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也是脑瘫的类型,而且在生活当中并不少见,因此必须注重正确的治疗,重视和加强矫形器以及辅助具的应用,同时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也是要坚持长期的治疗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脑瘫的表现有哪些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 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 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 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哺乳困难,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乏无力,经常出现呛咳、吐奶现象,嘴不能很好闭合,体重增加不良。.
6.固定姿势,小儿出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 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2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治疗方法
1)重视和加强矫形器、辅助具的应用
异常姿势、关节变形、肌肉或肌腱挛缩等是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突出问题,尽早给患儿一个稳定的支撑系统,如坐姿矫正椅等辅助支具,尽早佩带矫形器,对于矫正姿势、预防畸形有着重要作用。
2)早期干预与全面康复
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是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关键。在改善运动功能的同时,兼顾所有障碍的康复治疗,重视口的运动及吞咽功能、语言、智力、听力、视力的康复。智力的改善,可以明显提高运动训练的配合能力、自控能力。
3)长期康复
本型脑瘫患儿运动障碍重且广泛,症状复杂多样,预后大多较差,必须有长期的治疗计划,充分发挥患儿的潜在运动机能。本型患儿随着年龄增长、智力水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主动运动意识不断增强,运动功能在一定时期随年龄增长改善明显,部分患儿到五、六岁甚至十几岁时才有行走能力,所以康复治疗必须长期坚持。
4)重视家庭康复
由于本型患儿需要长期康复,大多不具备在医疗机构持续治疗的条件,所以要特别重视患儿家长参与,在日常生活中改善患儿的各项功能。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可使患儿获得更好的生活能力,促进全身发育,为其重返社会打下一定基础。
3脑瘫的后遗症有哪些
1、引发癫痫
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癫痫不仅妨碍脑性瘫痪的疗育,并且反复的惊厥有增强脑损伤的危险。
2、引发健康和体力的障碍
脑瘫病儿一般身长较正常儿童矮,营养亦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还有咀嚼、吸吮、吞咽障碍和流涎,都给儿童带来不利影响。
3、引发智力、情绪及行为障碍
脑瘫并发智能低下率最高,多动,自闭亦多,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智商测定困难。
4、引发语言障碍
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障碍发病率为65%-95%,其中四肢瘫患儿发生率较高,往往以吸吮困难、吞咽和咀嚼困难为先导,表现为发音不清、构语困难、语言表达障碍、甚至失语症等。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
5、引发学习障碍
脑瘫患者由于脑部损伤,视力、听力、语言、智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强,常闹情绪,学习能力受到影响。
6、引发牙及牙馈问题
脑瘫儿童容易患牙齿和齿龈疾病,而且治疗困难。一是由于实际上牙齿病多,另外因为小儿不易合作和异常运动、紧张等,很少接受齿科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牙齿疾病中多见的为龋齿,以及由于使用抗痉挛药而致的齿跟增生、牙服炎、齿列及咬合异常等。
4脑瘫如何预防
1.怀孕时
应防止风疹病毒感染。
2.怀孕后
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注意排除难产的因素,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应积极治疗。保证营养,防止早产。避免不必要的服药。按预产期选择好产院,有准备地进行安全分娩。
3.婴儿出生后
重点保护未成熟儿,窒息、重症黄疸婴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吸氧、进保温箱等。脑损伤儿应建卡随访,定期筛查。
4.鼓励母乳喂养
为婴儿进行一二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风疹或结核的免疫接种。
5.教育家长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
如发热、颈硬、嗜睡等,一旦发现,及时治疗。
6.发热病儿
要脱去衣服,冰水擦身,足量饮水,及时治疗。
7.教育家长要注意为腹泻儿童补水
如果腹泻严重,应及时就诊。
8.对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哺乳不良,惊叫不睡,肌肉过软或过硬者
应注意脑部病变。
查看详情>>5脑瘫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脑电图(EEG):约有80%的脑瘫患儿有脑电波异常其中偏瘫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也有可能正常,也可表现异常背景活动伴有痫性放电波者应注意合并癫痫的可能性。
2、脑电地形图(BEAM):检测小儿脑发育与脑波变化。
3、脑磁图。
4、诱发电位:视力减退或听力障碍者可分别给予视诱发电位和听诱发电位检查。
5、肌电图:了解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小儿脑瘫合并肌萎缩者尽可能作此检查。
6、脑阻抗血流图(REG):检查头部血管功能和供血情况。
7、做脑部CT、MRI扫描:可扫描出各层次具体的内部结构和脑组织的不同图像,有病变处密度增高。
查看详情>>
温馨提示:
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
不随意运动(involuntary movement)是患者意识清醒时(有时也可发生在轻度意识障碍或浅昏迷时),出现不能控制的骨骼肌不正常运动,表现形式多样,一般在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停止;其病变大多发生在锥体外系,大脑皮质运动区、脑干、小脑、脊髓、周围神经甚至肌肉病变时也可引起。 更多>>