、蔬菜、肉、蛋类等富含维生素、钙、磷、氟的食物,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平衡膳食有助于孩子的牙齿健康。
2、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孩子小自律性差,有的会不自觉地咬手指,吮唇、舐舌,张口呼吸,偏侧咀嚼等。这些习惯会造成儿童的牙颌畸形。一旦发现,家长应给予及时纠正。
3、从小注意口腔清洁卫生
这是预防“蛀牙”的关键,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选用含氟牙膏及保健儿童牙刷,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竖刷牙法。
3关于蛀牙的预防工作
蛀牙现在逐渐的出现低龄化的人群中来,夜晚食用甜食没有刷牙的不良习惯都是引起蛀牙的主要原因。对于小孩子如果没有注意口腔的健康,应该多加贯彻落实预防口腔的健康工作,及时的清洁口腔能够确保口腔环境的干净。
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防龋工作应从牙齿一萌出就开始。
1.早晚刷牙、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2.少吃酸性刺激食物,临睡前不吃零食;
3.少吃含糖分高的食物,如糖、巧克力、饼干等;
4.不可吃太多的过于坚硬的食物,以免牙齿磨损;
5.常参加体育锻炼,定期检查口腔,一般12岁以上的人应每年查一次;
6.平时饮食应多摄入富含钙、无机盐等营养食物,尽可能食用高纤维粗糙食物。
4小儿龋齿的常见症状是什么
龋病的好发部位与食物是否容易滞留有密切关系。牙齿表面一些不易得到清洁,细菌、食物残屑易于滞留的场所,菌斑积聚较多,容易导致龋病的发生,这些部位就是龋病好发部位,包括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儿童发生在牙颈部的龋较少,在严重营养不良或某些全身性疾病使体质极度虚弱时可见到。
初期症状:牙齿的颜色本来应该是同个颜色,当表面开始有黑点或是脱钙的白点出现,或是某处老是塞住食物,表示此处牙齿的珐琅质已遭到破坏。
中期症状:龋齿若没有加以控制及治疗,会由珐琅质慢慢延伸到牙本质,形成窝洞,此时对甜食及冷热的刺激会很敏感,容易感到酸痛,或是食物一卡进牙缝,就觉得不舒服,但清掉后,不舒服就解除了。
晚期症状:不吃东西、没有塞牙缝也会自然地痛起来,甚至晚上会痛得睡不著,代表已经连牙髓都受到影响。此时牙龈红肿、易流血,有发炎或长脓包症状,若蛀到神经,就必须做根管治疗。
5学龄前儿童的龋齿的保健方法
1、营养和饮食习惯
健康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基础,儿童应注意平衡膳食,不挑食,鼓励孩子多吃纤维性食物,特别是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等纤维含量高、营养又丰富的食物。这样,不仅有利于牙齿的自洁作用、不易患龋病,又有利于口腔颌面的生长发育,促使牙齿排列整齐,增强咀嚼功能。同时要注意限制那些多盐、多脂肪的食物和黏性大、清除慢、容易产酸的食物,如糖果和精制碳水化合物。营养需要不仅要从影响口腔健康出发,还要结合全身健康考虑,才能为家庭所接受,具有可行性。
2、家长帮助和监督孩子刷牙
家庭保健对儿童口腔健康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由于儿童年纪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父母应教会和帮助儿童刷牙。可选用软毛小头的尼龙牙刷,易于清洁牙和按摩牙龈。2岁以后的儿童趋向于要自己刷牙,但这时儿童手的灵活性较差,需要父母时常帮助和指导。从3-4岁开始,儿童动手能力和四肢协调性明显增强,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以教儿童自己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舌侧需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均应刷到。家长应每日帮孩子刷牙一次(最好是晚上),直到上小学,这样才能保证刷牙的效果。6岁左右儿童的乳牙开始脱落,恒牙逐渐萌出,此时可能发生疼痛、牙龈水肿、不舒服等症状,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处理。父母应继续帮助儿童维持早期建立的口腔卫生习惯,保护好新萌出的恒牙。
3、提倡学龄前儿童每6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3-6岁是儿童龋病的高峰期。该阶段牙弓开始发生变化,出现牙间隙,为换牙做准备,因此易造成食物嵌塞,引发邻面龋。龋病早期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效果好、花费少。所以提倡学龄前儿童每6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医生将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口腔健康指导,从而增强家长和孩子的口腔健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