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但是以前都只是大人出现贫血的情况,但是近期,很多八个月的小孩也出现了贫血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都疑惑不解为什么新出生的小孩会出现贫血的情况,八个月的小孩贫血怎么办?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1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1、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而新生儿的血容量和含铁量与体重成正比,所以出生体重如果比正常标准低的话,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几率也会比正常体重的新生儿高。
2、饮食缺铁也是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母乳的含铁量比较高,铁的吸收率也比较高,母乳喂养的产后妈妈在哺乳期间要注重食用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而使用奶粉喂养的孩子,家长要使用含铁量合乎标准的配方奶粉,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宝宝能够摄入足够的铁元素。
3、如果小儿的生长速度比较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此时铁的需求量也会增多。如果体内贮存的铁元素不足以满足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
4、长期少量失血也可能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体内储存的铁元素一般用于补充生长发育所致的血容量扩充,小量的慢性失血可以导致婴幼儿贫血。小儿每日饮超过1L用未经煮旨的鲜牛乳,可出现慢性肠道失血,因此每日饮用的鲜牛乳最好不超过750ml,或应用蒸发奶。
2八个月的小孩贫血怎么办
1、仙鹤草50克,任何一间药店有售。红枣十粒,三碗水煲一碗水服。日服一次,连服七日,可痊愈。
2、“三红汤”由红枣7枚、红豆50克、花生红衣适量组成。三味共同熬汤,连汤共食之,可治一般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三红汤能防治贫血,与方中三种食品均能健脾生血(你可知道:吃饭先喝汤,等于开药方)有关。中医认为,大枣补脾益气,能使气血生化充足,改善血虚萎黄症状。民间常用大枣煮粥、炖鸡,治疗久病体虚引起的贫血症。花生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加血小板的含量和改善血小板的质量,同时还能促进骨髓造血机能。所以花生衣既治出血又对出血引起的贫血有效。红豆(即赤小豆),有利尿、消肿、健脾作用。研究发现,红豆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含铁质、维生素B12,有补血和促进血液循环功能。女性经期失血多出现头晕眼花、面容苍白等,常喝加红糖的热红豆汤,能补血且改善贫血症状。
90%的贫血属于缺铁性贫血,食疗(痔疮食疗方)比药物治疗贫血更安全且有效。以上三味合用,能增强补血作用。
3、桂圆莲子汤
做法:将桂圆二十个、莲子五十个,加适量清水,煮至莲子软熟即可。
功用:健脾、安神、养血。
4、阿胶芝麻核桃羹
做法:先将阿胶二百五十克烊化、芝麻二百五十克与核桃肉一百五十克共捣细末,再加入桂圆肉五十克、适量冰糖,一起隔水蒸二小时即可。每次加热吃食二匙。
功用:本品有补肾安神益血的功效
5、芝麻粳米粥
做法:取黑芝麻十五克,粳米三十克。先将黑芝麻洗净,晒干炒熟,研粉,同粳米煮粥食。
功效:此方补气生血。主治小儿血虚,面色无华,四肢无力,爪甲不荣者。
6、羊肉山药汤
做法:用羊肉二百五十克,生姜十克,山药七十五克,牛奶半碗,红糖或食盐少许。山药切片;羊肉、生姜用小火清炖2小时,取炖好的羊肉汤1碗,加山药片煮烂后再加牛奶、红糖或食盐少许食用。
功效:此方温补气血。主治脾肾气血虚衰贫血,纳差便溏,爪甲不荣,四肢无力者。
3小儿缺铁性贫血怎么预防
1、做好婴儿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工作。一般来说,母乳对于婴儿来说,是纯天然的食物。母乳妈妈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多吃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体内通过食物吸收的铁元素可以通过母乳喂养传给宝宝,宝宝可以从妈妈的乳液中吸收到足够的铁元素来满足自己的发育需求。因此,有条件的产后妈妈应该尽量采取母乳喂养宝宝。对于无法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家长应该选用含铁量符合婴儿成长标准的配方奶粉冲调给宝宝食用。
2、到了宝宝可以添加辅食的月龄,家长们可以选用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给孩子食用。例如婴幼儿补铁米糊、补铁米粉、瘦肉泥、水果泥、鸡蛋黄、动物肝脏、木耳、蘑菇等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可以换不同的口味和烹饪做法,提高宝宝添加辅食的兴趣,爱吃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
3、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家长们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护理照顾婴幼儿时应该留意观察宝宝的表现,并定期身体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4小儿贫血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发病年龄、喂养史及血象特点一般可作出诊断。血红蛋白量比红细胞数降低明显及红细胞的形态改变对诊断意义较大。诊断本病一般不需做骨髓检查。如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可试用铁剂治疗,如有治疗反应(一般于给药后一周左右网织红细胞即升高),则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包括铁粒幼红细胞和含铁血黄素普鲁氏蓝染色检查),以及血清铁含量,血清铁结合力等项检查。诊断明确后还应进一步找出发病原因(如查大便找钩虫卵),以便对因治疗。
某些少见的贫血如血红蛋白C病,地中海贫血,维生素B,缺乏所致的贫血,遗传性小细胞性贫血(由于色氨酸代谢异常所致)等也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根据各病的特点加以鉴别。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也呈低色素性,须与缺铁性贫血鉴别。前者血清铁正常或增高,骨髓中可见较多铁粒幼红细胞,其铁颗粒多而粗大,且绕核成环状,可资鉴别。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以血红蛋白量减低为主。贫血早期红细胞数不减少,随着病情的发展红细胞数也减少。红细胞平均容积小于正常,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减低。网织红细胞数正常。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一和异形,胞径以小者为多,中央浅染区增大o。红细胞脆性降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减低。血小板计数多为正常或偶见减低,体积变小。
2. 血液分析
血清铁减低,往往低于35微克/分升。血清总铁结合力增加,常高于370微克/分升。血清铁饱和度明显下降,常在15%以下。
3. 骨髓象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严重病例也可增生低下。粒、红比例正常或后者增多。红细胞系统中以中幼和晚幼红细胞增加明显。各期红细胞胞体均较小,胞浆量少,染色偏蓝,因而显示胞浆成熟程度较胞核差。以普鲁氏蓝染色法可见铁粒幼红细胞减少,往往低于1.5%以下。白细胞系统无特殊改变。巨核细胞多属正常。
查看详情>>5小儿贫血的症状有哪些
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感疲乏无力,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造血器官表现
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常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则肝脾肿大愈明显,但肿大程度罕有超过中等度者,淋巴结肿大程度较轻,质韧不硬。
其他症状和体征
由于上皮损害可出现反甲,口腔粘膜及肛门发炎,舌乳头萎缩等。消化系统症状常有食欲低下,异食癖,时有呕吐或腹泻。呼吸,脉率加快,心前区往往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贫血严重者可有心脏扩大,甚至并发心功能不全。
查看详情>>
温馨提示:
注意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